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及格式化
分区:
为何分区?
1、数据安全性的考虑
2、系统的性能考虑
安装Linux时如何分区?
最少分区方法:
(1) / 足够大,一般要求大于5GB
(2) swap 物理内存2倍
建议:预留一个备用的剩余磁盘容量。
简单的分区方法:
(1) /
(2) /boot 100MB
(3) swap
通常的分区方法:
(1)分析主机未来用途;
(2)根据用途分析需要较大容量的目录,以及读写较为频繁的目录;
(3)将较大容量、读写频繁的目录独立出来不与根目录放在一起。
通常情况下,比较符合大容量且(或)读写频繁的目录有:
(1) /
(2) /usr
(3) /home
(4) /var 2-5GB
(5) swap
对于分区的两个建议:
(1)如果系统用户数比较多,就可以建立一个/home分区,用于保存用户主目录中的文件。
(2)如果设置了详细的系统日志,就应该建立一个/var分区,这是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在了/var/log目录下,否则当日志占用的空间变得非常大时,会影响到/分区。
格式化:
为何格式化?
因为每种操作系统所设置的文件属性/权限并不相同,为了存放这些文件所需的数据,因此就需要将分区进行格式化,以成为操作系统能够利用的文件系统格式。
在系统里新增一块硬盘时,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1)对磁盘进行分区,以新建可用的分区。(fdisk)
(2)对该分区进行格式化,以创建系统可用的文件系统。(mkfs)
(3)对刚建好的文件系统进行检验。(fsck,badblocks)
(4)在Linux系统上,需要创建挂载点(即目录),并将它挂载上来。(mount)
内存交换空间(swap)的构建:
(1)使用物理分区构建swap(分区;mkswap 设备文件名;swapon 设备文件名;free查看)
(2)使用文件构建swap(利用dd新建大文件;mkswap 设备文件名;swapon 设备文件名;free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