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软件开发技术二十年回顾(API篇)
二、 API篇
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开发Windows平台下的应用程序成为人们的需要。当然,这也为传统的DOS程序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编程方法—一种不受设备限制并由事件驱动的编程方法。另一方面,Windows GUI的开发迫使传统的DOS程序员的编程方法发生了变化。当时,大多数DOS软件以过程方式编写,即一个函数调用另一个函数,主程序始终处于控制之下,而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式使得程序放弃它们的全部控制权,等待外部事件发生并对外部事件作出响应,以便将它们的函数全部提供给最终用户。结果是,今天的Win32(当然包括早期的Win16)GUI程序的结构仍然与1987年时的结构相同。图1展示了Windows GUI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
1.Windows GUI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
其中,每一个程序都包含一个进入点、主窗口创建、一个消息循环和主窗口撤消。此外,都有一个函数与主窗口过程相关联,称为窗口过程,它包含用于处理系统事件和应用事件(如键盘输入、鼠标移动和点击、定时器报警、菜单选择和按钮点击)的代码。
在Windows程序设计初期,Windows程序员所能使用的编程工具唯有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函数,这些函数是Windows提供给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它们犹如“积木块”一样,可以搭建出各种界面丰富功能灵活的应用程序。所以,可以认为API函数是构筑整个Windows框架的基石,在它的下面是Windows的操作系统核心,而它的上面则是各种功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当时,因为缺乏良好的Windows编程平台,程序员想编写具有Windows风格的软件,必须借助API,API也因此而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应地,程序员还必须熟记一大堆常用的API函数,而且还得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深入的了解。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在Windows平台上很快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可视化编程环境(诸如VB、VC ++、DELPHI等),程序员可以采用“即见即所得”的编程方式来开发具有精美用户界面和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但实际上,要真正开发出更灵活、更实用、更具效率的应用程序,必然要涉及到直接的API函数调用;对于比较复杂和特殊的功能来说,使用类库和控件往往难以实现,这时就需要采用API函数来实现。
【提示】关于钩子技术
Windows操作系统是建立在事件驱动机制之上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沟通也都是通过消息的相互传递而实现的。但在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只能处理来自进程内部的消息或是从其他进程发过来的消息,如果需要对在进程外传递的消息进行拦截处理就必须采取一种被称为HOOK(钩子)的技术。钩子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系统接口,用它可以轻松截获并处理在其他应用程序之间传递的消息,并由此可以完成一些普通应用程序难以实现的特殊功能。钩子的本质是一段用以处理系统消息的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将其挂入到系统。值得注意的是,钩子技术成为许多种Windows软件的核心技术,例如屏幕抓词、垃圾邮件过滤、软件界面高级定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