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的心理学
几年前看过《梦的解析》,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陆续看过一两本书之后,就像每个其他领域的初学者那样,兴奋得开始对每个身边认识的人进行心理分析,半瓢水晃来荡去,乍听上去也是头头是道,摇头晃脑。起初,我还会本着弗罗伊德书中的要求,需要分析对象前后一段时间内的梦境,还要从对象描述的梦境中剥离一些对象可能的事后臆想,然后根据对象的童年,结合一点原始性动力,加上一点点个人的小聪明才智,展开丰富的联想,最终给出结论。经过几次诊断,觉得自己已经具备独立行走江湖的能力,开始不满冗长的分析方法,于是乎自行改革分析时间,以实现不必问个半天,也不需要回溯对象过去的经历,达到直接可以满嘴跑火车的程度……
时间回到不久前,央视采访药家鑫同学,请了某位很有华英雄风采的女心理专家,她说需要药同学回答几个清单上的明显带有主观色彩、而且明显有最优解的问题,而最后药同学没有回答关键的问题,只是通过主持人的一个转述后,专家果断得出了结果,听上去也是振振有词、字字真言:那就是药同学杀人的机械动作是与平时练钢琴时的发泄弹奏动作有关;无独有偶,就在刚才的财经郎眼110418这一期“奥巴马的2012”中,同样请来一位心理学专家作嘉宾,没有介绍他有过旅美背景,只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加上可能看过奥巴马写的一本书,通过书中的描述,他认为已经掌握了奥的童年生活,于是果断且自信满满的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奥同志肯定是一位不畏强权的人间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势必要把医改坚持到底,哪怕这会牺牲自己的政治生涯。
专家的结论,似乎都很相似,看上去都是那么有水平,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我回过头想想,弗罗伊德也好,荣格也罢,如果活到今天,是否会依旧认为心理分析是一项贵族治疗:医者需要和病者每周五次,每次一个小时,持续至少五至十年的分析治疗,最后由病者自身修复。难道随着科学的进步,或者说是自成一派的中华心理学培养出的现代的心理学专家们,早已赶英超美,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妙语连珠,凭着个人的主观意识,迅速得出结论,开出药方,管你吃下去是死是活。还好他们的心理学只是动动嘴皮子,不是真的看病,至少不会像之前的某大师教你吃绿豆就可以包治百病。既然不用负什么责任,就算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以归结为信者有不信者无,怪就怪被分析对象不按照我的套路出牌,实在是该死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