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 人造与天生

1.1 新生物文明

  文章的开头讲的是关于“生物圈二号”中的一些情景,记得以前学习生物课的时候,课本上那张有点像天文观测台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Wiki上是这么描述的:“生物圈二号”建造于1987年到1989年之间,它被用于测试人类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来的太空殖民中封闭生态系统可能的用途。呵呵,人类自身的野心暴露无遗,最终实验的失败以及实验中间的一些困难也表明,一个像地球一样的复杂生态系统(生物圈一号)不是那么容易仿造的,至少保证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自持续性是非常非常难的。

  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的人造过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这种趋势正验证这某些古老的隐喻——讲机器比作生物,将生物比喻为机器。它们正在变为现实,作者说,这是一种积极有益的现实。的确,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等早已是大家熟悉的名词,而人类发明的机器,比如计算机也变得越来越智能,至少能够做到一定范围内的智能(机器学习,推荐等等),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想象,未来的世界(2500?3000?。。。)是被机器占领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具有了生物特征,都能够进行复制(现在看来有点可怕)。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作者说,未来人造智能的发展是趋向生物逻辑的,机械逻辑再怎么复杂,都无法与生物逻辑相提并论。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创造出来非常复杂的大型系统,比如大型强子对撞机、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工程等等,但是人类的大脑依然是人类认知中最最复杂的系统。

  生物工程的源动因,就是希望充分控制有机体,以便对其进行改进。奶牛与胡萝卜跟蒸汽机与火药一样,都是人类的发明。只不过,奶牛和胡萝卜更能代表人类在未来所要发明的东西——生长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的产物,即充分的融入生物特征,更确切的说,站在生物进化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发明创造。

  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它还为我们保存一些尚未面试的救治未来疾病的药物。那些飞鸟鸣虫,那些奇花异草,还有那些从这些生命中汲取了能量的原生态的人类文化,都值得我们去呵护——不为别的,就为那些它们所蕴含的后现代隐喻。对新生物文明来说,摧毁一片草原,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基因库,还摧毁了一座蕴藏着各种启示洞见和新生物文明模型的宝藏。非常喜欢这段话,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大自然是庞大的亦是脆弱的,大自然仿佛就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拥有无穷无尽的奥妙,而我们就如同一个在海边沙滩玩耍的孩子,充满了新奇。而且大自然时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启发着我们,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

posted @ 2015-04-09 00:45  chuenfai  阅读(2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