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能说〈周易〉读不懂、没读懂?》系列论文(之二):《 象数解读:太极-八卦-序卦 》(吉 华)

内容摘要:

 


   本文以《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二进制数理”为解读方法,通过对《系辞传》“《易》有太极…”章的综合分析,说明了由太极而八卦是在回答“夫易何为者也”,所谓八个三爻卦的“二二生成”模式是人们的一个误解;由此而论述了象、数、易三者概念及其内在关系,指出《易》是古人认识事物、阐释事理的一种“象数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对《说卦传》所列各类“八卦”的象数解读,讨论了三爻卦象“类象释义”的基本方法和“卦名卦序”的产生方式;说明了“先天八卦”之二进制数序是《周易》卦名排列与卦爻系辞的“成卦之序”,而“后天八卦”则是以“四时八方”之卦义为卦序的“用卦之序”。


关键词:周易 象数 太极 八卦 卦序



                引  言


《周易》未解而热,表面看是对“太极、八卦、卦序”等焦点问题争论不休,深层看是不知“卦爻辞”何以言义,实质是不明《周易》何以为《周易》的“背后因素”。于是“太极”之神圣、“八卦”之神秘、“卦序”之纷繁,使人们解易不易、欲说还休,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周易》的解读与研究。


笔者在拙文《〈周易〉内涵的象数理论体系》(系列论文之一)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周易》内涵的象数理论体系,本文拟以《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原理,从象数解读的角度探讨太极、八卦及其序卦问题,以期对太极、八卦及其卦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教。



一、“太极·八卦”生成说:


《系辞传》第十二章云:“《易》有太圾,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们把这“太极”理解为“混沌之始”等各种形上之义,将“四象”看成是太阳太阴与少阳少阴的阴阳变化组合,把“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看成是二的倍数递增,由于所生之“八个卦”又恰好可为“先天八卦”的数序,于是人们便津津乐道为“太极-八卦生成模式”。然而,这个“生成模式”之说,《说卦传》里没有,《卦爻辞》又不用,只是见于后世易人的著说中,于是人们对此也有一些疑虑,但在搞不清《周易》原本象数原理的情况下,也找不到其他更恰当的解读方法。


著名易学家邓球柏先生在《白话帛书周易》一书中,对“《易》有大恒,是生两檥,两檥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解析为“《易》卜用大恒版进行起卦,大恒版分为两片,两片各有正反两面合而为四码,四码定出生成八卦”。换言之,由于帛书《周易》与传本《周易》在文字上有所不同,所以《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之文辞还是可有不同理解的,至少这“大恒”不是“混沌之始”的抽象概念,这“四马”也不再是阴阳太少的组合思辩。


那么,《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到底应该怎样解读呢?


基于笔者完全弄懂了《周易》象数的“解读方式”,故而可以明白地告诉大家:《周易》所有经传文辞都是按照“先天八卦”的二进制数理来叙述的,不过不是人们所熟习的“二二生成”的二倍乘数递增运用,而是倚循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以象叙数。


《系辞传》第十二章关于“《易》有太极…”的论述,从全章来看是要回答“何为易”的问题。传文在阐述了“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和乾辟(开)坤阖(闭)之后,才言到“《易》有太极…”一段,以此说明《易》中乾坤“开闭变化”的阴阳特性与“八卦卦式”(即三爻易卦)内涵吉凶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并非言其“八个卦”的生成方式。故而传文将这一章的论述最后小结为:“《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释言之,此之所言的“四象”,也就是指的“八卦”,假如把它解释为阴阳太少的组合方式,则是无可“示”其“吉凶”之“辞”的,因为“八卦而小成”之易卦,才可形成阳爻动行过程中的吉凶状态。


关于“太极”。“太极”一词,在先秦文献中除《系辞传》“《易》有太极…”外,还有《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此之“太极”、“六极”,既是指方位,“太极”言方位之高,“六极”言方位之低;又是指演“道”载体(即易卦)之两极,六爻易卦之上爻位为“太极”,底爻位为“六极”,易卦中的阳爻是从上至下爻动数进的。《说文》释“极:栋也”,指房屋之中栋,引伸为顶点;“太”通大,阳为大,阴为小。因此,所谓“太极”是言易卦中阳爻居上爻位之最高地位,是以二进制序数“一(001)”所形成的卦象而言的。


《说文》释“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言其二进制序数“一(001)”之初始,于演绎“道”之易卦便是一阳起于上爻位,这上位阳爻按二进制数理爻动数进,由于阳进阴退,将造成天地间的阴阳二象,这阴阳二象的交替变化又将转化成万千事物。《礼记·礼运》篇也云:“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说文》释“礼:履也”,即履之进也。是言“礼”之义是本于易卦之阳爻“大一”的数进之理,由纯“一(001)”之进而分出天地阴阳之“二(010)”,变化而为四(100)时、鬼神之万事万物。


由此可见,《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的论述,与《庄子·大宗师》关于“道”之两极的言论,与《说文》对序数“一(001)”的解释,以及《礼记·礼运》对礼本于“大一(001)”的说明,有其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倚着二进制数理在述说同一个问题。“太极”一词升格为形上之义,是易人学子援易著学的引伸,而其原始之义是指“易卦”上爻位之阳爻,或二进制序数之“一(001)”。


关于“两仪”。《说文》云“仪:度也”,又云“度,法制也”。“两仪”者,于易卦是喻指“两个”具有倚循数理之“法度”而爻动数进的阳爻,也就是指序数三(011)所形成的卦象。言“两”不言“二”,是特指序数三(011)里的上、中爻位的“两个”阳爻,而序数二(010)里只有一个阳爻。那么,为何不言及序数“二(010)”呢?是因其被一个“生”字省略了。要知道,二进制序数的实数动进是按照“进退方式”进行的,阳爻从序数一(001)到序数二(010)时形成了一阳陷于两阴之中的状态,此时序数二(010)的阴中之阳是不能再往前动进的,因为身后有阴爻而呈阳力不足之虚,只能止而等待、退而回蓄一个阳爻于上爻位,才可从上爻位开始以二阳并行形式往前动,但这已是序数三(011)之“两仪”了。“生”是动词,这里是着眼于阳爻之动进来叙辞的,故越过了序数二(010)向后蓄积阳数的过程,而直接跃进于序数三(011)去叙述两阳并进之势。


关于“四象”与“八卦”。“四象”之“四”,指二进制数的序数之四(100),言其前面的序数三(011)之两个(仪)阳爻从第一、第二爻(数)位,按照二进制数理并进巽入,冲入第三(底)爻位,由于阳进阴退,从而形成序数四(100)的一个阳爻跨过两个阴爻而入于底爻位之状态,正所谓“丢三落四、颠三倒四”之变化。这个“变化”使二进制序数从二位数(011)变成了三位数(100)。《系辞传》云“《易》者,象也”,故“四象”之“象”乃指易卦之“象”、《易》之“卦象”。“象”与“卦”相连,则“四象”是以其序数四(100)之“数”代指三爻卦(100)之“象”,是“四象(100)”的爻位状态构成了一个三爻卦象,并非指有四个什么象也。“八卦”者,也非指有八个什么卦,而是指“八卦”之“卦式”,三爻卦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八卦卦式”的易象。这“四象=卦象=八卦”的解读方式,是“数-卦-象”之间的一个视角转换问题,故而使用了一个“生”字来表述。犹如说“半斤与八两相等”一样,是10进制与16进制的概念转换问题。


传本《系辞传》之“太极”,在帛本里为“大恒”。《说文》“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从月”。《诗·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也”。弦本弓上之物,可拔动其来回振荡,故“月之恒”便是月缺月圆之来回动象。于易卦乃指阳爻处阴爻之下为月缺之象,阳爻退蓄升上犹月盈之圆,月缺月圆犹似阳爻动进回蓄、上下往复。阳爻回蓄是一种停顿,延长了阳爻向前动进的时间,有长久之象,故《说文》训恒为常;后世之“恒”从心从舟,似着眼于阳爻动进回蓄犹如施舟划行之象。简言之:恒之月缺月圆是喻阳爻动进与回蓄之义。因此,“太极”是言阳爻居于上爻位有动下(进)之势,而“大恒”则是言易卦“大”之阳爻有动进与回蓄之功,言虽有异,其义相同。当然,“大恒”比“太极”更符合古人作《易》时的原意,而“太极”比“大恒”更符合后来儒家统《易》时注重阳爻积极进取的精神。


传本《系辞传》之“两仪(儀)”,在帛本里为“两檥”,“儀”与“檥”字形相似音相同。《说文》云“檥:干(幹)也”,又云“干(幹):筑墙耑木也”。这筑墙之端木,喻其易卦里的既可动进又可回蓄之阳爻,阳爻向下动进而生阳、向上蓄阳后又将再次向下送阳,犹如端木之一上一下地筑墙,一片土墙犹似一个卦象。因此,“仪(儀)”与“檥”之字义有所不同,“仪(儀)”言阳爻向前动进之“法度”、趋势,“檥”以其形象比喻阳爻动进与回蓄之功用,但其实质是一致的,此乃古《易》流传中的文字变异、用词进步。


传本《系辞传》之“四象”,在帛本里为“四马”。“马”喻阳爻,“四马”指阳爻之“马”动进于二进制序数“四(100)”的第三爻位上,非指有四匹什么马。“马”与“象”,一是代指阳爻本身,一是喻其阳爻动进之状态,二者角度不同言有异,但问题相同义也同。当然,“四马”比“四象”更原始、直朴,而“四象”比“四马”的用词概念更抽象,其学更精进。


因此,传本《系辞传》“《易》有太极…”是言:《易》是叙述阳爻从易卦的上爻位往下(前)动进,由于阳进阴退、动进回蓄,一个阳爻之动会变成两个阳爻之进;而一旦阳爻入于第三爻位,形成三爻卦象之“八卦卦式”,便完成了阳爻动进与回蓄、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小周期;这样以来,阳爻动进过程中的吉凶状况也就显现出来了,而这吉凶之路则是阳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大业。


如果单看《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的片言只语,似乎也可简单地理解为二倍乘数的递增模式,即“八个三爻卦”的生成方式,但从整个《系辞传》的前后文义来看,都与《卦爻辞》的二进制数理叙辞方式是一致的。事实上,《系辞传》自始至终都是按照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在阐述义理。因此,《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的论述,不是在叙述“太极-八卦生成模式”,而是在阐述三爻易卦的运行方式。这个“运行方式”,就单个卦象而言,是“八卦卦式”的象数变化方式;就全体易卦的爻动数进而言,是阳爻倚循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曲折轨道,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奋斗过程。由此言之,“太极-八卦生成模式”之说与三爻易卦的“运行方式”之观,虽缘于“思维方式”的一念之差,却形成了解《易》时的南辕北辙。


至此,关于《系辞传》“《易》有太极…”的文辞是“太极-八卦生成模式”的说法,是否应该就此打住了?

二、“八卦”象数《易》之性:

 


“八卦”是怎样来的,这是易学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人们之所以误解“太极-八卦生成说”,其中一个关健因素在于没有搞清楚“八卦”里的象数关系,因而混淆了“八卦卦式”与“八个卦象”之间的概念区别,其实质是不知“何为易”。《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的论述,是对“夫《易》何为者也”的回答,虽是“八卦而小成”,但已知微见著,一滴水照见太阳,一个卦象可窥《易》之全貌。也就是说,“八卦”之象数关系,实质是《易》之象数本性问题。


《易》乃象数之学,《周易》文辞是借助“卦象形式”由象而类万物阴阳之情,又由数而生万物阴阳之理,再象数相推而演绎出或占卜或义理的结果,这是《周易》文辞本身的三段式逻辑形式,即古人所谓的“象-数-理(占)”。因此,所谓《易》,是指借助“卦象模式”运作的、以“类象形式”表达的、以“数理方式”推演的或占卜取向或义理取向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是古人认识事物、阐释事理的一种“象数思维方式”。这种“象数思维方式”,在“概念”使用、“推理”形式等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逻辑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这种“象数思维方式”,来自远古的“易文化”积淀,经过诸子“百家争鸣”和国家“独尊儒术”,演绎了中华民族以“述道论德”为中心内容的人文精神。


何为“象”?《系辞传》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裁)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也就是说,《易》可直接被看作为“象”,这“象”是“像”其物宜之象,也是易卦之象。有了这“卦象”,“彖”可裁成一卦之义,“爻”可仿效数理之动;有了这卦爻之动,吉凶悔吝便由然而生了。“卦象”者何?“卦”是《易》之符号形象,是“数”之表现形式,“象”是言“数”之方式;“卦象”者,数理推演之工具也。但“易与天地准”,故而“象”之内涵也宏大丰富,涵盖万千世界,于此也可从“象”之“产生方式”将“象”划分为两个方面三大层次。


两个方面是指静态之象与动态之象,三大层次是指静态的万物自然之象和静态的卦爻符号之象,以及动态的爻动情态之象。《系辞传上》第八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此言自然万物之象,诸如“八卦”之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系辞传下》第二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此言卦爻符号之象,诸如单爻易象、三爻卦象、六爻卦象。《系辞传上》第二章云:“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此言爻动情态之象,诸如爻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变化趋势及状态。《说卦传》重在言静态之象,主要叙述自然万物与卦爻符号的象数关系;《系辞传》重在言动态之象,以卦爻符号演绎人事义理的是是非非。


自然之象拟诸其形容,卦爻之象以类其性情,情态之象以示其趋势;三象于《易》,相因而成,交相而用,是以“卦象”符号为中介,归类“万物”之性而演绎“天下”之理。像其物宜,拟诸形容,是《易》之类象手法;卦爻符号以其《易》之构建标志,搭建起象数思维方式的表达平台;而情态之象,则是《易》之运用情形,见仁见智,变化万千。这“易象内涵”之万物-符号-情态的三象类分,犹如“文化概念”之物质-制度-精神的三层架构,一层比一层抽象,一层都有一层的功用与意义。“象”由具象到抽象,这是“易卦”产生与形成、运用与发展的必然过程。


那么,何为“数”?《易》之“数”,当然非指一般的自然之数,而是指具有易理的“演绎之数”。但《系辞传》明确地、直接地所言之数主要是筮数,筮数是构卦之数,非为演卦之数。尽管《系辞传》言“《易》有太极…”,但也不是直接阐述这“演绎之数”,而是运用“演绎之数”在阐述易卦的运行过程。《说卦传》开篇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参天两地而倚数”,虽明言古人作《易》系参照天地这两个阴阳属性,倚循数理而演绎“八卦”易象涵义,但也仍然未言明其所“倚数”之为何。


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后人“重象轻数”、甚至“有象无数”的错觉。之所以如此,浅层次的原因是“象”为《易》的表现形态,古人是言“表”以述其“内”,言“象”以叙其“数”,未言数而数犹在。中层次的原因是方块汉字的特殊性使易辞具有语言上的二重性,从字面上看广涉自然社会各方面,但在字里行间却自始至终都在叙述二进制数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易》乃那个时代的“大众思维”,“百姓日用而不知”,《易传》虽言其这“思维”之“结果”,但未必直接端出这“结果”背后的“思维方式”。因此,往往一句易辞,在古人看来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后人就是不知何以所云;尽管现在已经挖掘到不少考古易文,但人们对怎样解读《周易》卦爻辞仍然一筹莫展,这不是古人的错,是今人未得其法。


尽管如此,《周易》从“卦爻辞”到所有“易传”文辞处处都是倚数而言,言象言占言义都是数在建构。所谓“《易》者象也”,仅是言《易》由“象”表而已。应该进一步说,“象”是《易》之工具,“象”由“数”起、是“数”的表现形式,“数”才是《易》内在运行的核心规则。我们只要透过《周易》五花八门的文辞叙述,找到了、找准了这个“演绎之数”,《周易》所有的占断、义理之依据便大白于天下了,而这个“演绎之数”就是“二进制序数”。当然,也应该进一步说,古人作易不是直接套用二进制数中“二二生成”的二倍乘数结果,而是倚循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来解卦系辞;这种“进退方式”,既推导了《卦爻辞》的“吉凶悔吝”判断,也演绎了《易传》的“社会人事义理”。其于占卜,是以阳爻数进符合数理规则而判为吉,违则凶;其于义理,是以阴阳爻之性引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君子品格,以阴阳相交引喻“一阴一阳之为道”的义理,以爻动轨迹引喻遵道而行、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等等。


“易以道阴阳”,说的是易卦中的单爻易象。“单爻易象”分阴分阳,概括万千事物于阴阳两种基本属性,便于应用二进制序数去演绎推理,故而单爻易象可视为《易》的“基本易象”;而“八卦”之“三爻卦象”便于以象表数,人们一见“八卦”的三爻卦象就知其卦数之爻动情形,故而三爻卦象是在单爻易象基础上的“引伸运用性易象”;至于“六爻卦象”则属于“综合应用性易象”。人们用《易》之时,既有用单爻易象去进行数理推演,又有用三爻卦象来表达爻动数理。《卦爻辞》和《小象》是运用单爻易象来叙述爻动变化情况,而《大象》《彖》便是用三爻卦象来叙述六爻卦体。因此,易象的运用既灵活又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象源于数,运用时又表达数的运行状态,这是象数相因的基本点。


总而言之,《易》之象数原理,是以象归类,倚数演绎,其本质属性是“归类以演绎”。因此,就“八卦”而论“八卦”,无论是论“八卦”之何种数,还是论“八卦”之万千象,都不是《易》之原有涵义。



三、《说卦》类象说卦义:


《说卦传》言“八卦”,既言八个三爻卦所关联组成的各类卦象,可曰之“组象”;也言八个三爻卦所各自形成的众多卦象,可曰之“散象”。《说卦传》所举“组象”有:三爻基本卦象、远取近取卦象、四时方位卦象、乾坤六子卦象。


关于三爻卦象命名的一组类象。《说卦传》将三爻卦象命名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卦,如果按二进制序数排列这八个卦,则是地(000)、山(001)、水(010)、风(011)、雷(100)、火(101)、泽(110)、天(111)。山(001),表示数一起于上爻位,有山高之象;水(010),表示前卦之数一动入于两阴之中,有水陷之象,有所谓“大一生水”;风(011),表示二阳爻从上并进入下,犹风从天上刮向地面;雷(100),表示前卦二阳爻并进巽入于底爻位后,振动于地而弹蓄于上,响彻云霄;火(101),表示二阳爻光明于外,底爻向上回蓄,上爻向下动进,两面夹击,使之通体光明,似干木(阴爻)之燃烧而火红转阳;泽(110),表示二阳爻居底即将回蓄于上并转化上爻阴为阳,犹沼泽之地,水阴在上,地阳在下,当水蒸发之后,地阳必显于上。至于地(000)与天(111),主要是从阴阳属性而言,天上日月星为明亮之物,故为纯阳之卦,地下水土木皆不发光,故为纯阴之卦。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大自然之象,因其是《说卦传》命名的一组卦象,故而是三爻卦象的基本易象。我们可以从这“八卦”象名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以象叙数”的“说卦方式”中,窥探出作为三爻卦象的“八卦”由来之一端,深刻领会其既是像其物宜、拟诸形容,又是象中有数、数以象表的三爻卦象之义。                                                         


关于“远取诸物”的一组类象。《说卦传》第八章云:“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所谓“乾(111)为马”:乾为纯阳之卦,马之性善奔,喻其阳爻的自强不息之进。所谓“坤(000)为牛”:坤为纯阴之卦,牛之性温顺,喻其阴爻的顺从纳阳之命。所谓“震(100)为龙”:龙之性善动,能入水飞天,喻震之底阳回蓄于上。所谓“巽(011)为鸡”:巽之二阳并进入于下爻位,似鸡向下啄食之象。所谓“坎(010)为豕”:坎之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犹豕猪吃食时嘴入槽中。所谓“离(101)为雉”:雉为“野鸡”、“火鸡”,羽毛华丽,善走不能飞,喻离之上位阳爻只能走入中爻阴位之中,也喻离卦二阳在外之亮丽色彩。所谓“艮(100)为狗”:狗之性喜独处,狗吠之时其头由上往下放平,喻艮卦上爻一阳独进中爻位。所谓“兑(110)为羊”:羊之性喜抬头细叫,喻兑之二阳爻向上回蓄是“劝说”上位阴爻转化为阳爻。


关于“近取诸身”的一组类象。《说卦传》第九章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所谓“乾(111)为首”:乾之阳性主动,有领头之象,故喻为人之首。所谓“坤(000)为腹”:坤阴纳阳犹果腹,其性柔弱恰似腹之软。所谓“震(100)为足”:震卦之底阳振动回蓄,喻为人之底足抬步行走。所谓“巽(011)为股”:巽卦二阳并进动下,喻为人之殿部坐入于下。所谓“坎(010)为耳”:坎卦一阳入于二阴之中,喻人耳之听话功能。所谓“离(101)为目”:离卦二阳合围一阴,犹人之上下眼皮遮盖眼珠。所谓“艮(001)为手”:人抬一手,犹艮卦上位独阳;两手相背相别,也似六爻艮卦九四、上九之两阳爻。所谓“兑(110)为口”:兑卦二阳回头蓄阳,喻人之劝说口功。


关于“散象”。所谓“散象”,是言其八个三爻卦各自形成的“像其物宜”之象,或爻动数进之象,以探讨三爻易卦涵盖大千世界的广泛性。对于乾坤两卦以阴阳之性说之,如“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其余“六子”卦是以卦像爻数言之,如“震为作足”,“作”为起,言其震(100)卦之底阳爻向上起足回蓄阳爻,这是以“爻动数进”言象。又如“巽为木”,言其巽(011)卦二阳犹树干显于地上,一阴犹树根隐埋于地下,这是以“像其物宜”言象。再如“坎为心病”,言其坎(010)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二阴之心中有其阳爻困陷之病忧,这是以“阳动情态”言象。还有如“离为电”、“艮为小石”、“兑为巫”等等,或是“像其物宜”之象,或是爻动数进之象。《说卦传》所言“散象”甚多,其中一些“散象”可依一定条件组合为一系列的“组象”,但众多易象无可组合,故而各自为“象”,散落在各卦之中。易学史上也将“散象”曰之“广象”,意其这些单独的、独立的卦象多而广。“散象”之义不在各卦之间的象数关系,而在各卦数理的单独运用,似以说明三爻卦象与阴阳单爻易象都具有广泛性。


关于卦义。《说卦传》既类象以名,又赋名以义。如第四章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所谓“雷(100)以动之”,是以雷鸣而震天动地,言其阳爻动入于底爻位后而又将振蓄于上的趋势。所谓“风(011)以散之”,是以风吹而消散,言其上、中两阳爻并进巽入底爻位,阳进阴退,两阳爻转阴而散失掉的情态。所谓“雨(010)以润之”,是以雨入而湿润,言其坎卦中位阳爻陷于上下两阴爻之中,正被阴爻含润的状态。所谓“日(101)以烜之”,是以太阳有照晒之功,言其底阳向上回蓄、上阳向下动进,两阳包烤、照晒一阴之情形。所谓“艮(0010001)以止之”,是以艮之止义源于六爻卦象,言其艮卦之九四阳爻不可直进于下而止之,止而向上回蓄了上九阳爻的情形。所谓“兑(110)以说之”,是以兑说通假,言其兑卦两阳爻回蓄、劝说上六阴转阳之趋势。所谓“乾(111)以君之”,是以乾卦为纯阳之卦,言其阳爻具有君子之性。所谓“坤(000)以藏之”,是以坤卦为纯阴之卦,言其阴爻有纳阳之功,故有藏纳之性。


《说卦传》第七章又云:“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说卦传》第六章也云:动乎雷,桡乎风,燥乎火,说乎泽,润乎水,终始乎艮。如果我们仔细一点,便可看出《说卦传》言卦义,既以三爻卦言之,也以六爻卦言之,两种爻卦不同的卦象可言其相同的卦义,相同的卦名之下,也有不同的卦义解释。由此而言,这“卦象-卦名-卦义”之间应有其某种内在的关系。从形式上看,卦义是对卦名的阐释,这是传统说《易》的一贯观点;但从实质看,卦义是对卦数的阐释,因为卦名本身也是卦数的说意。卦象、卦名、卦义的内在关系是:卦数产生卦象,卦象产生卦名,卦名产生卦义;反之,卦义既可理解为卦名之义,也可理解为卦数之义。就通常而言,是以三爻为象、六爻为卦,而主要以六爻卦名取义;三爻卦与六爻卦,其爻动数理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取义时经卦主要以相同的一面取义,别卦兼顾两方面取义。总之,这“卦象”的爻动数进是“卦名”与“卦义”由来的根本原因。


关于“两两相耦”的释卦方式。《说卦传》第三章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这是将阴阳爻性相反相对的两卦“两两相耦”地并列叙说,相耦两卦关系紧密,形成“八卦”相错的排列阵式。由于一卦之义,以其爻动数理定之,卦义反映着卦象的阴阳变动情形,故而卦象上的阴阳爻象相反相对,也便于从卦名的排列上探讨其卦义的相反相对。“八卦”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卦名两两排列,将天地间的几大自然之象排列的整齐有序,有利于把握这“八卦”的八大基本易象的卦义。尽管这种“相耦”卦义仍然以卦数爻动为依据,但毕竟“相耦”两卦之义相互关联呼应,无疑为准确地、系统地探讨卦义又提供了一个参考坐标。因此,“两两相耦”与“耦耦相对”也不失为探讨卦义的又一个方法。

四、卦性相分说卦序:

 


《说卦传》以象叙数,自然涉及到卦象的先后排列顺序,后世易人由于不识易卦的二进制数理,又困惑于《序卦传》所定之“序”,于是企求从《说卦传》中寻找卦序的蛛丝蚂迹。就一般而言,认为《说卦传》有三种“排列卦序”的方式,一是“两两相耦”,一是“乾坤六子”,一是“四季方位”。对此,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关于“两两相耦”的排卦方式。“两两相耦”本是《说卦传》利用卦象的阴阳相反来连解相对卦义的说卦方法,因为两卦相连,似也可看成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卦方式。不过,“相耦”两卦虽有其阴阳相反卦义相对的象数关系,但并无先后次序的排列,不相藕的卦与卦之间更无卦序关联,故“两两相耦”的排列与八卦卦序和64卦卦序并无关系。《周易》的《杂卦传》就是按照 “两两相耦”规则来专门探讨卦象相反与卦义相对的各卦卦义的,但也仅此而已,并未言及卦序问题。


然而,《序卦传》利用“两两相耦”的释卦方法,以其“非覆即变”的方式将64卦串联起来,既“覆”之以“两两相耦”,又“变”之以“文义相串”,于是世传《周易》本便有了一个“非覆即变”的卦序。不过,《序卦传》是煞费苦心、巧言设义,虽未按二进制序数排卦,但却是用二进制数理在阐释卦义,并以各卦卦名的编排来叙述二进制序数动进回蓄之道。在语言形式上,以“必有所…,故受之以…”和“物不可以终…,故受之以…”的基本句式,来映示易卦中阳爻动进与回蓄的两种运行方式;在卦义内容上,先论天地自然之道,后论社会人文之理,最后用既济、未济前后排卦作结,似以推天道而论人事之法,借助二进制序数一往直前的矢向趋势,展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无限前程。


关于“乾坤六子”的排卦方式。《说卦传》第十章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是所谓“乾坤六子说”,其卦序为乾坤之下有长中少之男女六子。


所谓“震(100)一索而得男”,是言按照二进制数理爻动数进,阳爻一旦入于底爻位,便形成第一个固定而不再变动的阳爻,卦爻辞之“爻题”称之为“初爻”,于此“谓之长男”。这是从二进制数理的阳爻动进结果言之,犹如水注入杯中,先入底之水为初、为长,之后来到杯(卦)中的水(阳爻)为后,顺次名之中、少之序。至于长中少女的名次,则是从与阳爻相反相对的角度言其阴爻的排列顺序,也可以说是借用“两两相耦”排卦方法来确立阴卦长中少之序。


“乾坤六子”也是《说卦传》叙述的一组三爻卦象,是用六爻卦之卦名叙述三爻卦之阴阳变化情况。虽然“乾坤六子”也两两相耦,但从男女角度说卦排序,将卦象分为阴卦和阳卦,从注重三爻卦象中的爻动数进情况,到注重划分三爻卦象之阴阳卦性,这是对“两两相耦”解卦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两两相耦”的说卦方法旨在阐释两卦卦义,不是在言“八卦”卦序,但“乾坤六子说”运用“两两相耦”分阴分阳,排列“八卦”次序,却有着序卦的意义。“两两相耦”与“乾坤六子”是《说卦传》释象解卦的基本方法,“乾坤六子”运用“两两相耦”类象排卦別性,实质还是运用二进制数理来释义排序。虽然《周易》解卦释义的核心方法是二进制数理,但在叙述方式上,《说卦传》说卦释义主要是“两两相耦”方法,排卦列序主要是“乾坤六子”方式。人们由于不知“乾坤六子”的成卦原因是二进制数理,仅把它看成是普通的一组三爻卦象,并未看重“乾坤六子说”的序卦作用。


关于“四时方位”的排卦方式。《说卦传》第五章云:“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嚮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所谓“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说文》“东:动也,从日在木中”。言三爻卦震(100)之底阳爻向上回蓄,将爻时内的所有阴爻(万物)一步一步地转化为阳爻。震为振动,“动”为“东”。震卦将阳爻从阴爻下面振而蓄起,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下升起,故言震为“东方之卦”。


所谓“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说文》“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南方阳光充足而草木茂盛,为阳之象。言三爻卦巽(011)之上、中两阳爻并列整齐地巽入下爻位。巽之二阳并进,是阳爻动入阴爻位而转其阴为阳,是巽动而生阳。“东”为动,“南”为阳;“东南”者,动(东)而生阳(南)也。故言巽为“东南之卦”。


所谓“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嚮明而治,盖取诸此也”:言离(101)卦上下爻皆阳,阳在外而光明;离卦上阳动入中爻阴位而与下位阳爻相见,喻之“万物皆相见”,离之光明卦体喻为“南方之卦”,“南”喻阳。“圣人”喻阳爻,指上位阳爻,“天下”指上位阳爻以下爻位。离之上位阳爻“圣人”向着下位的“南面”阳爻方向而入听于中位阴爻,并转其阴为阳,是阳爻向着南方光明目标前进而治理阴爻。因此,离为南方卦之义取于此。


所谓“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言坤(000)为纯阴卦,阴之用为纳阳,纳而生阳(即阴转阳),故坤阴有养育万物生长之地象;(所以)人们耕劳力役于坤地,是喻阳爻动入于阴爻位中。未言坤为西南卦,但阴主纳阳,阳入阴而转其阴为阳,阴爻有由“西”阴而“南”阳之象,故坤为“西南之卦”。


所谓“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言兑(110)之为说,与“正秋”万物成熟之“熟”音同而义通,所以将说话之言语喻为兑卦。兑之卦即是二阳劝说回蓄之义。未言兑秋为西方卦,可释为西乃日落之方,似果收之时,故秋映西,兑为“西方之卦”。


所谓“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说文》“北:苝也,从二人相背”。言乾(111)为纯阳之卦,阳之性主动好战,但阳爻战而动入于阴爻位后,原阳爻会由阳转阴、背弃阳爻,“西”为阴,“北”为背,故乾为“西北之卦”。乾之西北卦义,内涵阴阳相博之义,即阴阳相交而转化之义。


所谓“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言三爻卦坎(010)之一阳陷于阴水之中,阳爻不可直进于前,其唯一而正确的方法是向后“背”而回蓄,“北”为背,故坎为“正北方之卦”。阳爻回蓄需自力劳作,故也为劳卦。阳爻回蓄,乃阴爻(万物)归嫁阳爻,所以说阳爻自力回蓄劳作是坎卦。“万物”喻阴爻。


所谓“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此以六爻卦象之兼山论艮(001 001)卦。言艮之下体卦九三阳爻不能动进六二爻位,故动而背行回蓄阳爻得上九,动而背即东而北,故为“东北之卦也”。艮之下体卦九三阳爻不可直进,有阳爻成为终结之象,艮之上体卦上九阳爻呈动进六五爻位趋势,为阳爻成始进之义。从数理言,艮卦既是原上体卦一个八卦周期的终结,又是新的上体卦周期之开始,故而“成终”也“成始”。


这里对“八卦”的叙述,仅有“兑”卦明言其属“秋”,其余七卦皆未明言其“四时”归属。可据以上《说卦》文辞推论为:“震”为东方之卦,是喻阳爻从底爻位向上回蓄,有大地回春转暖之象,故为“春”;“离”为南方之卦,两阳光明于外而似“夏”;“坎”为正北方之卦,阳陷阴中,有“冬”藏之象。


从以上解读可知,《说卦传》用六爻卦名所述说的“四时方位”之义,仍然是在运用二进制数理进行解读,这“四时”、“八方”之词仍然是一种服从于象数规则的说卦文辞,“四时方位”之卦仍然是一组三爻易卦,只是其卦义与众不同,可视为一组特殊卦象。《说卦传》在叙述“四时方位”的时候,不是运用三爻卦象,而是使用六爻卦名,这解读对象的变化本身就说明重点不是在叙象,而是在述义。《说卦传》所谓的“四时八方”,原本是说这些六爻卦名可解读出“四时八方”之义,并未说“四时八方”是“八卦”之卦序,人们反过来将“四时八方”卦义所形成的循环图序,看作是“八卦”序卦之次序。因此,所谓“后天八卦”之序,实质上是以卦名释义为序的主观排列之序,非为易卦象数自身的客观自然之序。


这里有一个何为“卦序”的问题。简单地说,所谓“卦序”,是指能按一定“依据”或“规则”解卦或用卦的一种排卦方式。从“卦序”生成来看,“卦序”可包括成卦之序和用卦之序。所谓“成卦之序”是指以象数为依据的解卦排序,是《周易》卦爻辞解卦系辞的“自然”之序,客观性强。所谓“用卦之序”是为着一定功用目的而排卦用易,主观性强。“用卦之序”既可以象数为用,如“乾坤六子”说,帛书《周易》卦序;又可以卦义为用,如“四时方位”说和《序卦传》之序。所谓“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是说明“成卦之序”是根本的、基础性的卦序,而“用卦之序”是变动的卦序,可随着用易目标的不同而改变卦序、另择卦序。当然,从“卦序”的内容来看,也可将“卦序”分为象数之序和义理之序。“象数之序”以象数为依据序卦,“义理之序”以义理为依据序卦。


《周易》卦爻辞是按照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规则解卦系辞,其间众多的“数字”文辞,如“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等,也包括“爻题”从初至上的说辞,都是以二进制序数为依据的,故而《周易》卦爻辞的“卦序”是按二进制序数排列的,这是《周易》的“成卦之序”,即所谓“先天卦序”。


由于卦名是卦数、卦义的表述,因而《周易》64卦的卦名设置也反映出阳爻倚循二进制序数“进退方式”的爻动数进,或者说卦名之义是在叙述二进制序数的进退轨迹之道。第一卦剥(000 001),言其上九阳动爻从上往下剥进,此乃数起于一;第二卦比(000 010),言其前卦剥之上九剥进而比入、隐藏于二阴之中;第三卦观(000 011),言其前卦九五阳动爻回头蓄阳,故而形成本卦上九、九五两阳爻观察(欲进)六四爻位之势。长此以往,阳爻沿着二进制序数的进退之道爻动数进,当阳爻数进于三、四两个中爻位时,名之以小过(001 100);当阳爻数进于二、三、四、五这四个中爻位时,再名之以大过(011 110)。过者,阳爻路过阴爻位也。当阳爻初入于底爻位时,名之曰复(100 000),言其阳爻从此一心一意地回复蓄阳。当阳爻占领下体卦三个爻位时,名之曰泰(111 000)。《序卦传》云“履(110 111)而泰,然后安”。阳爻自泰安稳下体卦三爻位后,经大畜(111 001)、大壮(111 100)、大有(111 101)而至五阳“夬 (111 110)” 其一阴,最后达到乾(111 111)卦六爻皆阳的“大圆满”结局,完成易卦阳爻爻动数进之历史使命。显而易见,从剥(000 001)经复(100 000)至乾(111 111)的卦名次序设置,是在描述阳爻按照二进制序数爻动数进。


至此,关于纷繁复杂的“卦序”之争,是否应该水落石出了?



                            


《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方法是倚数类象,是以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为其核心演绎规则,《系辞传》关于“《易》有太极…”的文辞是在回答“夫《易》何为者也”及其《易》的运行方式,并非是在叙述所谓太极八卦的“二二生成”模式。《易》之本性是类象以演绎,以数类象、以象表数,象数相因而认识事物、阐释事理。因而《易》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象数思维方式”,是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说卦传》所列各类“八卦”都是倚数类象地以数定义、以义为名,“两两相耦”是《说卦传》说卦释义的基本形式,“乾坤六子”是《说卦传》排列“八卦”的基本方式,但《周易》64卦的卦名排序或卦爻辞的序卦是二进制数序,是先天卦序的“成卦之序”,“后天八卦”图序,是由于不能正面解读《周易》演卦数理,而反过来将八个三爻卦象解读出的“四时八方”之卦义视为“八卦”之卦序,是以义为序的“用卦之序”。

posted on 2005-12-06 00:05  薛定颚的猫  阅读(16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