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称“互联网+”大赛,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大赛每年一届,创办于2014年。

下面我说一下比赛时间,参加种类和人员组成

1. 时间及组织形式

大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总决赛。

报名时间:每年4-6月

校级初赛:各学校于每年6月份组织评选

省级复赛:省教育部于每年7月份组织评选;

总决赛:由大赛设立的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于每年10月份举行。

2. 大赛参赛组别

1、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划分)。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此赛道的项目应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3、职教赛道:创意组、创业组。

职教赛道仅限职业院校(含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报名参赛。

3. 参赛类别:

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

职教赛道:创新类、商业类、工匠类。

4. 奖项设置:

“互联网+”大赛奖项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金银铜奖。今年,国家级金奖共200个,银奖550个,铜奖1700个。大赛还设置了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等若干单项奖。奖项众多,获奖的机会较大,是一个不错的竞赛之选。

1.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人员。

2. 团队组成人员:技术类和非技术类。

因为“互联网+”大赛属于创新创业大赛,所以团队的核心成员较多为技术成员和管理成员。

1、技术类成员:顾名思义,这类成员负责项目技术的开发、维护和更新等等。这些成员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是团队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2、非技术成员:这些成员虽然没有在技术领域做出贡献,但是他们对项目的统筹协调、宣传、推广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技术人员人数较多,涉及的领域也不相同。

 

人生本来就是各种经历,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对于身处IT浪潮中的我们而言,应该不负韶华,珍惜机会,丰富经历。

 

posted @ 2022-03-07 18:14  深情的山鸡  阅读(112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