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谷P1579.验证哥德巴赫猜想(DFS+素性测试)
题目背景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3个质数之和。质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约数的数,如2和11都是质数,而6不是质数,因为6除了约数1和6之外还有约数2和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不是质数。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题目描述
现在请你编一个程序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先给出一个奇数n,要求输出3个质数,这3个质数之和等于输入的奇数。
输入格式
仅有一行,包含一个正奇数n,其中9<n<20000
输出格式
仅有一行,输出3个质数,这3个质数之和等于输入的奇数。相邻两个质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最后一个质数后面没有空格。如果表示方法不唯一,请输出第一个质数最小的方案,如果第一个质数最小的方案不唯一,请输出第一个质数最小的同时,第二个质数最小的方案。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
2009
输出 #1
3 3 2003
我的分析
此题就是暴力递归搜索,本身没什么难度,但是如果用常规的枚举2到sqrt(n)之间的数来对n进行素性检测的方法,最后一个样例就过不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过不了!过不了!过不了!(超凶╭(╯^╰)╮)
于是,我又去网上找了一个改进后的素性测试方法(虽然搞不懂什么原理O(∩_∩)O),然后成功地通过了所有样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素性检测函数
bool isprime(int n){
int p[8]={4,2,4,2,4,6,2,6};
int i=7,j,q;
if(n==1)return 0;
if(n==2||n==5||n==3)return 1;
if(n%2==0||n%3==0||n%5==0)return 0;
q=(int)sqrt(n);
for(;i<=q;){
for(j=0;j<8;j++){
if(n%i==0)return 0;
i+=p[j];
}
if(n%i==0)return 0;
}
return 1;
}
//tmp数组用来暂时缓存可能成为答案的3个数,res数组用来储存最终答案的3个数
int res[4],tmp[4];
void dfs(int n,int count){
//如果已经积累到2个素数了,那么本轮递归传入的n就是剩下的一个数了
//若n为素数,则产生一组可能答案,以下步骤尝试更新最终结果
if(count==2&&isprime(n)){
tmp[++count]=n;
if(tmp[1]<res[1]){
res[1]=tmp[1];
res[2]=tmp[2];
res[3]=tmp[3];
}
else if(tmp[1]==res[1]){
if(tmp[2]<res[2]){
res[1]=tmp[1];
res[2]=tmp[2];
res[3]=tmp[3];
}
}
return;
}
//若已经积累2个素数,而剩下的一个数非素数,则返回
else if(count==2) return;
for(int i=2;i<n;++i){
if(isprime(i)){
tmp[++count]=i;
dfs(n-i,count);
count--; //注意递归返回后计数器也一定要跟着复原
}
}
}
int main(){
//初始化两个数组,注意初始时res比所给的数大,而tmp一定要比res大
memset(res,20001,sizeof(int)*4);
memset(tmp,20002,sizeof(int)*4);
int n;
cin>>n;
dfs(n,0);
cout<<res[1]<<" "<<res[2]<<" "<<res[3];
return 0;
}
数学是符号的艺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