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

所知少甚者,皆所言极大。本文题目取为“论建筑”,实为强调本人对建筑的无知程度之深。

为什么中国的建筑(房屋等)都是以木材为主?我的看法是,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的是“精、气、神”,石头在他们眼里是毫无生命的东西,自然不能拿来盖房子。但是这种死物拿来做防御工事还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后来出现了一些石头的建筑,那些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木质的,因为“工匠们是把石头当作木头用”。
梁思诚认为,中国的建筑,从宋以后就开始衰败,由雄壮而纤小,由简洁而繁琐,由功用而装饰,“到今日达最低境界,再退一步,中国的建筑便失去它一切的美德,而成为一种纯形式上的名称了”,这句话述于1936年,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建筑是不是真的已经退到无可再退的程度呢?
在我心里,所谓的“失去它一切的美德,而成为一种纯形式上的名称”拿到今天来看,指的是自我风格的丢失。这种丢失,从今日北京的建设可见一斑。不知所谓的国家大剧院和奥运主体育馆,凌乱的白颐路,拥挤的中关村,只想越来越高的CBD...现在的建筑者们是否真的忘记了“风格”两个字?
什么才叫中国风格?是诗词歌赋,是水墨写意,是小篆和狂草,是中医和太极...像我在文字的开头所说,我们注重的,更多的是“精、气、神”。但现在,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迷失了。
其实,讲究中国风真的那么困难吗?倒也未必,群体建筑来说,北京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模范,沉稳,大方,都是这个建筑群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而soho现代城则又体现出另一种风格,大面积色块的运用和骨骼的突出,都是在从心底里震撼行人,而主体的中国红更是让人过目不忘;单个建筑,在建的光大国际中心就是最好的例子,古时装修和现代设计的结合,造就了这样一座园林风的高楼,威新国际,则在夜色的衬托下向你讲述了什么叫“意境”
风格,并不是非要加个重檐的屋顶,并不是分要有个牌楼当大门,其他诸如斗拱,雀替,藻井...我所喜欢的,更是从内在透出的精神。
是的,上面说的,都是我“喜欢”的,或许强加上“风格”二字并不妥当。中国的建筑师,应该更有自己的主意才对。像第三极这样讲求风格的建筑,却只是在晚上用刺眼难看的白条标榜,实在是让人遗憾的很。(难道德国风格就是这样的?)
我们都在失去民族的风格,在全球化的大潮下,被淹没。
颠三倒四的写了这么多,实际上只因为“不吐不快”。现在写了,周末可以舒心的去书店看现代建筑风格这样的书了。
现代的建筑,是否只存在建筑师的个人风格呢?

posted on 2007-06-11 17:52  Notus|南色的风  阅读(723)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