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_code][Beta]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要解决的目前的手写表单的电子化问题,办公电子化问题的一个key问题。定义十分清楚:

  • 输入: 手写表单的照片或者其他电子格式的手写表单
  • 输出:格式化的电子表单
  • 具有详细的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分析,可以参考我们的[用户分析]
  1.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目标: 一个完整的OCR后盾
  • 完成情况:初步完成
  • 交付时间:初步完成
  • 用户数量:104/100 达标
  1.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质量提高了,github pr的使用受到了助教和老师的表扬和支持,提高了issue的管理和线上comment交流。

我们的APP使用量也得到了高速提升。

  1.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一致,我们现在距离最终目标更近了。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要做OCR API技术调研
  • 要做OCR技术分析
  • 要做前端UI的优化设计

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其实很少,因为我们是敏捷开发

  1.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PM:收集意见
两个组长:提供讨论和最终决策
组员:可以随时与组长以及PM讨论

  1.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有没做完的:

  • 后端部署的域名:备案收到了阻碍
  • 还有多页的特殊表格
  1.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没有,我们的团队还是非常自信的。

  1.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有,交付件我们有详细的说明.

  1.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有风险:我们OCR的训练代码比预计的跑通时间晚了四天,原因是azure是实在太慢而且很难用,最后还是连夜完成的。

没有估计到的原因:我们同学对该技术不了解。

  1.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有缓冲区,还好有缓冲区,不然我们可能会非常被动的度过发布ddl

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提前做好备案
  • 提前做好OCR预案防止OCR突然异常。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没有,我们缺少数据库服务器,最后还是只好和后端配置在一起。

  1.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时间资源估计的粒度在小时级别,任务在天级别。

技术资源根据技术工作分析方法做的,还有物质资源,比如我们花钱解决的azure账号问题。

  1.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软件资源还行,但是硬件资源不够,学校提供的硬件资源确实有限。UI UX的设计是我们β的重点。

  1.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有的。
彭毛小民:我觉得我帮助OCR组以及前端组调试代码很有帮助 。
黎正宇:我帮助组内整理document加快进度。
叶开辉:处理完自己的工作,我就去做游客模式的APP
肖思炀:我解决了表单的处理问题。
伦泽标:我接受了队友未能完全解决的OCR工作。
乔玺华:解决了超多前端遗留问题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腾讯会议通知到位的。

  1.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推迟:技术困难我们讨论是否可以推迟
必须实现:milestone和阻塞其他功能开发的必须实现。

  1.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有的。

出口条件:

对于测试计划这一块我也详细的说明一下:
我们的测试有两种粒度:

  • 单元测试: 面向代码级别的单元测试,具体的测试文件可以参考我们的测试报告和alpha阶段结束报告。
  • 技术功能测试: 这一块可以参考测试报告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功能测试、极端情况测试、用户场景测试、还有测试矩阵的设计多个层次。
  1.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是,变更了OCR技术计划后,我们做的更好了。

  1.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其实很难,PM本人觉得这点挺难的,因为大家还是有课业,我们也能李洁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OCR,因为确实是一个未知的技术领域。我们当时也想到了。

  1.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github pull request,有comment,有限制不能PR的commit,有限制merge的警告。做的很充分。
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

  1.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有。我们一直用gitlab ci完成。

  1.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如上。

  1.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2.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意外,域名问题。感谢助教提醒。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会OCR方面也做一些单元测试,会更好。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确定方案其实是同学们互相讨论,根据自己擅长的内容做的。

  1.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而且非常多,我们每个小组都是合作开发的。

  1.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团队成员会找PM申请一起开会讨论。

每个成员明确公开地表示对成员帮助的感谢 (并且写在各自的博客里):
我感谢 _______<姓名>______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彭毛小民:
肖思炀:
伦泽标:
黎正宇:
叶开辉:
赵涛:
马延: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CMMI五级,优化级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创造阶段。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我们实现的自己的突破。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前端设计要加油!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软件的质量 = 程序的质量 + 软件工程的质量,那团队在下一阶段应该如何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呢?

  1. 代码管理的质量具体应该如何提高? 代码复审和代码规范的质量应该如何提高?

我们这边的做法是在code review阶段会有很多comment。

  1. 其它软件工具的应用,应该如何提高?

我们在做百度、腾讯多个云服务的调研。

  1. 项目跟踪用户数据方面,计划要提高什么地方?例如你们是如何知道每日/周活跃用户等数据的?

后台有API调用统计,未来会建立feedback

  1. 项目文档的质量如何提高?

需要专人复审,需要定时修改和讨论。

  1. 对于人的领导和管理, 有什么具体可以改进的地方? 请看《构建之法》关于PM、绩效考核的章节, 或者 《人件》等参考书

感谢《构建之法》。PM参考了很多。

posted @ 2020-06-14 20:22  no_code  阅读(12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