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反人性的

很多人谈论爱情,常提及「有趣的灵魂」,以彰显他们对爱情的格调与追求。

但在我看来,所谓的「有趣」更像是「取悦他人的能力」。

倘若一个人自得其乐,在外人眼中多半毫无魅力可言。

像是地铁中捧着书傻笑的人,在路边抬头看云彩的人,专注打游戏的人,他们忘我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趣味,以至于旁人显得如此多余。

众人渴望有趣的灵魂,无非是希望通过他人来取悦自己,填补内心的空虚。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人生?

除了理解程度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点是疏于训练。

像学车,原理都懂,看着也不难,但真坐上驾驶座,往往手足无措。

光是知道不够,会做也不够,得反复训练,熟练掌握那才真的有效。

例如情绪管理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该生气生气,该吵架吵架,情绪一上来,谁还顾得上那些大道理??

不善沟通表达也是如此,看再多沟通、演讲技巧,真到台上,你还是会不自主的紧张。

工作学习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很多人觉得自己水平有限是因为自己懂得还不够多,这是误区。你学到七分,能运用的只有三分,自然效果不佳。

学习的关键点除了多吸收知识外,还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像是演讲,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找朋友来当听众,自己到公开场合讲给陌生人听,那种是你能接受且效果好的,这个得自己去尝试,光是采用别人的经验效果不一定就好。

我之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后来发现不太适合我,时间太短提醒太频繁,反而容易打断我的思路,所以后来我就把专注时间从25分钟提高到45分钟,每过45分钟就休息十分钟,发现这样的频率个人感觉就舒服多了。

还有就是冥想,我睡眠不太好,很多朋友推荐冥想来缓解睡眠焦虑,但开始很难坚持十分钟脑袋里面什么都不想,觉得这个过程很难熬,没坚持几次就放弃了,觉得没用。后来想想,我自己都没有认真坚持几次,怎么就能证明冥想没用。觉得难度高,我何必非要坚持十分钟,先从三分钟开始不久好了。降低难度后,才断断续续坚持下来。

人们常说,多学、多练,学这个事情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了,都是从小到大学过来的,但是练习这个事普遍做的就不够好,毕竟只考理论不考实践。

以前和老板讨论工作问题,老板总能快速敏锐的找到关键点,搞得我对自己的智商很没信心,后来想想,其实也没啥神秘的,老板天天思考的就是这些事。

无他,唯手熟尔。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将大象小时候被木桩拴着,挣脱不开,慢慢就习惯了。等长大后,即使它拥有了轻易把木桩连根拔起的力量,也只会乖乖的被拴在那。

看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个反应是觉得大象到底还是低等动物,人类就不会这么蠢。

然而看过的人得越多,我越觉得大多数人与被拴住的大象没什么的本质区别。这部分人无论读过多少书,又怎样傲人的天赋,他们都没办法摆脱那根木桩。

甚至,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木桩的存在给出近乎完美的解释,以证明它的存在有价值有意义,以至于自己是心甘情愿被束缚的。

挺可笑,也挺可悲的。

薪水越高,越热爱工作?

薪资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为赋予员工资源的量化标准,一个高薪职位能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权力、影响力、社会地位、改变世界的机会。与底层员工只能作为毫无个人意志的工具还要整天为生存而浪费心力不同,高层可以更自由的对组织赋予个人意志与理念,利用公司资源实现自己的想法与追求,自然无比热爱给予他发挥空间的平台。

以前我认为理想主义是对世界的美好愿望,现在我认为理想主义是基于现实寻找问题答案多样化的推演。在我看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唯一区别在于 「性价比」,即是否愿意花费更大成本去寻找问题的更优解,且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它。

这个世界上拥有天赋、才能的人很多,只要给他们充足的资源训练、试错,他们便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然而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注定了能成功的,只有少数人。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根据一系列稳定性的偏好最大程度地收集有利信息并从各种来源获得数据,从而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Gary Beeker 诺奖获得者 1976

很多人抱怨现在(网络)能看到的干货越来越少,这是典型的视野局限性的体现(当然,这和互联网目前主流的内容推送机制有关)。

我个人的感受是认真去读每一本权威著作,几乎每一页内容甚至是一个段落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被拓展成一篇干货文章,很多人觉得成长缓慢,其实是他们采用的信息源有问题,有效信息密度低,核心信息价值少,信噪比太小。

看 「大砖头」本身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人类本来就不擅长理解抽象信息,信息密集大,太烧脑了),人们试图通过降低信息密度的方式(大多数的网络渠道),来获得较为舒适的信息接受体验,但又苦恼于有效信息量不够多,这种问题注定是无解的。

想成为高水平选手,起决定性的大前提之一,就是要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训练水平,对于学习(思维训练)这事来说,就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吸收大量信息, 并「强迫」大脑理解,不断的吸收,不断的重复,直到引发神经元(联结)层面的重塑,这种训练本身是非常痛苦的。(甚至可以说,思考是人类最痛苦的负担之一)

高强度学习本身就是极其反人性的事情,除了极少数天才外,这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痛苦的。

多数人坚持高强度学习的原因大多是被迫的(升学、工作需要),一旦外部环境没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他们会迅速放弃这种令人痛苦的行为。

唯一能降低这种痛苦的方法,就是持续维持较高强度(自己承受范围内)的学习,促使它成为一种长期习惯,减少意志力的损耗,以及让身体适应这种痛苦的感觉(这和身体健康状态也有很大关系)。

比较讽刺的是,如果你因学习的痛苦选择逃避,却摆脱不掉因成长停滞产生的焦虑(或现实中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并因此引发更大的痛苦,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恰恰是重新去面对学习所带来的痛苦……

当然,学习最终确实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我自己身边认识的企业家、商人,没有一个不保持学习习惯的)。

那么通过学习来获取更多财富既然是个明确的正反馈系统,对收益的期待是否可以用来增强动力借此抵消部分学习带来的痛苦?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很少看到成功案例,我后来才想明白原因。

因为大多数人对财富的渴望,远低于对风险的厌恶 —— 源于刻在我们传承上万年的基因中不那么适应现代社会的那部分。

而生活中那些少见的,愿意持续学习、思考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就我个人的观察,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渴望持续不断的去解决一个更高级的问题。

posted @ 2021-04-15 22:38  牛奔  阅读(8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