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框架: 所见即所寻
经过一段时期的框架准备和测试方案编写,实际的冒烟测试已经开始进行。目前还算比较顺利。当然了,工作忙了一点,所以博客的更新速度也降低了。
在编写的过程中,发现对于独立的子窗体的处理还是比较方便和简单的。这些窗体的普遍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所以对应的处理过程也比较方便。但是对于主窗体来讲,就非常不一样了。可以说,一个系统中的绝大多数窗体,都包含在主窗体中,那么,对于主窗体上的控件的定位问题,就没有我们刚开始设想得那么简单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重复的问题。我们一般通过控件的一些特征描述,来描述一个控件。但是,在主窗体中,往往拥有相同特征描述的控件不止一个。这是非常有可能存在的事实。
并且,由于很多控件的重叠特性(有些控件被覆盖住了),导致最初设想的“方位”特性,也有可能出错!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不光是难以定位控件,也会让测试代码不易读和维护,且受界面影响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大了。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作为人,来识别界面上控件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人已经屏蔽掉了所有不可见(包括隐藏和被覆盖的控件)的控件。这样,人在识别的过程中,就少了很多干扰,定位也越发的简单直接。
判断控件的可见性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对于真正不可见的控件的实现,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曾经考虑过绕过去,但是最终我们还是确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原则,必须坚持下去,它将大大改善编写测试代码的简单性和可读性。
首先遇到的是一种方式,是将控件的位置,设置在远离屏幕的位置,比如说在(-10000, -10000)到(0,0)之间,那么其区域并不在桌面上,最后也必然不可见。
最复杂的是控件的层叠。在Delphi中,针对Controls,存在一个ZOrder的概念。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处理。Delphi中是不可以直接设置ZOrder的,但是提供了BringToFront和SendToBack两个方法来简单改变ZOrder。我们平时看到的控件层叠,都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的。针对这种层叠方式,我们通过判断其是否被ZOrder更高的控件覆盖来判断。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可见性方式的判断,我们发现主窗体中的控件定位变得非常简单。这为我们下一步的测试代码编写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好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下去。好的设计往往不在于最初的设想,而在于过程中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