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连接复用进化论

HTT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它定义万维网客户端如何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它在传输层的TCP协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传输

HTTP 1.0

在HTTP 1.0时代,默认一个http请求对应一个TCP连接,没有任何复用。也就是每发起一个http请求,就会创建一个TCP连接,请求完成后,TCP连接便会断开。

可以通过Connection和Keep-Alive两个头部字段配置使用持久连接。

HTTP 1.1

到了http1.1,底层的TCP默认是持久连接,前后串行的请求可以复用一个TCP连接。对后面的http请求来说,节约了等待TCP建立的时间。

使用持久连接时,如果上一个请求还没完成,此时发起的http请求,还是要建立新的TCP,所以TCP整体的利用率比较低,因此HTTP1.1也定义了一种管道化Pipelining机制,它允许先后发起多个请求,然后再依次接收这些请求的响应,不必等前一个请求结束后就可以发送下一个,但是因为它会导致队头阻塞,高优先级的请求很可能会被前面的阻塞,而且实现比较复杂,且只支持get和head请求,所以实现的浏览器很少,应用并不广泛。

不论是持久连接还是管道化,对连接的复用都不够完美,复用率比较低,所以当时前端会通过资源合并的方式减少请求数,以提升网页加载性能,比如雪碧图,css和JS打包、内联等等

HTTP 2.0

后来有了http2.0协议,定义了二进制分帧和多路复用,支持在一个TCP连接中同时双向传输多个请求和响应,多个http请求数据同时复用一个TCP连接。具体可以看我的这篇从理论到实践 全面理解HTTP/2

HTTP 3.0

http3.0是基于UDP的,通信初始化的成本本身就很低,而且还实现了流复用,所以效率和复用率更高。

关于持久连接的保活验活机制

网络状况是多变的,双方不可能一直维持着某个TCP连接,而是有一套完整而且可以配置的保活验活机制,具体是当链路空闲时间到达7200秒时,就会发送探测包,探测连接和对端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就继续等待重复这个流程;如果没有正常收到ACK回包,就会以默认75s的间隔重复发送探测包,直至发送次数到达9次,如果还没有收到,就会认为这个连接已失效,不再维持。上面提到的两个间隔和一个次数上限,都是可配的。
这就是持久连接的保活验活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服务器可以定时清理失效连接,释放资源。

参考:

posted @ 2021-07-10 18:27  Claiyre  阅读(163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