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朗日对偶

本文承接上一篇 约束优化方法之拉格朗日乘子法与KKT条件,将详解一些拉格朗日对偶的内容。都是一些在优化理论中比较简单的问题或者一些特例,复杂的没见过,但是简单的刚接触都感觉如洪水猛兽一般,所以当真是学海无涯。

在优化理论中,目标函数 $f(x)$ 会有多种形式:如果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为变量 $x$ 的线性函数, 称该问题为线性规划; 如果目标函数为二次函数, 约束条件为线性函数, 称该最优化问题为二次规划; 如果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均为非线性函数, 称该最优化问题为非线性规划。每个线性规划问题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对偶问题,对偶问题有非常良好的性质,以下列举几个:

  • 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
  • 无论原始问题是否是凸的,对偶问题都是凸优化问题;
  • 对偶问题可以给出原始问题一个下界;
  •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解是完全等价的;

比如下边这个例子,虽然原始问题非凸,但是对偶问题是凸的:

\begin{aligned}
&\min_x \ \left ( x^4-50x^2+100x  \right ) \\
&\ s.t.\ \ \ x \ge 4.5
\end{aligned}

1

原始问题

开始步入正题,首先给出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begin{aligned}
&\min_x \  f(x)  \\
&s.t.  \ \ \ h_i(x) = 0 , \  i = 1,2,...,m \ \\
& \ \ \ \ \ \ \ \ \ \   g_j(x) \le 0, \  j = 1,2,...,n
\end{aligned}

定义 Lagrangian 如下:

\[ L(x,\alpha,\beta) =f(x) + \sum_{i=1}^m \alpha_i h_i(x) + \sum_{j=1}^n\beta_jg_j(x) \]

根据以上 Lagrangian 便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

\[ f(x) =\max_{\alpha \beta; \beta_i\ge 0} L(x,\alpha,\beta) > L(x,\alpha,\beta) \tag{*}\]

(*) 式很容易验证,因为满足约束条件的 $x$ 会使得 $h_i(x)=0$ ,因此第二项消掉了;而 $g_j(x) \le 0$ ,并且使得 $\beta_j \ge 0$,因此会有 $\beta_j g_j(x) \le 0$ ,所以最大值只能在它们都取零的时候得到,这个时候就只剩下 $f(x)$ 了。反之如果有任意一个约束条件不满足,则只需令其相应的乘子 $\rightarrow +\infty$ ,则会得到 $L(x,\alpha,\beta) \rightarrow +\infty $,这样将导致问题无解,因此必须满足约束条件。经过这样一转变,约束都融合到了一起而得到如下的无约束的优化目标:

\[\min_x f(x)  = \min_x \max_{\alpha,\beta; \beta_i\ge 0} L(x,\alpha,\beta) \]

对偶问题

上式与原优化目标等价,将之称作原始问题 , 将原始问题的解记做 $p^*$,如此便把带约束问题转化为了无约束的原始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重写,方便找到其对应的对偶问题,首先为对偶问题定义一个对偶函数(dual function)

\[ D(\alpha,\beta) = \min_x  L(x,\alpha,\beta) \]

有了对偶函数就可给出对偶问题了,与原始问题的形式非常类似,只是把 min 和 max 交换了一下:

\[\max_{\alpha ,\beta; \beta_i\ge 0} \min_x  L(x,\alpha,\beta) \]

然后定义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即关于 $\alpha \  \beta$ 的函数:

\[ d^* = \max_{\alpha,\beta; \beta_i\ge 0} D(\alpha,\beta)\]

对偶问题和原始问题的最优解并不相等,而是满足的如下关系:

\[d^* \le p^* \]

直观地,可以理解为最小的里最大的那个要比最大的中最小的那个要大。具体的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在这里,首先这里的约束要全部满足,对偶问题与原始问题的关系如下:

\[ D(\alpha,\beta) =\min_x  L(x,\alpha,\beta) \le L(x,\alpha,\beta) \le \max_{\alpha,\beta,\beta_i \ge 0}L(x,\alpha,\beta) =f(x)\]

即 $D(\alpha,\beta) \le f(x)$,所以自然而然可得:

\[d^*= \max_{\alpha,\beta;\beta_i \ge 0} D(\alpha,\beta) \le \min_x f(x) =p^* \]

即现在通过对偶性,为原始问题引入一个下界,$d^* \le p^*$ .

这个性质便叫做弱对偶性(weak duality),对于所有优化问题都成立,即使原始问题非凸。这里还有两个概念: $f(x) – D(\alpha,\beta)$ 叫做对偶间隔(duality gap), $p^* –d^*$ 叫做最优对偶间隔(optimal duality gap)。

之前提过无论原始问题是什么形式,对偶问题总是一个凸优化的问题,这样对于那些难以求解的原始问题 (甚至是 NP 问题),均可以通过转化为偶问题,通过优化这个对偶问题来得到原始问题的一个下界, 与弱对偶性相对应的有一个强对偶性(strong duality) ,强对偶即满足:

\[d^* = p^*\]

强对偶是一个非常好的性质,因为在强对偶成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求解对偶问题来得到原始问题的解,在 SVM 中就是这样做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对偶问题都满足强对偶性 ,在 SVM 中是直接假定了强对偶性的成立,其实只要满足一些条件,强对偶性是成立的,比如说 Slater 条件与KKT条件。

Slater 条件

若原始问题为凸优化问题,且存在严格满足约束条件的点 $x$ ,这里的“严格”是指 $g_i(x)≤0$ 中的“$\le$”严格取到“$<$”,即存在 $x$ 满足 $g_i(x)<0$ ,$i = 1,2,…,n$ ,则存在 $x^*,\alpha^* ,\beta^*$ 使得 $x^*$ 是原始问题的解, $\alpha^* ,\beta^*$ 是对偶问题的解,且满足:

\[p^* = d^* = L(x^*,\alpha^* ,\beta^*)\]

也就是说如果原始问题是凸优化问题并且满足 Slater 条件的话,那么强对偶性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指出了强对偶成立的一种情况,并不是唯一的情况。例如,对于某些非凸优化的问题,强对偶也成立。SVM 中的原始问题 是一个凸优化问题(二次规划也属于凸优化问题),Slater 条件在 SVM 中指的是存在一个超平面可将数据分隔开,即数据是线性可分的。当数据不可分时,强对偶是不成立的,这个时候寻找分隔平面这个问题本身也就是没有意义了,所以对于不可分的情况预先加个 kernel 就可以了。

KKT条件

假设 $x^*$ 与 $\alpha^*,\beta^*$ 分别是原始问题(并不一定是凸的)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且满足强对偶性,则相应的极值的关系满足:

\begin{aligned}
f(x^*) &= d^* = p^* =D(\alpha^*,\beta^*)  \\
&=\min_x f(x)+ \sum_{i = 1}^m \alpha_i^*h_i(x) + \sum_{j=1}^n\beta_j^*g_j(x) \\
& \le f(x^*)+ \sum_{i = 1}^m \alpha_i^*h_i(x^*) + \sum_{j=1}^n\beta_j^*g_j(x^*) \\
&\le f(x^*)
\end{aligned}

这里第一个不等式成立是因为 $x^*$ 为 $L(x,\alpha^*,\beta^*)$ 的一个极大值点,最后一个不等式成立是因为 $h_i(x^*) = 0$ ,且 $g_j(x^*) \le 0 ,\beta_j \ge 0$,($\beta_j \ge 0$ 是之前 (*) 式的约束条件)因此这一系列的式子里的不等号全部都可以换成等号。根据公式还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1)第一个不等式成立是因为 $x^*$ 为 $L(x,\alpha^*,\beta^*)$ 的一个极大值点,由此可得:

\[\nabla_{x^*} L(x,\alpha^*,\beta^*) = 0\]

2)第二个不等式其实就是之前的 (*)  式,$\beta_j^*g_j(x^*)$ 都是非正的,所以这里有:

\[\beta_j^* g_j(x^*)=0,  \  i=1,2,…,m\]

也就是说如果 $\beta_j^*>0$,那么必定有 $g_j(x^*)=0$ ;反过来,如果 $g_j(x^*)<0$ 那么可以得到 $\beta_j^*=0$ ,即:

\[\left \{ \begin{aligned}\beta^*_j >0 \Rightarrow g^*_j(x) = 0 \\ g^*_j(x) < 0 \Rightarrow\beta_j^*=0\end{aligned}\right .\]

这些条件都似曾相识,把它们写到一起,哎?不就是传说中的 KKT (Karush-Kuhn-Tucker) 条件么:

\begin{align}  \nabla_x L(x,\alpha,\beta) &= 0   \\ \beta_jg_j(x) &= 0  , \ j=1,2,...,n\\ h_i(x)&= 0 , \ i=1,2,...,m  \\ g_j(x) &\le 0  , \  j=1,2,...,n  \\ \beta_j &\ge  0 , \ j=1,2,...,n  \\ \end{align}

总结来说就是说任何满足强对偶性的优化问题,只要其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可微,任一对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解都是满足 KKT 条件的。即满足强对偶性的优化问题中,若 $x^*$ 为原始问题的最优解,$\alpha^*,\beta^*$ 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可得 $x^*,\alpha^*,\beta^*$ 满足 KKT 条件。不知道够不够清楚,书中原话(P243)是这样的$^{7.1}$

1

上面只是说明了必要性,当满足原始问题为凸优化问题时,必要性也是满足的,也就是说当原始问题是凸优化问题,且存在 $x^*,\alpha^*,\beta^*$ 满足 KKT 条件,那么它们分别是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极值点并且强对偶性成立,证明如下:

首先原始问题是凸优化问题,固定 $\alpha^*,\beta^*$ 之后对偶问题 $D(\alpha^*,\beta^*)$ 也是一个凸优化问题,$x^*$ 是 $L(x,\alpha^*,\beta^*)$ 的极值点:

\begin{aligned}
D(\alpha^*,\beta^*)
&= \min_x L(x,\alpha^*,\beta^*) \\
&= L(x^*,\alpha^*,\beta^*) \\
& = f(x^*)+\sum_{i=1}^m\alpha_i^*h_i(x^*)+\sum_{j=1}^n\beta_j^*g_j(x^*) \\
&= f(x^*)
\end{aligned}

最后一个式子是根据 KKT 条件中的 $h_i(x) = 0$ 与 $\beta_jg_j(x) = 0$ 得到的。这样一来,就证明了对偶间隔为零,也就是说,强对偶成立。 所以当原始问题为凸优化问题时,书中的原话(P244)如下$^{7.1}$

1

关于对偶的问题到此为止,其实都是很优化方法中比较简单的内容。总结一下。本文介绍了对偶的基本概念,对于一个约束优化问题,找到其对偶问题,当弱对偶成立时,可以得到原始问题的一个下界。而如果强对偶成立,则可以直接求解对偶问题来解决原始问题。 SVM 就是这样的。对偶问题由于性质良好一般比原始问题更容易求解,在 SVM 中通过引入对偶问题可以将问题表示成数据的内积形式从而使得 kernel trick 的应用更加自然)。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会同时求解对偶问题与原始问题 ,比如在迭代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判断对偶间隔的大小,可以得出一个有效的迭代停止条件。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s.cmu.edu/~ggordon/10725-F12/slides/15-duality.pdf

   https://www.cs.cmu.edu/~ggordon/10725-F12/slides/16-kkt.pdf

2. http://www.csc.kth.se/utbildning/kth/kurser/DD3364/Lectures/Duality.pdf

4. http://www.cnblogs.com/jerrylead/archive/2011/03/13/1982684.html

5. http://blog.pluskid.org/?p=702

6. http://blog.pluskid.org/?p=702

7.书籍 Convex Optimization Cambridge版 (7.1)|  统计学习方法 李航(7.2)

posted @ 2016-07-31 19:35  ooon  阅读(30631)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