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影像增强器性能的检测

DSA影像增强器性能的检测
潘京泉,刘广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中图分类号]R81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3)04-314-01   
影像增强器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与普通X线透视机的主要部件,对DSA成像、X线透视与影像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得到满意的DSA影像与X线透视效果,除加强成像系统其他环节的管理外,还应对成像系统影像增强器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
1 影像增强器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
影像增强器对比度分辨率分为高对比度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两种。DSA影像增强器由增强器、光学透镜系统、摄像机、监视器等部件构成,每一个构件都会影响到系统聚焦,从而导致该系统分辨率的下降。
影像增强器中常见的聚焦偏离现象有:1电子透镜系统发生的聚焦偏离现象;2光学透镜聚焦偏离现象;2摄像机发生的位移而产生的聚焦偏离现象;4当监视器部件老化时,也有可能发生聚焦偏离现象;5当人们用肉眼观察电视监视器上的图像时,影像增强器系统的分辨率还会受监视器扫描线数的影响。增强器的影像对比度在通常情况下要高于普通荧光屏。当增强器系统的量子噪声较大时,系统内的光子散射严重,就会导致影像增强器的对比度变差,使低对比度分辨率下降。这将造成人体较厚部位内的小病灶可见度下降,从而有可能造成漏诊。
DSA影像增强器高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将铜网测试板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平面上,使监视器中铜网线的影像与扫描线的方向成45°角。当出现影像饱和现象时,需在铜网板上加一块18cm×18cm×2cm的铝板。并从监视器上记录下能分辨的最密铜网的线密度。分辨的铜网密度越小,说明影像增强器系统的分辨率越好。影像增强器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将厚度为1.0mm,其上有两排直径为1.0mm、3.0mm、5.0mm、7.0mm圆孔的铝板放在两块厚铝板中间。将它们固定在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屏或X线管的窗口外面。X线管焦点与增强器之间的距离分别设定为75cm和100cm、100kV、1mA和2mA进行透视;也可使用亮度自动控制装置进行透视。将铝板的照射野调节到10cm×10cm进行透视,同时还应调节监视器的亮度和对比度,将影像调节到最佳状态,并记录监视器上清晰可见的最小孔径。较理想的系统应能清晰显示3.0mm的圆孔,优质的系统可清晰显示1.0mm的圆孔。
2 影像增强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
此种能量是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次级带电粒子的辐射能。它等于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释放出全部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再除以物质质量。如果在DSA系统中配置一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较好的影像增强器,能大大减少病人在进行DSA检查时吸收的X线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影像的质量。DSA影像增强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主要由增强器的灵敏度和量子噪声所决定,在该参数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低对比度分辨率是判断影像增强器质量的最佳指标。
测试方法:将X线剂量记录笔充电后,固定在影像增强器输入屏上,在自动亮度控制状况下,照射5min,或用100kV、1mA的条件照射5min。并对剂量计读数进行照射时间、刻度系数及能量响应进行校正,就可求出影像增强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
影像增强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小于36PGy/min。当此值下降15%时,系统的影像质量将受到量子噪声的影响;当此值上升25%时,被认为是超标。这是反映影像增强器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反映影像增强器和摄像管质量的重要指标。
3 影像增强器亮度系统的检测
亮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检测目的是通过测量增强器的光输出量的情况,如果亮度不满意的话,可通过调节X线管管电压或管电流的方法稳定影像亮度。亮度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在不同体厚、不同X线照射野、不同影像增强器尺寸、有滤线栅过滤器和无滤线栅过滤器、焦点、人体和检测器三者中相对距离变化情况下进行调节,在任何情况与条件下都能输出一幅较为满意的X线影像。
测试方法:首先将一块铝板放在X线检查床上,X线照射野的范围应略小于铝板;第二,用亮度计测量荧光屏的亮度(采用自动亮度控制);第三,在铝板上再加一块铝板,再次测量荧光屏的亮度。照射野大小、监视器亮度、对比度应与前一次相同;第四,改变照射野大小以后,再一次测量荧光屏亮度。
如果自动调节亮度系统是通过改变管电压来调节亮度的话,还应该检查在低电流和高电流两种情况下的千伏值与荧光屏亮度。如果是通过调节管电流来自动调节亮度的话,还应该测量在80kV时的电流补偿情况。
荧光屏亮度应保持不变或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波动的幅度越小越好。在照体模不变的情况下,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应保持在2个月左右,管电压应稳定在±5kV以内,管电流应稳定在±40%以内。
在没有亮度计测试的情况下,可采用目视法,其光密度应保持不变。
(收稿日期:2002-12-01)·413·2003年4月第10卷第4期    
实用医技杂志JournalofPracticalMedicalTechniques   Apr.,2003 Vol.10 No.4
作者简介:潘京泉(1957-),男,江苏常熟人,1977年毕业于苏州卫校,主管技师

posted @ 2010-06-11 11:30  微笑的艾米  阅读(8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