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第一次思考如何学习是在高三,当时感觉自己已经到了瓶颈期,但实在是想更进一步。有一天恍然大悟,天天写题有什么意义呢?都是会做的题目,这无异于当一个缝纫工,天天坐着同样的工作,大脑只需要稍微思考甚至不用思考就可以写出来。想来也是,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与其因材施教,不如题海战术来的实在。有时候真的有点后悔,在最能坐得住的时候天天跟木头人一样写题,并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说来也是学习好的那一波人,实在是好钢用在刀背上了。

到了大学,说实在,学习方法还是沿袭了高中那一套。只要是有题刷的课程,都可以取得高分。但是说实在,从大一的微积分开始到大三的电机学,书本是完全扔在一边的。每次复习都是以题目为导向,通过答案分析过程,从来不去思考前因后果。这是第一个弊端。

第二个弊端,投入太多时间去“伪学习”,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输入的学习,效率趋近于0.尤其是大一,天天在图书馆,自习室。每次出去玩都感觉是在犯罪。但说实话,现在看来,真的浪费了大学前几年的时间。

第三个弊端,眼高手低,每次看完,喔,原来是这样啊!恍然大悟,合上书,啥都不知道。看例题也是,喔原来这么做啊,考试出原题,死活想不起来。

在研一时候,有自己的时间,开始学习一些其他的东西,这段时间的学习,是真的以理解为导向,每句话,每个字都要懂。说来确实有一些进步,但是还不够。因为懂不代表你深入理解,懂不代表你能和别人交流,懂只是最基础的。这段时间,学习了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

对于如何快速学习一门全新的知识,有一些理解:

1.如果一点也不懂,不建议上来就理论书籍/英文原版。视频,源码,例子才是最方便入门的。一本书看不懂就换一本,不必死磕,网络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学习资料。

2.第一遍学习很难做到理解全局观,很多时候只是管中窥豹。所以一定要温故而知新,每次读算法导论都有新收获。学到后来,细节要知道,但是整体的框架一定要有。

3.以解决某个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有效率的,在最开始学python时,看python指南,根本看了就忘,原因就是没有用在实际的地方,实践出真知,古人的话有道理的。

总的来说,就是由浅入深,各个击破,最后总领全局。


 

以上,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从今天开始,努力践行。

1.以理解为导向。

2.贯彻费曼方法,重视思维导图应用,不光停留在懂的层面,要做到能用最简单的话讲出其中的奥义。

3.高效学习,现阶段以番茄学习法围住。学不进去就去睡觉,休息,运动。身体很重要。

4.及时复习,艾宾浩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