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9 | 产品思维,契约精神是基础,洞察人性才能成就卓越
你好,我是乔新亮。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如何培养产品思维,以及我个人与之相关的复盘和思考。
多年以前,我其实也没什么所谓的产品思维,主要的工作还是做好架构设计、解决方案,做什么产品呢?
后来,我的职位越来越高,也逐渐开始为公司的业务发展负责,我逐步意识到:产品太重要了,对于高级管理者很重要,对于 IT 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为什么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聊聊产品的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
产品,是企业及个人价值的最好载体
你可能还记得,在「管理复盘」的第一讲,我们就提到:要将职能型组织转变成产品型组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做需求重在“过程”,做产品重在“结果”,产品是企业对外提供服务的载体,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具象化的载体。
许多投资人、企业家,都喜欢聊「竞争壁垒」这个概念,比如:腾讯在社交、文娱等行业有强大的竞争壁垒;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有强大的竞争壁垒。几乎所有的大厂都有壁垒,导致新兴势力很难与之掰手腕。
但这个神奇的「竞争壁垒」,具体是指什么呢?很多书中都有解读,「壁垒」可能包括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网络效应、要素垄断等,但因为涵盖的要素太多,反而让人难以理解。如果我们尝试从另一个维度看,问题可能瞬间就会变得清晰:对于企业而言,所谓「竞争壁垒」,主要指代的其实是产品。
作为一个整体,企业有对外提供服务的产品,也有对内提供服务的产品。而且外部产品、内部产品可以互相转换。一般来说,随着产品能力的提升,内部产品有机会演变为外部产品。我认为,这也是培育公司“第二曲线”业务非常切实可行的办法。
举个例子,阿里孵化了自己的技术平台,那么平台成熟后,就成为了属于阿里的 IT 基础设施类产品;Netflix API 做得好,那么就成为了 API 产品,不但可以服务内部,还可以对外售卖;再比如,许多大厂人才梯队建设的好,那么相应的选用育留方法论,也可以构成产品;一些公司擅长生产内容,就可以形成内容产品,比如 QCon 、ArchSummit 、GTLC 大会。
以上所有产品,需要时间来迭代,需要持续耗费人力、物力进行打磨,就会逐步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因为在这一垂直领域,相较于同阶段的其他竞争对手,你已经占据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说完了企业价值,其实产品的个人价值也就凸显了。
在大部分时间里,个人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的增量部分。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对企业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帮助,是不可能跨越成长台阶的。所以,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的增量而努力。
那么长期看来,企业价值如何体现呢?答案是做产品,所以企业里的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都要学着做产品,都要有产品思维。这是我一直提倡的一个简单逻辑。
有些人会说,没有产品思维我不一样写代码、做架构?
这话说得没错,如果只想老老实实的做个企业的“螺丝钉”,做个普通的程序员、测试人员、架构师,确实没必要培养产品思维;但如果你追求个人成长、追求卓越,就必须具备产品思维。
培养产品思维的核心脉络
大道理讲完了,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呢?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找一堆产品经理的书来看。可看着看着就有点懵:书里举的例子要么是 iPhone,要么是微信,让人忍不住感叹:天才的乔布斯,神奇的张小龙。可书里的故事很传奇,现实工作却很骨感,专业名词学了不少,就是用不太上。
没错,对于大部分技术人来说,培养产品思维的目标在于重构自己的部分认知,并把它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一定非要成为乔布斯,或是独立开发一个爆款 APP。
那么,我们如何用简单、实用的认知,构建自己的产品思维呢?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关键词最重要,一个叫做“契约精神”,一个叫做“洞察人性”,前者让你拥有入门级的产品思维,后者让你可以成为卓越的“产品经理”。
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工作时,要有“一诺千金”的意识,具体可以分成四点来理解:
- 将自己的每个工作成果都当作产品,并将产品交付或售卖;
- 尝试理解这个产品的用户到底是谁;
- 在用户付出了时间、精力或金钱后,明确你的产品到底交付了什么?又承诺交付了什么?
- 不惜代价信守这个承诺。
比如,京东物流作为一款物流时效性产品,给用户的“契约”是“当日或次日送达(偏远地区除外)”。那么京东物流的订单系统、调度系统、仓储系统、配货系统等,全部都要为这个契约的交付而努力。
再举一个例子,唯品会作为一款产品,给用户的“契约”可能是“用更便宜的价格买正版的鞋服”。那么不光是 IT ,整个企业都要为了守住这个契约而努力。
彩食鲜的“契约”是提供可信赖的安全食品,那么在基地管理、采购管理、工厂加工、仓储作业、配送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确保食品安全,例如对于蔬菜批批检,信息可查询、可追溯。
所以你看,企业想做好产品,关键在于每一个模块的责任人,都有契约精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信誉蒙受损失。
你可能会想,嗨,我知道,契约就是按约定交付嘛。是的,“契约”这个概念,本来就非常容易理解。但要注意,理解起来很容易,执行起来可就难了。
就像大部分人都知道欠债要还钱,老赖却还是很多。因为信守承诺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还涉及能力和方法问题,需要通过明确契约、开展设计、信守承诺三步法将契约落实到位。
在日常的研发或管理过程中,当 Deadline 临近时、当工作量过饱和时,你还能不能守住契约精神,将“契约”规定内容,分毫不差地交付给用户?说实话,真的挺难的。但只要你能守住底线,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到位,就可以超过绝大多数人和企业。
关于产品思维的另一个关键词,叫做“洞察人性”。
即便在最具极客文化的互联网公司里,也可能存在很多反人性的产品。比如版本发布产品,大部分公司都会将发布时间设计在凌晨,甚至需要研发和测试一起值班,确保生产环境没问题后,才可以睡觉。
可是这多难熬啊!那么我们在设计版本发布产品时,能否在保证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让发布时间更人性化?比如根据业务流量的特性,选择其他时间进行灰度发布;比如研发建设 7 x 24 小时无人值守的发布系统,附有秒级发布、秒级回滚功能,将团队从人工监测中解放出来……
总之,方法有很多,只要肯去想,就一定能提升。
这还是比较明显的“反人性”设计,很多情况下,研发同学未必能意识到产品的“反人性”设计。这时,就需要我们带着同理心,下到终端环境里,和真正的用户去交流。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通常有着极强的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替用户着想:用户在这个场景下的诉求是什么?有什么痛点?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环节,产品经理的个人价值观不同,就会塑造出有着所谓“不同世俗意义”的成功产品。但我一直认为:科技是向善的,产品应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某些在商业上比较成功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有问题的、不成功的,因为它给用户的导向是不好的。
洞察人性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产品使用者的真正诉求,用户通过使用产品,会觉得自己更棒了,让自己变得更卓越。先成就用户,然后成就产品。
在彩食鲜,销售人员每个月都需要对账,所以对账系统就会成为一个标准产品。如果该产品三分钟可以完成准确对账,销售人员的工作就可以更轻松,用更多的时间挖掘客户、努力签单,让每个销售人员都更加成功;
如果该产品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准确对账,销售人员将被彻底解放。那么,销售人员一定会觉得自己工作效率更高了,自己的工作更棒了。从公司的角度看,这也让公司的运转更加高效。
我们公司的 IT 人员就是在为了这样的目标努力,并且已经卓有成效。
只要守住了“契约精神”和“洞察人性”这两大关键词,我相信你对于产品的初步认知就已经形成了,对于产品知识的学习就不会盲目。
了解了“契约精神”和“洞察人性”这两大关键点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实践应用呢?我认为,有六大步骤比较关键。
产品思维六步法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怎么什么都是产品啊?物流是产品、API 是产品、代码发布还是产品,老乔是不是在偷换概念啊。
当然不是,我可以确定地说,一切皆产品。实践产品思维的第一步,就是面对所有的工作,都要习惯性自问:我到底要交付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你在做的工作,甚至你的职业生涯,都可以看作一个产品去打磨。不是只有那些 APP 、手机才可以叫做产品。唯一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愿意关注这一切的长线价值,做时间的朋友。
这一认知,是让产品思维逐步成熟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五个步骤,我们来逐一解读一下。
第二步,明确产品的用户到底是谁。
对于外部产品来讲,要做到精准识别用户,相对比较困难,这与公司的商业模式强相关。但对于公司的内部产品而言,用户群体可能是相当固定的。你的用户可能是其他工程师、同公司的销售、同公司的财务,也可能是身处一线的物流工人、司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困难。
困难的是,在设计流程、写代码、做测试的时候,时刻记住这样一群人,告诫自己:我的用户,并不是我自己。与真正的一线用户聊聊产品体验,看看自己是不是感到沮丧,感到有些受挫?下终端会让自己有不一样的感受,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同理心。
第三步,明确服务契约。
要明确地问自己,自己的产品,到底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契约,用户通过产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拿出纸笔写下来,看能否数字化,是否够具体。在前文关于销售对账系统的例子里,我们的交付目标要么是 99% 的销售使用 3 分钟内完成、准确率在 98% 以上的对账产品,要么是 100% 的销售使用无人值守的、准确率为 100% 的对账产品。
用数字来组成契约,用 “SMART 原则”来检查契约。
第四步,将产品打磨至卓越。
我们曾经多次强调过,社会、企业、组织会更多地奖励卓越的人或事,对「平庸」缺乏兴致。做产品也是一样:只有卓越的产品,才能对你的个人成长产生牵引作用。如果你总是想着:差不多就行了,不要跟自己较劲了,那还不如直接放弃。
那么,怎么在微观视角打造出一个卓越的产品呢?我个人总结了关于卓越产品的“三个一”思考法,即“一站一键一秒”,意思是在场景和目标确定的情况下,让用户在一个位置,点击一个按键,在一秒内达成目标。试想一下,使用这样的产品,用户一定会觉得自己很棒,这就是产品的价值。
当然,“一站一键一秒”是站在微观视角来谈的,要孵化一个完整的产品,往往需要不断地将产品的微观能力进行组合,不断重复上述步骤,最后和公司的商业模式、战略方向协同,以创造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第五步,要习惯于成就用户,时刻谨记:以人为本。
大多数时候,在 IT 的日常研发工作中,都存在更省时、更省力、更取巧的代码或设计方法,但这些方法却未必是对用户友好的。技术人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产品设计的第一驱动力应该来自于用户价值,而不是技术方案的优劣。
产品建设要以人为本,不断去寻找价值,匹配价值,成就用户。
第六步,关注数据,持续完善。
产品迭代一定要有数据,要思考如何用数据来衡量产品的卓越程度,用数据衡量产品的价值增长,用数据成就伟大的产品。
最后,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要培养卓越的产品思维其实并不复杂,以上六个步骤都很简单。我建议你学过之后就要行动起来,在工作中实践、思考、总结,固化成自己独有的产品思维方法,持续学习、学以致用、终身成长。
结语
今天,我们聊了聊培养产品思维的关键认知和方法。
遵守“契约”,可以打造一个 90 分产品。以人为本、洞察人性、使用“一站一键一秒”等方法,则可以打磨出一个卓越的产品。
没有产品导向的项目建设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会让工作流于平庸;而产品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长期的利他主义思维。设计任何产品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让用户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当然,利他就是利己,要明白:自己的努力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
作为 IT 行业从业者,十年、二十年之后,会为世界留下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卓越的产品。我就常常想:多年以后,我可以向自己的子孙吹牛:你看爸爸做了这么多产品,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而且人生还有这么长,你怎么就知道,自己无法打造出一个现象级的卓越产品呢?只要坚持长期主义,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我一直觉得,这是让一个人坚持克服困难的最大动力。
我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选择一个职业,在其中经历磨难,领悟人生的道理,最终殊途同归。我建议你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去慢慢琢磨、领会这个道理,因为那种融会贯通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
最后,预祝你能持续打造一个又一个的卓越产品。
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