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变到新抗原: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一场豪赌!

 

突变是肿瘤发生的开始,然而肿瘤细胞通过累积突变获得生存或生长优势的同时,也可能是“自我毁灭”的开始[1]。

 

突变都有可能是“非同义突变(nonsynonymous mutations)”,会改变氨基酸编码序列,导致肿瘤细胞表达正常细胞所没有的异常蛋白。

 

这些异常蛋白,如果在细胞内(肿瘤细胞或APCs)被降解成短肽段(抗原表位),与MHC-I类或MHC-II类分子高亲和力结合,并以复合物形式呈递到细胞表面,被T细胞识别为“非己(non-self)”,引起T细胞活化,进而肿瘤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和清除(如图1)[2]。

 

这种会引起T细胞活化的异常蛋白即我们所称的“新抗原(neoantigen)”,能够产生新抗原的突变即为具有免疫原性的突变(immunogenic mutation)。

 

          图1. 新抗原表位形成及被T细胞识别的过程

 

一方面肿瘤通过不断突变演变和进化;另一方面,恰恰是突变产生的新抗原触发了T细胞抗肿瘤免疫的开始(cancer-immune cycle的第1步,如图2)。

 

正是这种开始决定了肿瘤的免疫表型(Immune-desert tumor,Immune-excluded tumor,Infl­amed- tumor),决定了肿瘤对某种免疫治疗的敏感性[3]。

 

肿瘤突变是随机概率事件,无法预测无法推算下一个突变是什么,这时肿瘤与免疫系统势必在进行一场豪赌:

 

随机突变,会不会有免疫原性?!

 

  借用大叔的一句话:愿赌服输的决定就是“对”的决定

 

现在我们手里握着I-O治疗(PD-1/PD-L1抑制剂)的赌注,我们又该怎么去下这个赌注?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赌注,有太多因素影响着突变是否能够产生新抗原。从肿瘤的“底牌”(突变)去分析,会不会增加胜算?那么我们知道的有哪些?

 

    图2. Cancer-immune cycle and Cancer-immune setpoint

 

1.突变数量

基于全基因组,全外显子或target panel测序,我们已经可以知道肿瘤基因组去除胚系突变(germline mutation)后的体细胞突变数量(somatic mutation),即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

 

一般以肿瘤非同义突变总数量或每1Mb(1兆碱基)的突变数量来表示,10/1Mb的突变相当于肿瘤基因组编码区含有150个非同义突变[4]。然而,其中只有10%的非同义突变可以产生与MHC高亲和力结合的突变肽段[3]。而能够与MHC高亲和力结合的肽段又只有1%能够被肿瘤患者体内的T细胞识别[5]。也就是说150个非同义突变,最终可能也只产生1-2个新抗原。

 

虽然,从突变到产生新抗原,每一步都有很大折损,但理论上:

 

TMB越高,最后能够被T细胞识别的新抗原产生也越多。

 

基于此,以我们非常熟知的每种肿瘤TMB来分析(图3)赌注:

 

TMB>10/1Mb的黑色素瘤,经常会产生新抗原(frequently),对PD-1/PD-L1抑制剂敏感,这是黑色素瘤对PD-1/PD-L1抑制剂效果更好的原因之一;

 

很大一部分肿瘤TMB> 1/1Mb,< 10/Mb,能够产生新抗原(regularly),对PD-1/PD-L1抑制剂可能敏感,有些需要联合治疗来增加新抗原的产生。例如在临床上,不经过筛选,确实也看到了NSCLC一部分患者对PD-1/PD-L1抑制剂有效;

 

而肿瘤TMB<1/Mb,几乎不太可能产生新抗原(occasionally),对PD-1/PD-L1抑制剂不敏感。

 

研究发现,TMB越高,确实肿瘤部位免疫杀伤活性越大(图4)[6]。临床研究的数据也表明多个瘤种PD-1/PD-L1抑制剂治疗ORR确实与TMB成正相关(图5)[2]。

               图3. 肿瘤TMB及产生新抗原的可能性

                 图4. 肿瘤TMB与免疫杀伤活性的关系

                    图5. 肿瘤TMB与ORR的关系

 

2.突变类型

基于TMB数量的分析,我们会提高赌注的胜算,但不会完胜,因为像上述的并不是所有的非同义突变都会产生被T细胞识别的新抗原。

 

某些新抗原具有免疫优势,免疫系统会对这些新抗原“念念不忘”,而忽略掉另外一些新抗原[4]。如果知道某种突变类型与新抗原存在必然关联,那么我们的赌注可能会接近完胜。

 

不幸的是,每个肿瘤突变产生的新抗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7]。在~20,000个黑色素瘤中发现了20种新抗原,但是不同肿瘤个体出现相同新抗原在的概率非常低(图6)[8]。虽然看到这样的结果很沮丧,但我们依然能够寻找到一些规律和提示:

         图6. 相同新抗原出现在不同个体的概率

 

2.1 驱动突变很少产生新抗原

驱动突变形成新抗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同一个肿瘤内几乎所有肿瘤细胞都具这种突变,如果产生新抗原,那么针对新抗原的T细胞能消灭大部分肿瘤细胞。

 

可惜的是,驱动突变很少产生新抗原,在~20,000个黑色素瘤中发现的20种新抗原,只有8%的新抗原来自驱动突变,而92%的新抗原来自非驱动突变(passenger mutation)(图7)[4]。这也是EGFR突变患者PD-1/PD-L1抑制剂疗效没有野生型患者好的原因之一:

 

TMB低,且EGFR突变本身不能产生新抗原。而KRAS突变患者却中了“彩票”,KRAS G12D突变能够产生与HLA-C*08:02高亲和力结合的新抗原,而被T细胞识别(图8)[9,10]。

 

而且,KRAS G12D突变产生的新抗原也不是独一无二仅出现在个别突变患者体内,已经发现同1种新抗原会重复出现在多个突变患者体内[7]。KRAS突变对PD-1/PD-L1抑制剂敏感更重要原因可能是能够产生新抗原,并非单纯是TMB高。KRAS突变类型与HLA结合的亲和力,及能不能定性预测PD-1/PD-L1抑制剂敏感性值得深入研究。

        图7. 驱动突变和非驱动突变产生新抗原的比例

         图8. KRAS G12D突变产生新抗原及被T细胞消灭的过程

 

2.2 与原编码序列差异越明显的突变越容易产生被T细胞识别的新抗原:

 

突变与原编码序列差异越明显,产生异常蛋白外源性即“非己”特征越明显,免疫原性越强。

 

肿瘤突变中95%的突变是点突变(substitutions),其余包括插入/删除突变(insertion/deletion),或移码突变(frame shift)[3,11]。很明显,插入/删除及移码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改变会比较大,与MHC分子结合的亲和力会更强,被T细胞识别为新抗原的可能性越大(图9)[3]。

 

在黑色素瘤的研究发现,某些对CTLA-4抑制剂持续应答的患者新抗原具有共同保守的4肽序列表位,与病原体序列非常相似,易于被T细胞识别,这可能是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敏感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单纯的TMB高。

 

只是TMB越高,出现4肽序列表位的可能性越高[12]。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是不是只关注了各瘤种TMB高低那张图的上半部分,却忽略了下半部——各瘤种的突变类型完全不一样(图10)。基于突变类型的分析,是不是赌注的胜算会更大?

                                       图9. 突变类型与免疫原性

                            图10. 肿瘤TMB及突变类型特征

 

虽然有很多未知,但我们对肿瘤突变的“底牌”,从数量到类型的了解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可以测序知道所有会产生异常蛋白的突变;我们可以演算能与MHC分子高亲和力结合的肽段;我们可以检测这些肽段被T细胞识别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结合液体活检(ctDNA/CTC)动态监测突变的动态变化,预测耐药;甚至最终我们不再祈祷肿瘤患者像中了彩票一样有免疫原性突变,我们可以通过联合治疗增加或输入新抗原。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相,免疫治疗这个赌注的胜算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Hanahan D,Weinberg RA.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Cell 2011;144:646-74.

2.YarchoanM, Johnson BA, 3rd, Lutz ER, Laheru DA, Jaffee EM. Targeting neoantigens toaugment antitumour immunity.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7.

3.Chen DS,Mellman I. Elements of cancer immunity and the cancer-immune set point. Nature2017;541:321-30.

4.SchumacherTN, Schreiber RD. Neoantige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Science 2015;348:69-74.

5.KristensenVN. The Antigenicity of the Tumor Cell - Context Matters. The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2017;376:491-3.

6.Rooney MS,Shukla SA, Wu CJ, Getz G, Hacohen N. Molecular and genetic properties of tumorsassociated with local immune cytolytic activity. Cell 2015;160:48-61.

7.Tran E,Robbins PF, Rosenberg SA. 'Final common pathway' of human cancer immunotherapy:targeting random somatic mutations. Nature immunology 2017;18:255-62.

8.Forbes SA,Beare D, Gunasekaran P, et al. COSMIC: exploring the world's knowledge ofsomatic mutations in human cancer. Nucleic Acids Res 2015;43:D805-11.

9.Tran E,Robbins PF, Lu YC, et al. T-Cell Transfer Therapy Targeting Mutant KRAS in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375:2255-62.

10.June CH.Drugging the Undruggable Ras - Immunotherapy to the Rescue? The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2016;375:2286-9.

11.VogelsteinB, Papadopoulos N, Velculescu VE, Zhou S, Diaz LA, Jr., Kinzler KW. Cancergenome landscapes. Science 2013;339:1546-58.

12.Snyder A,Makarov V, Merghoub T, et al. Genetic Basis for Clinical Response to CTLA-4Blockade in Melanom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13.LawrenceMS, Stojanov P, Polak P, et al. Mutational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and thesearch for new cancer-associated genes. Nature 2013;499:214-8.

posted @ 2018-01-08 17:09  nkwy2012  阅读(64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