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 ] 陈军昌博士论文序言——《过客的意义何在》


  作为学术论文,序本来不必须。但是,我还是有许多原因,觉得要有个序作为全文的引子。
  同时,表示歉意的是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本文的篇幅过于庞大!本文对此的一个解释是:这篇论文的工作量相当于重构了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或一个理论大厦。论文是从大厦地下的基石开始修建,然后构建大厦的主体框架,然后是构建面向实用的各个功能部分。确实规模大了些!

  相对于永恒的宇宙,可能所有的智慧生命都是过客;相对于45亿年的地球寿命,可能人类也是过客;相对于漫长的人类社会,每个具体的个人仍旧是过客假如没有来世和灵魂,那么过客的意义何在?
  每个人是不同的,这导致多样化的幸福感觉,也导致社会的生机和活力,最终导致社会发展。“不同”可能既是社会的动力也是目标。在无数差异化的人的类型中,也许有些基因偏好知识及真理本身的热爱,所以才有无数学者前赴后继地探索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并不缺少探求世间至理的人,这样的人很多很多。500年前,一个叫王守仁(阳明)的人为求“理”为何物? 历经苦难19年,一朝顿悟; 500年后,杨小凯(杨曦光,1948一2004)19岁因为写《中国向何处去?》一文坐了十年牢(建新劳改农场)。在狱中(1968一1978),出于数学化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分工理论的目的,他一直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在封闭的环境中,他独立推导出“戈森第二定律”、层级理论,纳什议价模型以及劳动分工等等理论(这些理论的很多创立者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狱后,继续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发现只有分工的数学形式化是自己的创新并将其推演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被称为:新兴古典学派)。这套理论体系结合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控制论、博弈论等工具,试图涵盖当今经济学理论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微观及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组织、发展经济学、贸易理论、增长理论、制度与合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组织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货币理论,保险理论,网络和可靠性理论等多门学科。这些学科基本都被纳入杨小凯开创的新兴古典框架予以解释。他在理论上的贡献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布坎南),并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出自中国的经济学家(茅于轼); 七年多前,本文作者抱着探求经济学的理想进入江财攻读博士,历经孤寂与磨砺,枯坐一陋室从事研究,终于坚持到完成论文。与先贤相比,几年的工作虽显微末,亦为心血之作。与杨小凯有同感的是,学术创新是件很难的事,在漫长的经济理论研究史中,无数学者研究着经济问题,往往一个看似新的想法,早已经被研究过了。所以大量的阅读文献非常重要。阅读文献花费了我几年时间,记录了32本读书笔记。想要得出一个真正的超越前人的“新”进展的过程往往是极其痛苦的!而且往往不到最后一刻,并不知晓研究是否能够得到结果。这就是学术研究!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显赫之创新都是历经苦难的成果,苦难才有深刻!尤其社会学。
  这篇论文的初衷之一是修补杨小凯创立的新兴古典理论体系,论文研究到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创立一个独立的全新体系。本文将分工结构中的专业化链条看作社会基因的DNA(RNA)链条。杨小凯创立理论试图解释所有经济问题,而本文企图以此链条解释所有社会问题。这个企图过于庞大而看似虚幻,所以本文仅仅是这个企图的起点。
  我的论文受启发于杨小凯开创的分工形式化的研究,我也做分工形式化研究,并以此分析产业(或行业)的变化。以我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创新的:第一,比较静态分析中,虽然沿袭了杨小凯的新兴古典学派的分工形式化分析范式,但是,引入了政务的专业化,从政务的角度解释交易效率参数的内生问题。这个包含政务分工的形式化的工作迄今没有看到类似的研究;第二,动态方面,放弃了新兴古典的均衡思想,采用了演化经济学常采用的非均衡设定,试图使分析框架更加接近现实。这项研究对于分工的形式化是重大补充;第三,采用了“现实模拟”的方式进行分工视角的现实行业(产业)分析,计算机模拟也放弃了均衡思想; 第四,因为对于非均衡思想的采用和现实分析的目的,分工的度量指标放弃了新兴古典原有的指标设计,重新设计了一套新的指标并进行了现实数据的样本分析。这套指标笔者认为比杨小凯的指标更加实用。

我与杨小凯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整个理论体系都在求最优的分工结构是什么?而我却是在求最现实或合理的结构是什么?因为敬佩杨小凯,所以试图超越他,这就是本论文。当然,超越太难了!本文也可以视作从分工视角的对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重构。这个重构是承袭新兴古典希望从分工的角度重构现今所有经济学派的宏大的志愿(杨小凯有生之年出版了《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两部重构的作品。其中③:《经济学》是杨小凯和黄有光1993年作品的课本化。)。但是,因为新兴古典局限在均衡视角研究分工,而我的研究没有这个局限,所以我重构的产业经济理论不是新兴古典。本文将来也可以扩展为一本专著:《产业经济学一一从分工、专业化的眼光》。文中,对很多理论进行了评述。对于一些学者的研究的评述可能比较尖锐。不过,本文的批评对事不对人,反而认为批评的多的研究一般是比较重要。在此,对于文中所提及的所有前人的研究工作表示敬意!

  文中的创新点比较多,很有可能因为笔者的见识短浅或无知者无畏导致许多创新之处早已有国内外学者提出过,所以若是有相关研究者对于文中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敬请不吝赐教!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们传承着一种精神:为国为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要有所为,就须明理,懂得世界的真实规律。这篇论文是我对于真理追求。若要我在学位和做好论文之间选择,我选择后者!因为追求真理本身对我的效用更大。

  千万年来,人类探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深入了解更深层、更基本,更全面的世界的规则的过程。本文是其中的微薄的一份努力,希望能够对后来者有帮助!

那么,本文的精髓是什么?作者以为,本文尽力追求的是一种方法的极致究微末变化,演天下大势!完成本论文仅仅意味着对这种极致的体会的开始!


  做学问并不是越快越好,任何学问做到极致都可能是一种体悟:对人生、对宇宙、对天道的体悟。也是对本心的磨砺:磨砺出不同的内心境界和体悟世界能力。内心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演变。这本论文像是一块磨刀石:磨砺的不仅是学问,而且是人性。

  借用瓦尔拉的一段话结束我的序:“要是一个人想很快得到收获,那他就种胡萝卜和莴笋;要是一个人怀有种橡树的雄心,那他就要用这样的心情宽慰自己: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过客的意义何在?每个个体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2008 3 于江财
posted @ 2010-04-16 21:45  刘一佳  阅读(13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