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失业率为何比农民工还高

近日在东部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与农民工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却日益突出。为何会大学生比农民工还要难找到工作,甚至大学生失业率比农民工还高?这是个问题。

根据一般规律,就业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由此推论,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比农民工要好,失业率也要比农民工低。但现实却跟我们的思维逻辑开了一个大玩笑。

根据人口抽样资料,我们计算了青年失业率。2005年,全国16-24岁青年劳动力失业率为7.0%,其中城市青年失业率为10.6%,农村青年为4.2%,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大学生是青年劳动力的主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同样堪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87%。也就是说,有大约13%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而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630多万,大学生“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

而即使是在城镇失业人群内部,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似乎也不显著。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这个比例几乎比小学及以下的失业者(占6.7%)高出10个多百分点。

由此看来,一向被认为是“高素质”代表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要远大于农民工群体。结果,我们只看见各地纷纷出现的“民工荒”,却未曾听说过哪里闹“大学生荒”、反倒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满天飞。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就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探究其根源,首先要剖析的是不合理的教育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却未抛弃片面强调学历教育、文凭至上的观念,这就使得注重技能、强调实用的职业教育严重滞后。

而尽管民办高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但教育资源在不同性质的高校之间分配难言公允。重视不够、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掣肘。不仅如此,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要大大高于公办高校。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即使是在劳动力市场明显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第四季度,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职位空缺数与求职者数之比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仍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1.94、1.81、1.57。

其次,现行的经济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农民工这样的低端劳动力群体就业,但却限制了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扩大。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大学生倾向于到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工作较稳定的国有企业就业。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自身的就业容量日益缩小;而民营企业却有了长足发展,不过由于制度不规范或劳动条件艰苦,反倒成了以流动就业为主的农民工的最大就业场所。二是第三产业中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不少大学生倾心的岗位如公共服务业中的公务员容量有限,而低端服务业却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此外,大学生就业成本也大大高于农民工,这也是导致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和工作搜寻成本较高,因而具有比农民工更高的薪酬期望,这就使得大学生工作搜寻的时间比农民工要长。相比之下,农民工的工作搜寻和转换成本要低得多,在大量低端劳动力岗位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短时间实现就业。

因此,要改变大学生比农民工失业率还要高,找工作更难的局面,需要彻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以扩大就业为导向,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大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力度,使经济社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相匹配,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陷阱”,实现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同时扩大、和谐发展的目的。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李长安(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posted on 2010-02-09 13:13  Owen_Zhang  阅读(2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