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总结】在大厂混了两年,然后呢?

背景

  1. 不知不觉距离上次在博客园写博客已经过去两年了。 这两年在内网写了一些文档, 但是感觉应该换个地, 一是跳出内网的思维,二是有些思考希望能更真实、直接记录下来,也能听听不同的声音。
  2. 承接上一个帖子 一份来自一月寒冬互联网一线的面经(附面试题, lz最后选择了 X条(XX跳动), 闷头干了两年,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吧。
  3. 所以从工作和生活做个简单的总结, 做个计划,也激励自己朝着更好的一年迈进。
  4. 首先说明不是炫富或者凡尔赛之类的。 人生就像打怪升级, 我周围也有很多我望尘莫及的同学,我可能比有些同学发展的也好一点。 不要攀比, 虚心学习,见贤思齐,做好自己,不断突破自己就好了。

工作篇

承上

为什么选择X条?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比较简单,X条的offer 从岗位、部门、福利待遇、面试体验都比其他的公司好一些, 感觉发展的机会也多一些,本身也是当时最心仪的公司。 所以基本没有犹豫就选择了。

业务

这两年一直在广告系统(最近改名为商业化技术了),中间因为部门大调整,留在了leader手下换了一个小方向,但都算是做广告的。 简单总结: 广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比起一些互联网业务偏向功能性的开发(包括一些秒杀系统), 广告系统显得更为复杂, 它的本质是推荐系统, 是工业化机器学习工程的落地, 以模型为核心,工程为依托,又会夹杂很多策略在里面, 是广告主、媒体平台、用户(用户体验)三者的博弈游戏。 团队协作上, 由数千人的pm团队, 配合数千名业务算法和工程研发, 再加上XX云基建的研发同学配合完成。 具体的细节也非常多, 我也只了解一角。 希望以后系统的整理再进行分享。 如果对广告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和我多交流。
广告行业本身也是个很大的市场, 很成熟的行业, 相比于传统OTV(online TV)广告, 在线广告又迸发出很多革新。 目睹了X条 在市场这两年一路高歌猛进。
对个人来讲,因为之前做金融、咨询业务,做凉的产品线比较多, 广告业务相比稳定很多,只要媒体不凉,广告就是一座矿山, 而互联网媒体的生命周期往往也还比较长。
但是, 在线广告的增长也趋于瓶颈, 好取的成绩的点都被做的差不多了, 随着招聘规模扩大,能感到的是公司内团队竞争、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换句话说 “卷”起来了。

技术

可能是大公司的趋势, 有大量的云研发人员, 意味着业务同学造轮子的机会不会太多, 技术上主要就是云上组件的 了解- 使用 -踩坑的过程, 云方面 可能不像阿里那样成熟, 但是能支撑目前的业务体量 , 相比于之前的X易云,也算很不错了。
说回业务开发的话, 说实话,技术的成长看个人了, 公司整体工程上是微服务+servermesh的架构, 模型也有对应的训练平台, 数据也有对应平台, 意味着技术上就对应的crud+rpc boy, 调参boy 和sql boy。
业务开发更多的是了解上下游的业务, 沟通开会。 做好业务的解耦设计、容灾设计等, 相比于之前小厂可以参与链路追踪、压测平台、devops的开发, 这里显得更螺丝钉一些。 实话说一两年的同学和八九年的同学, 做的工作可能没有质的差别。 当然方向很多, 各个方向都不完全一样, 我只是说一下我能看到的一个大概情况。
对个人来讲,这两年广度增加了不少,语言上java python go的技术栈都有接触, 最近在做flink大数据相关的。 但是深度可能都一般,也是今年应该扎根的点。

团建

个人发展

个人经历了小兵->大头兵->小leader->大头兵的变化, 最多的时候leader过8个人的团队, 后来组织调整, 我可以选择继续原来的方向换个领导继续当leader, 或者跟着目前的老大做新业务。
我当时感觉自己还年轻,leader的同学大多比我岁数大,给不了太多的帮助。 另外之前的方向业务和技术深度都比较有限, 新的方向能接触更多数据和模型相关的工作, 所以选择了后者。

招聘

这两年参与了两三个个团队由2个人变成8个人的招聘, 主要都是后端方向。参与了2次校招,6200份简历评估, 130场面试, 也算见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吧。 其实X条面试难度没有想象那么难,只要好好准备, 缺人阶段, 能过就给过了, 我还会主动帮候选人和老板争取机会和条件。

刷题or not?

这个子话题是比较有争论的, 很多候选人前面答的都不错, 但是一道算法就给挂了。 我的下限就是层序遍历这类题目, 基本都是大学教材里面的原题。 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用算法卡人的。因为每一面都会问算法,一些都是我们原创的变种题, 不太可能遇到运气特别好都是原题的, 所以算法表现好的同学,要么聪明 ,要么勤奋刷题, 这两类都是稀缺的优点。

管理

之前的同事对我的评价都很不错, 其实我觉得初级的leader没有太多的套路, 担当+真诚+花时间, 大家都是明白人。
但是我也观察了很多更高级的leader, 在本身都很厉害能产出价值的前提下, 可能都有一套自己的向上、向下管理的心得章法。 各有千秋吧,也不好展开说。
其实比起团队管理, 个人管理做得欠缺很多, 对自己想要什么, 应该聚焦什么考虑的比较少, 被业务推着走、更多像一个流程上执行者,新年一定要对自身学习和健康做好规划。

公司文化

我对公司文化是比较认同的, “X节范”也不是一句空话, 周围的同学都是价值观的坚守者(相比于一些成熟的大厂有很多负面“双标”的八卦)。
举个例子,大概是 最近内网有一个稍微资深hr 专门写了一篇文档发到内网 怼找她借会议室的实习生, 言语中夹杂一些对实习生和外包的歧视,以及一些所谓的“职场规则”;结果遭到了大部分同事的实名回怼, 其中还有一些大佬( 他们没有站在一个事不关己,或者明哲保身的立场 ,能让我感到这个企业是有光的)

总结

这两年的工作, 最大的收获是 自信。 是的, 从一个小菜鸡到能获得大家的认可,这种感觉是最棒的。
做得好的: 工作比较尽心,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和回报。
做的不好的: 浮于表面, 对很多业务点缺乏思考, 情绪掌控不够成熟, 技术深广度还需要加深, develop myself as a product。

生活篇

我是一个不太爱合群的人, 也不会玩lol这样的游戏, 朋友有一些但是平时交流也不多。 这两年生活上主要和对象一起经历或者体验了一些事情。

对象找工作

相比我社招找工作而言, 对象19年研究生毕业,又是学化学的, 会难很多, 加上她毕业的时候, 我们对城市等一些客观条件还没有想清楚。 所以找了很久的工作, 涉及国企、私企、外企、公务员、选调生。地域就更是天南地北一二三四线城市都有。
总结: 与其广撒网 , 不如一开始想好自己想要的,但是往往在路上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在最后结果也不坏,选择了国企。

结婚

我们是高中同学, 本科西安-天津异地4年, 研究生北京-天津异地三年。 20年很害羞的求了婚, 然后就结婚了,说起来很平常,实际上也很平常简单。 我们应该是很多人羡慕的爱情了。 我也很幸运能有一个善良可爱,活泼上进的老婆。 由于疫情和没精力, 还没办婚礼(明年又得忙活了)。
总结: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

买房

老婆毕业后,选择留在了北京,既然要成家了,中国人眼里买房就是一等大事,我也一直关注着房地产市场。 我工作几年的积累,加上双方父母帮衬着,可以买个差不多的, 于是看了大概半年的房子, 遍布北四五环。本来想着过完年就买,没想到被封城到五月才回北京,于是一回北京就赶紧买了。
总结为下图, 这算是今年最成功的投资了。

装修

7月份买完房子开始装修,到目前1月才算总体差不多, 前后花了大概20w。 费心费力, 耗了基本所有的周末。 但是总算有个家了。
总结:

旅游

两次国外游:迪拜(阿布扎比),日本(大阪-富士-东京)
若干次国内游: 大连-成都-秦皇岛-坝上-北京周边。

总结:国内的城市、景点虽然有地域上的差异,但大体上感觉千篇一律了。 旅游方面,国外的月亮圆一点,可能是旅游的本质是经历, 一些陌生未知而又不同的感觉,能让人记忆更加深刻。

兴趣

做饭

从鼓捣豆瓣酱,炸排骨等暗黑料理-》 蒸螃蟹、蒸包子简单美味-》 还是外卖香。

手表

27岁的时候,感觉自己逐渐成熟, 得有一个成熟男人的标致。 于是研究了一段时间的手表。加上两次出国都帮亲戚带表。自己就顺便买了人生第一件奢侈品-一块欧米茄。
但是总结: 外在物质的东西带来的满足感很快就没了, 现在它看上去和卡西欧没什么区别, 我还得花时间去调表, 还怕他丢怕他摔。 可能也是我最后一件奢侈品了。

滑雪与运动

接触滑雪几年了, 这两年更狂热了。 但是去年被撞了一下,差点骨折,最近也比较忙。 新年flag:体重增重 115-》130。 不挑食每日锻炼10min以上。

吉他

对象想学, 她之前学过古典, 于是陪着她报了个班。目前能看懂谱子,可以弹旋律和一些非常简单的和弦。需要花时间练习。
总结:台下十年功, 唯手熟尔。

机车

其实没那么热爱, 但是北京牌照是遥遥无期,于是先买了一个踏板和一辆电动车代步。
因为马上要搬新家了, 我计算了地铁和摩托的通勤时间差,大概摩托车每天能省30min。
备注:摩托车驾照得单独考,安全第一。

家人与下一代

父母一天天老去, 也需要我们的陪伴。 同时周围的同事都开始怀孕了。 为人子,为人父的状态可能越来越近。
我目前和老婆商量,这两年还是多想想, 多陪陪家人, 下一代的事情要三思。 毕竟这个是不可逆的。

总结

这两年工作和生活看上去都按部就班,顺风顺水, 没有什么烦恼。 但是又深感目前激烈的竞争, 自己可能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一些同学做得好。 未来该怎么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怎么平衡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又站在了一个迷茫的路口。
或许没人能给我标准答案, 但是,继续加油吧。

最后

到了立flag的环节。 其实很多点自己还没想好。 先立一个模糊的吧:
每周自省1h。
每周锻炼时间>3h.
输出6篇技术性文章。
尝试记录生活,体验快手、b站。 并学习营销技巧,粉丝数>5000。

  • 最最后还是希望多一些 评论点赞的,点踩吐槽也欢迎, 基于博客园的推荐规则, 我花时间写的文章能获得更多的曝光,我也能获得更多的反馈。 *
posted @ 2021-01-18 10:54  NovaCN  阅读(4294)  评论(4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