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arXie.net

关注质量与体验——电子商务与自动化测试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将文章一分为二,不过因为李开复的新公司仍未揭幕。到 9 月 7 日早十点半,一切就都明晰了。个人以为,文章的后半写得平淡:我实在无意在一件事开始之初太过浪漫化。而且未来总会有很多变数,太早论定太多并不重要。不过可以说两点:第一,这并非投资公司,所以那些希望将创业计划发给李开复新公司的同学,不妨放弃此想。第二,如果你自认为适合李的公司,而无缘得见,也许我们可以帮到你,不妨发个人简历给我们一份,我们会筛选过后发给开复——找工作毕竟是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只能尽力,玩闹、哗众取宠之事就算了,我们也没并非每荐必中。
走出 Google (下)

文:张亮

创新工场

李开复的新事业,某种意义上是去年九月未能成行的风投项目的一个延伸,只是这一次更纯粹。他把 VC 们专长的找项目、估值、谈判等环节去掉,只做自己擅长的环节,管理创意的诞生及产品转化。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十年前曾倍受追捧,但这些年来罕见成功案例的商业模型:孵化器。当然,李开复并不喜欢这个称谓,他希望外界以「创业平台加规模化的天使投资」记住这家新公司。

一向以行事风格稳健、自律著称的李显然不会低估这一模式成功率不高的风险,但他也坦言,这件事恰好将其个人热情及擅长结合了起来:他喜欢培养年轻人,亦对科技的未来有想法。他曾经想过创办大学,甚至只是在中国各大学间游走讲学亦可,但这样的话,他与比尔·盖茨、拉里·佩吉和谢尔盖·布林等全球顶级科技创业者共事的经验便再无用武之地,又会觉得遗憾。

而孵化器似乎恰好适其所长。如果说风险投资者主要技能为判断未来的行业机会、寻觅好的想法及好的团队,适当时机加以投资,孵化器的管理者就必须拥有层出不穷的创意,并能够将其有效实现。这与李在谷歌所做的工作其实差异不大—过去四年里,谷歌中国推出了 50 余款产品。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大胆而有趣的选择。与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告别一段职业生涯之后试图寻找下一份在职位、收入上相匹配的工作不同,李开复选了一件他本人热衷的工作。他说回忆起自己在谷歌、微软和苹果这三家公司的生涯,埋头开创事业的第一年都是最累的一年,也是最快乐的一年。「也许这次我找到了一个持续快乐的创业机制。」李说。

有取必有舍。李开复放弃的,是相对优厚的收入:他在创建创新工场这个百人规模的公司同时,会筹集一个规模为一亿美元的基金作为项目支持。显然,一亿美元的基金在当今业界算非常保守的一个规模,且李开复们不收基金管理费,前五年的投资回报亦不分成,只用于追补创新工场的运营基金。在一些人看来,李并没有将个人利益最大化。

当李开复把这个想法告知其好友、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后者不仅表示出投资意愿,还给他引介了一个独特人物:1990年代末期因成功执掌孵化器公司 Idealab 而风光无限的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这个如疯科学家般不停挤出新想法、不停变为产品的人,率先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广告模式,这不仅影响了谷歌,也为格罗斯自己的搜索引擎 Overture 最终以 16 亿美元售予雅虎奠定了基础。此外,后来被谷歌收购而流行的图片处理软件 Picasa 亦为其作品。

格罗斯给李指出了三个陷阱:其一,项目负责人并非真心相信这项目的技术前景,投入不足;其二,过于迷恋技术,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明显偏爱,在投资时不能一碗水端平;其三,如果一个项目在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却没有得到外界投资,心慈手软而不砍掉它。

这些经验之谈,加上李在谷歌、微软和苹果累积下来的管理心得,就成了一套不算复杂,但对执行力要求不低的流程:每个季度,其核心团队会筛选出 5 个项目,由工程师们组队实现。大约有 50% 的项目能够进入下一阶段,即获得创新工场及其基金共同投资的5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由此,这个项目就进入了自负盈亏阶段。如果它能够在接下来的三四个季度中盈利或获得 A 轮融资,它就将变为独立公司。

这套机制的核心,是降低创业的门槛,但提升创业成功率。李开复可以改变的,是很多拥有创业热忱的年轻人没有足够好的方向,不容易凑足合适的创业伙伴,且在创业初期需要将大量精力用在处理琐事上。创新工场将把比如办公室租赁、财务、法律等功能性问题一揽子解决,而像一家创业公司从什么时候开始政府公关,亦是李开复的经验所能解决的。

这样的好处是,在公司初期,创业者们能够将全部心血用于培养一些更重要的能力:如何快速的做出产品?如何形成更好的市场嗅觉?如何打败竞争对手?

但这不意味着无止境的呵护。这套机制中最苛刻的一步,是那些获得 50 万美元种子基金的项目,必须在大约三个季度中获得外部融资—如果他们不能独立完成这惊险的一跃,创新工场将不会再提供后续资金。而且,比起在谷歌时大可天马行空构思一些酷但不赚钱的产品,这一次李开复实际的多。他不怕项目小,但希望都能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目前李开复看好的几个方向都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而且,随着 iPhone App Store 的兴起,那些对海外市场有所了解的人与其给外国企业做研发外包,不如直接开发产品。腾讯、巨人在国内证明行之有效的产品模式,或许可以借此复制到海外市场。而李开复在台湾、日、韩等地的人脉资源也让他很可能把很多不同市场的成熟产品借鉴过来。

这得到了刘宇环及其身后的中经合的鼎力支持,除了成为创新工场的主导投资者,刘亦会协助李开复完成基金的融资。不过,正如李的一贯风格,钱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一些独特的增值。这一次,是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陈士骏等人的投资及信用背书。

他们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柳传志是中国商界的教父级人物,郭台铭则是台湾科技业的翘楚,他们分别可以在电脑、移动终端等领域为李开复延展很多资源。陈士骏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创业公司之一 YouTube 的联合创始人,无论创业心得还是对互联网的理解均可称耀。而俞敏洪作为新东方创始人,近年来已经把自己打造为年轻创业者导师。

某种意义上,将以上四个人的背景结合起来——一个打通大陆、港台甚至美国市场,涉及电脑、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创业者导师——就是李开复的新身份。

PS:http://apple4.us/2009/09/kaifu-lee-leaves-google-part-2.html

posted on 2009-10-28 22:15  oscarxie  阅读(37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