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

作业链接
现在软件工程讲义 11 项目管理 - 事后诸葛亮会议

前言

事后诸葛亮,望文生义;可知这是为了让我们反思前一阶段的不足,进行总结,然后对下一阶段进行规划。

软件工程课的目的,主要让大家通过做项目,学到软件工程的知识,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有些团队在alpha阶段用比较低水平的方法做了几个功能,beta阶段还是如此的画,就会感觉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宁可少做一些功能,也要把单元测试,架构,代码规范等提高。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

软件的质量 = 程序的质量 + 软件工程的质量

会议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软件是用来帮助用户记录自己的出行路线的,此外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路线。
  • 典型用户:18-28岁的,具有照顾好自己能力的人。
  • 典型用户场景:小明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暑假计划出去旅游,但是在百度中寻找大量的出行攻略实在是太烦人了。美团中对各地的景点美食评论也是千奇百怪,眼花缭乱。选定了这些地点后还要自己把自己想去的地方穿起来,制定计划,实在是工作量巨大。”一步“可以帮您解决这些问题,用户分享自己的路线,供给别人参考,自己进行选择和尝试。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原计划的功能
    • 已实现
      • 登陆注册功能
      • 路线记录功能
    • 未实现的功能
      • 路线分享功能
      • 心愿单功能
      • 发现功能
  • 未能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
  • 用户数这个问题暂时没有遇到

3、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质量提高了么?在什么方面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 beta冲刺还未开始,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

4、用户量、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实现的预想一致么?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首先用户量的问题,用户接受程度,并没有投入使用,还没法得出结论。我们离目标更近了,前端人员从不会开发的小白,到工具和语言的熟练,我们会快马加鞭的。
  • 经验教训
    • 没有运用好GitHub这个工具,导致后期合并代码,需要人工尽心线下合并,浪费时间。
    • 老师给出了代码签入GitHub的建议没有执行到底,才会有后面的浪费时间,应该多向老师和助教取经。
  • 改进
    • PM应该加强团队成员的交流 ,活跃大家的气氛。
    • 前端给后端提需求应该先把所有需求提完。
    • 后端应该尽力完善数据库,甚至是多次完善。
    • 多熬夜。

计划

1、是否有充分的时间来做计划?

  • 关于计划团队有做了计划,但是计划总是会出现一些意外。
    • 队友的as崩溃了
    • bug一直卡在那里无法解决
    • ...
  • 计划的部分,有部分完成了,有部分没有完成。为什么?
    • 时间安排不合理,花费过多时间在解决bug和工具安装上面,以至开发缓慢
    • 交流不足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 集合大家进行开会,进行讨论,会较多听取陈璟的经验。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没有全部做完,发现界面没有完成。
    • 开发不够熟练
    • 不懂得寻求帮助

4、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 大家集体出来写代码效率并没有很高,可能自己单独写代码,或者两个人效率会更高。

5、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 任务定义有具体定义,比如说解决**bug,或者说画某某界面的哪部分,或者说完成后端的登陆注册的接口,或者说建立数据库。
  • 衡量的交付件倒是没有,更多时候是大家自己觉得ok就ok。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项目并没有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
  • 意外1:突然要考试了,来不及复习了。
  • 意外2:后端和前端没交流好,数据库建立也缺少交流,一直返工。
  • 意外3:合并代码各种报错。
  • 原因:时间安排不合理,终于明白为什么鸣人会那么强了(他会分身);应该做好事先的各种规范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 有预留了两天的缓冲区,怕项目来不及做完;同时也怕大家太累了,可以安排休息一天。休息是休息了,但是项目最后还是没改完。
    8、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 会比较少地让大家集中出来打代码。
  • 多去开发人员的宿舍看看进度,了解他们的需求。
  • 加班,可以提早加班,不要等到后半段时间再开始熬夜之旅。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 这个不好说,电脑配置确实比较低端,大家的电脑来跑AS会很卡顿。
  1.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 所需时间是PM和开发人员两者共同协商的,精度一般以天数为单位。
  1.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测试的时间分配不足,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因为再去熟悉测试工具也花费了许多时间。
  • 对于文案和设计确实低估了难度,每天开会,还有写博客,同一件事做久了确实很烦人。
  1.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数据库和后端一个人负责应该就可以了。
  • 前端需要多分配一个人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变更管理是课上变更的,大家就在教室互相认识了一下。
  1.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 推迟功能和必须实现,是看这个功能是否是核心功能,再加上考虑工作量和时间,优先实现核心功能。
  1.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大家对于这个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目前对于我们来说也用不到。
  1.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 团队这次的变更,结合原来团队的实际,我们打算让新加入的小伙伴去做前端,帮忙写页面跳转逻辑。
  • 紧急计划,比如说有人突然生病了,无法开发,将其的任务平均分配给他人。
  1.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这个暂时无法做到,因为目前项目的所有功能还没完全实现。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设计工作我们理解成原型开发,是在项目开发之前就完成的,确实是合适的时间;人选,我们让最有审美的人来了,队伍以至认为还不错。
  1.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 有,遇到某些比较复杂的界面的时候,会有人提议说,要做就做得完美一点,但是也有人建议说,简化一点,一切从简。不过一般是谁做这个界面,谁自己决定,给开发人员自己设计的权力。
  1.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没有使用;UML图和现在的状态确实有区别,是在建立数据库,开发过程中发现与实际不符,得调整。需要更新。
  1.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发现功能产生的bug最多,页面跳转系统一直崩溃,目前还是没找到原因。发布之后,重要的bug发现,安全性的实现未进行考虑。开发过程考虑到了, 不过实现有一些难度。
  1.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 代码复审是人工进行合并检查的。一致执行了代码规范。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 没有,当时还没考虑那么多,接下来会加上去。
  1.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 测试进行了,但是并不是正式的。
  1.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 有,后端自己写项目调用自己写的端口,测试注册登陆等功能。
  1.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将软件进行手动测试,实际运行效果看来,记录的功能在户外精度还不错,在室内就有点堪忧。
  • 测试工作还是有用的。
  • 测试的方式和前端的代码和后殿接口的封装
  1.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 发布可以理解成课堂演示吧,演示的时候,发现合并错了一个页面,那时候也是巨尴尬。
posted @ 2018-12-01 21:57  Samll_unicorn  阅读(1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