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概述

 

Zookeeper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为分布式应用提供协调服务的Apache项目。

 

Zookeeper设计模式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基于观察者模式设计的分布式服务管理框架,它负责存储和管理大家都关心的数据,然后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就将负责通知已经在Zookeeper上注册的那些观察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实现集群中类似Master/Slave管理模式。

Zookeeper=文件系统+通知机制

提供的服务包括:分布式消息同步和协调机制、服务器节点动态上下线、统一配置管理、负载均衡、集群管理等。

 

二、配置文件

解读zoo.cfg 文件中参数含义

1tickTime:通信心跳数,Zookeeper服务器心跳时间,单位毫秒

Zookeeper使用的基本时间,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tickTime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时间单位为毫秒。

它用于心跳机制,并且设置最小的session超时时间为两倍心跳时间。(session的最小超时时间是2*tickTime)

2initLimit:LF初始通信时限

集群中的follower跟随者服务器(F)leader领导者服务器(L)之间初始连接时能容忍的最多心跳数(tickTime的数量),用它来限定集群中的Zookeeper服务器连接到Leader的时限。

投票选举新leader的初始化时间

Follower在启动过程中,会从Leader同步所有最新数据,然后确定自己能够对外服务的起始状态。

Leader允许FinitLimit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

3syncLimitLF同步通信时限

集群中LeaderFollower之间的最大响应时间单位,假如响应超过syncLimit * tickTime

Leader认为Follwer死掉,从服务器列表中删除Follwer

在运行过程中,Leader负责与ZK集群中所有机器进行通信,例如通过一些心跳检测机制,来检测机器的存活状态。

如果L发出心跳包在syncLimit之后,还没有从F那收到响应,那么就认为这个F已经不在线了。

4dataDir:数据文件目录+数据持久化路径

保存内存数据库快照信息的位置如果没有其他说明更新的事务日志也保存到数据库。

5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端口

监听客户端连接的端口

 

 

数据结构

 

ZooKeeper数据模型的结构与Unix文件系统很类似,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棵树,每个节点称做一个ZNode

 

 很显然zookeeper集群自身维护了一套数据结构。这个存储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其上的每一个节点,我们称之为"znode",每一个znode默认能够存储1MB的数据,每个ZNode都可以通过其路径唯一标识

 

节点类型  

 

1Znode有两种类型:

 

短暂(ephemeral):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断开连接后,创建的节点自己删除

 

持久(persistent):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断开连接后,创建的节点不删除

 

2Znode有四种形式的目录节点(默认是persistent

 

1持久化目录节点(PERSISTENT)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

 

2)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PERSISTENT_SEQUENTIAL)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3)临时目录节点(EPHEMERAL)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

 

4)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EPHEMERAL_SEQUENTIAL)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3)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4)在分布式系统中,顺序号可以被用于为所有的事件进行全局排序,这样客户端可以通过顺序号推断事件的顺序

 

 

选举机制

1)半数机制:集群中半数以上机器存活,集群可用。所以zookeeper适合装在奇数台机器上。

2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slave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3)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1)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只能接收当小弟的命了。

5)服务器5启动,同4一样当小弟。

 

posted @ 2019-07-16 21:56  孤身!  阅读(1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