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english

读了<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这篇文章很有感悟,所以把我认为正确的外语学习方法写了下来:

最近在学习英文,所以把一些自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记下来.

1:纠正思维方式

学习外语,就要学会用外语的思维来思考.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

当我们掌握母语后,在听到或者想到一件物品或者一件事时,我们都会习惯性的把"它"转换成母语,然后母语翻译成大脑的思维.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苹果这件东西时,你会知道,这在母语里叫"苹果",然后"苹果"这个词和"大脑中的苹果"对应起来.

什么是"大脑中的苹果"呢?当中国人听到"苹果"这个词时,你大脑浮现一副景象,"圆圆的,酸酸甜甜的,很好吃的水果";同样,当美国人听到"apple"这个词时,他的大脑会浮现同样的情景.

 

所以当我们用母语思维时,就是这个样子:

模式1:外部刺激->母语->大脑思维

当我们掌握母语后,我们的思维都会和母语关联起来.

比如我喜欢某人,我心里会马上形成"我喜欢你"这句中文话,当明天不想上班迟到时,你心里会马上会想到"明天不能迟到了,不然要扣奖金了"这句中文话.

当你注意一下你的思维方式的话,你会意识到这一点的.

 

当我们初学我们的第二门语言时,当听到"apple"这个单词,由于教育方法的因素,我们的首先反映就是"哦,apple就是苹果的意思",我们先把不懂的外文翻译为熟悉的母语,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思维顺序:

模式2:外部刺激->外语->母语->大脑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肯定是不好的,但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普遍的方式.在我们看英文文章的时候,暂且还能应付,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把"外语->母语"这个过程走完.但是当我们听/说英文时,弊端就暴漏出来了: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一过程.在听英文句子时,往往当你把一句话的前3个单词在脑海中翻译完的时候,这句话已经讲完了.

 

所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跳过外语翻译成母语这个过程:

模式3:外部刺激->母语/外语->大脑思维

外语和母语在层次上平齐,也就是说,当掌握一门外语后,我们能随意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中切换.遇到中文就用中文思维,遇到英文就用英文思维.

 

2:纠正记忆语法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我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是我们却没有在说之前思考它的语法结构.

比如"我喜欢你",我在说之前并没有先验证它的语法是否正确,甚至我们意识不到有"语法"这个东西的存在.不知道这句话里谁是主语,动词,宾语...

如果你每说一句话,都要先思考它的语法结构,那么你永远也不能说的一口流利的中文.

同样,当你说英文时,如果每说一句英文,都要思考它的语法,那你永远是哑巴英语.

所以语法这东西,除了能在英语考试的时候有用外,其他地方对我们普通人没什么用途.

 

3:外语越早学越好

随着年龄的增加,母语会使用的越来越熟练,母语和大脑思维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那么从模式2到模式3的过程就越来越困难.

所以学英语越早越好.

 

4:语言最初的本质是声音.

文字和语言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是只有声音的,文字只是近代人们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

声音和文字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

语言(声音)靠悉得,耳濡目染,不需要有意识的去记忆,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学习耗时每个人基本是相同的,是个常数.而且在语言(声音)学习中最好不要出现文字,要让声音和图像直接关联.

文字则靠记忆.

posted @ 2012-03-10 00:53  exp3000  阅读(2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