别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的悲哀
全球经济下行,各大公司裁员,我们身处其中,又该如何自洽?本文分享我的一些观点,希望也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前言
最近这段时间,可谓一直都很不太平。
一开始有人说“前端已死”的时候,我身处其中,冷暖自知。
这是我今年找工作,在Boss直聘上花 68 元巨款开的会员,主要功能就是每天有 5 次机会告诉你在某岗位的竞争力,纯纯花钱买焦虑。上面两张图只是普通小公司的一个前端岗位,竟有上千人竞争。
后来也有人说“前端死不了”,我没有发表过什么看法,因为我觉得不值得讨论。
前端发展迅速,同时也充满困境,只有站在一线的开发,才能明白前端本就半死不活。像前两年还有《现代 Web 开发困局》这样的文章在分析前端困局、讨论如何解放生产力,而现在这种声音大部分人可能并不关心。
再到现今一众技术公号不是《前端岗位又爆了》就是《前端这波起飞》的,我也只是微微一笑,软广吹牛从不打草稿。
这篇文章不聊技术,不蹭热点,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普通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讲点近段时间以来的一些思考。
危机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随着口罩病三年的折磨、俄乌冲突爆发、漂亮国霸权制裁,国家整体经济呈现明显下滑,我们能切身的感觉到,大环境确实变差了许多。
然而放眼全球,大部分国家也都在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有的甚至已经破产或者走在了破产的路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中高端产业永远在努力突破欧美的封锁,而低端制造业还要面对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竞争,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中国不可能不受影响。
从元宇宙区块链,再到如今火热的 AI 人工智能,我们太想要新技术的突破了,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大部分普通人能做的,其实就是等待和做好随时迎接新的改变的准备,要么就只能贩卖焦虑了。
有时危机的发生并不一定是要伤害你,也可能是让你从迷局中醒过来,或者把你以前故意忽略、拖延、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逼你去解决问题。
努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总是崇尚努力奋斗,然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努力就是一切成功的根源,如果没能成功,就是你还不够努力。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便认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是简历写得不好,是面试题背的还不够多......试想要是市场的岗位供远大于求,谁还卡学历,谁还谈资历呢,HR们不跪着求你来面试吗?面试题咱也先别做了罢,进来干活再说。
可事实是,大部分公司都在降本增效,同时还存在着许多比你更聪明优秀、天赋异禀的人,关键是他们还都比你更努力。
所以在我看来,努力更多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除此之外并不代表什么。 如果你觉得光靠努力就可以无所不能,那何尝不是一种傲慢。
出自动漫 ——《强风吹拂》。
既然很多事就算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回报,那么是不是就干脆摆烂了,不努力了呢?
悲观者往往正确,很多人想摆烂的根本在于,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东西是不确定的,这无可厚非,但有时过于悲观,往往就容易迷失自己。
著名软件 Homebrew 的作者 Max Howell 去谷歌面试的时候,因写不出反转二叉树被拒,留下了“虽然谷歌公司 90% 的工程师都在用你写的软件,但抱歉我们不能聘用你”的这段传说。
著名开源框架 Vue 的作者尤雨溪在直播中聊到,自己曾在某次面试时被问如何实现JS原型链的问题,结果他当时完全回答不上来。
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一定不用非要在某件事情上证明自己。
边界
最近我在思考一种处世的能力,我把它叫做“边界力”。简单来说,就是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就承认自己做不到。
这听起来似乎很消极,但只有学会建立、掌控自己边界的人,才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长处,从而找到更好的做事方向和解决问题方法,少走弯路。
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恋的,而且很多时候自己还浑然不知。
比方说,同在一个写作训练营里,大部分人可以1-2天写出一篇稿子,但有一个人做不到,他就会想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当他下意识地责怪自己达不到平均水平时,背后其实就是一种自恋。因为他默认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可是,有人能保证自己的任何一项技能,都在集体的平均水平以上吗?
自恋感会让我们下意识地认为,面前这个事可以做到。它会误导我们,让我们不断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到”上面,然后一遍又一遍碰壁,而不是去想“这太难了,也许我该换个办法”。
不过在承认自己做不到之前,要确认这件事是否真的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如何确认呢?我觉得有两种方法:
- 结果反馈
统计学上有个概念,叫大数定律,历史上有不少数学家做过抛硬币实验,很简单:不停抛一枚硬币,记录出现正面和反面的结果,最后随着抛的次数越多,结果就越明朗:一定是有一半的概率是正面,一半的概率是反面。
看似包含不确定性的事情,往往也有着某种统计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偶然之中有必然。
在承认做不到之前,要先问下自己是不是尝试的样本还不够大。当你让想做的事情出现次数足够多时,你一定会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成。
- 压力反馈
看看你做一件事会不会导致极大的不适,比如开始失眠,身体出现莫名的疼痛,或是习惯性地拖延,又或是变得过度敏感、负能量爆棚。如果这些情况同时出现,那么你就得考虑承认自己确实做不到了。
能把时间都花在对的事情上,你就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了。
焦虑
在愈发“内卷”的社会形态下,焦虑几乎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负面情绪,直到我看到一位博主季白羽说的这样一段话:
焦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没有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
比如说:没有持续天天锻炼,却期待拥有健康体魄;没有好好经营关系,却期待别人都喜欢自己;没有大量刻意练习,却期待写出好文章。
我们总是容易把一切怪罪给外部因素,而忽略了焦虑的核心——还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清晰。
如果你期待有影响力,就要做好在一个领域长期积累的准备;如果你期待赚到钱,就要经常去做与赚钱相关的事。但你不能什么都不做,就期待能拥有一切。
提升“边界力”,想办法搞清楚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然后不断去重复那些确定的事,我想焦虑就会自动远离我们。
心态
当我翻开《腾讯传》一书的时候,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中国互联网进化论"几个字,可我却从字缝里只读出了"幸运"。
在我看来,腾讯的崛起是十分幸运的,早年的腾讯给别人做过软件外包,无数次想要卖掉公司但卖不出去,拉投资时连创始人马化腾都说不清未来的方向,可谓前途一片渺茫,很难想象它会成长到如今的体量。
其实马化腾对互联网并不感兴趣,天文学才是他从小的志向所在。中学时为了能看见哈雷彗星,求着父母买台专业级望远镜,彼时的马化腾做梦都想成为天文学家,善良的父母最终答应了,那是他父亲四个月的工资。后来他谈及自己的爱好时说:
看着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马化腾后来也没真的成为天文学家,但这份爱好给了他独特的思考,始终帮助他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如果当时他一直为公司焦虑,也许就等不到后来属于腾讯的曙光了。
为什么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因为在黎明到来前,你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心态面对黑暗的桎梏,才有机会配得上后来的幸运。
所以无论你当下正在经历多么煎熬痛苦的时刻,都请记得:
现在的怕和愁,只不过是能力小和经历少;十年后,所有的这些事,都只是下酒菜。
有生存就会有危机,有危机才会有机会。
然而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预料它的到来。
没有预料危机的到来也不是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将危机想的太大,吓坏了自己,提前放弃了生存的机会。
天道
我们常说尽人事,听天命。罗翔老师说过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的话,很容易导致人走向骄傲,或者走向虚无。因为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觉得是靠你努力拼搏得来的,你配拥有这一切,所以你就会瞧不起那些失败的人。而当你努力了最后却依然一事无成,又会开始抱怨天道不公。
由于个体太过于渺小,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其实都是你决定不了的,与其对抗,甚至会催生出人性潜藏的弱点。所以罗翔老师提出一种悖论式的命定论:即我们可以凡事尽力而为,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
换句话说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好事”是指“对他人或自己有好处的事”,而我则偏向于解读为“爱好之事”,这样反过来讲就是说:不要因为担心前程就放弃了热爱的事物。
全球经济下行已然是大势所趋,但别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的悲哀!愿你我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也有一往无前的劲头,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将自己想做的事一件件地完成,因为我们只有先做到尽人事,才能更从容地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