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互联网失算“中国人情”


乘WTO之风跨海而来的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纷纷“落网”,原因不在于他们没有理解中国环境下的WTO规则,而在于它们不知道中国民众想要的互联网是什么。 喊了五年的“狼来了”之后,中国互联网民 众突然发现,外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完全摸不着边,纷纷败走麦城。
 2001年12月11日是值得中国人纪念的一个日子,从这天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也是许多业内人士明确喊出“狼来了”的日子,为了更好地应对“狼来了”,中国用了五年的过渡期勤修内力。 五年眨眼间过去了,“狼”真的来了吗?对于很多产业而言,好像没有预想的可怕。 曾经“狼来了!”是中国入世前后一段时间内,汽车行业最为惊人的口号,甚至有人预言,中国的自主汽车企业将“伤”得体无完肤,但汽车行业在加入WTO之后不仅没有遭遇危机,相反,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越来越激烈,反而获得了高速增长,2006年更是汽车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进口数量,在随后的多年中,这种势头还将继续。 银行业也是如此。从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人提醒国内银行,外资银行“狼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更让外资银行“群狼”可以明正言顺地在中国金融市场攻城掠地。但五年过去了,外资银行虽然带来较大的声势,但中资银行挟有本土优势与网点规模,在竞争中并不处于劣势。 电信业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逐年对外开放基础电信业务。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虽然也诞生了几家合资电信公司,却先后都遇到了经营管理上的各种问题,甚至让国外电信运营商对合资这种形式是否适用于基础电信业务都产生了怀疑。 互联网领域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乘WTO之风跨海而来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经历“水土不服”的综合症。最近的例子是eBay,在2006年底,通过合资的形式,TOM接管了eBay易趣,这宗交易被认为是跨国网络巨头在华“水土不服”的经典案例;再往前追溯到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搜索技术、通信与广告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以及雅虎品牌在中国的无限期独家使用权、雅虎10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既得财又得名。 就连在纳斯达克最受投资家们追捧的Google,也遭遇中国问题。据分析机构分析,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正从30%以上大幅度滑落,而一向被喻为“中国的Google”的百度,被评估拥有60%以上市场份额。 IT的洋网们,身穿国外狼的风衣,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表现上让人大跌眼镜,究竟是“汉字”这块挡路板太硬,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纽约时报的分析挺有意思,它们认为:中国网民上网为娱乐,美国网民上网求信息,这种巨大的差异化,让洋网们在中国适应不了转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Richard Ji称:“我更愿意将互联网看做中国最大的虚拟公园。在中国,网民的第一需要是娱乐,而在美国则是信息,这就是Google和腾讯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受欢迎的原因。” 美国超过30岁年龄的网民占70%,而中国不超过30岁的网民则占到70%,不同的人口结构,造就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也造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这可能注定抄袭行不通,而只有扎根本地化,做出适合网民特点的本土味,才更有可能成功。当然,这种差异也给望着水土不服的洋网们偷着乐、同时自己也想走出国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提了个醒。
posted on 2007-03-12 18:15  Gardener  阅读(3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