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特性:Double Write

1.什么是double write
  首先要明白double write这个特性是针对谁的,日志or脏数据?
  明白的是脏数据,是内存中修改后的数据页,这些数据页修改后和磁盘上存储的原数据不一致了,称为脏数据。为了数据的持久性,这些脏数据需要刷新到磁盘上,使修改永久的保存,而double write就产生在将脏数据刷盘的过程中。刷盘是一份脏数据写到共享表空间,一份写到真正的数据文件永久的保存。写了两次脏数据,就叫double wriete。
 
2.为什么要有double write
  很多人疑问,为啥写两次,刷一次数据文件保存数据不就行了,写共享表空间是啥意思嘛。共享表空间是在ibdbata文件中划出2M连续的空间,专门给double write刷脏页用的,说白了就是磁盘上2M连续空间。
  MySQL的数据页默认是16k,对数据页的校验也是按16k计算的。而操作系统的数据页默认是2k或者4k,IO操作是按系统页为单位就行读写的。这就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数据库对一个16k的数据页修改后,操作系统开始进行写磁盘,每次写4k,结果刚写完第一个4k,数据库挂了。这时候系统一脸懵逼的看着挂掉的数据库,呆呆的说了句‘这事不怨我’。这时候数据库重启时,校验数据页,发现有数据页不完整,就起不来了,即使通过歪门邪道使数据库起来,也会有一页的数据丢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ouble write就应运而生了,为安全而来。简单来说,修改后的脏页放到double write buffer区,这个区占用2M内存空间,buffer空间满或其他条件触发,使double write buffer存的脏页先写到共享表空间,之后在写入数据文件。这个时候如果写了不完整的页,可以用共享表空间中完整的页加以覆盖,数据页完整了,数据库也就可以拉起了,之后的各种恢复就看redo log的了。提到redo log了,有人可能又会懵逼,不完整的数据页用redo log恢复呗,搞个double write多此一举吗。这时候不得不介绍一下redo log的记录日志格式了——redo log是按数据块的方式记录日志的,差不多类似于脏页直接放到redo log中,但又不完全相同,不然redo log得多占空间啊。它是根据偏移量来记录修改了,比如test数据文件的第1025个数据块的100字节的偏移位置,数据修改为了‘new data’。一个16k的数据块不可能哪儿哪儿都修改,有可能仅仅修改里面的一个字节,而redo log的工作作风就是:修改哪儿记录哪儿。这样,数据页不完整了,找redo log没用。
 
3.double write工作流程
  论double write的工作流程,废话不多说,请直接看图:先产生脏页,产生脏页的过程中会写redo log,这是第一步。脏页有了,也就按部就班了。
4.如何利用double write进行恢复
数据恢复有三种情况:
4.1 脏数据写磁盘成功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脏页刷磁盘99.9%都会成功,但是即使有0.1失败可能也要做处理,不然数据丢了,数据库就不安全了,没有公司愿意天天提心吊胆的抱着个定时炸弹。刷盘成功,找检查点,redo log前滚、回滚就行了。
4.2 共享表空间写失败
  如果是写共享表空间失败,那么这些数据不会被写到数据文件,数据库会认为这次刷盘从没发生过,MySQL此时会从磁盘载入原始的数据,然后找检查点,redo log前滚、回滚就行了。
4.3 脏数据刷数据文件失败
  写共享表空间成功,但是写数据文件失败,在恢复的时候,MySQL直接比较页面的checksum,如果不对的话,直接从共享表空间的double write中找到该页的一个最近的副本,将其复制到表空间文件,再应用redo log,就完成了恢复过程。因为有副本所以也不担心表空间中数据页是否损坏。
 
5.double write缺陷及改进过程
  太长了,以后再说。

posted @ 2019-10-12 17:39  南帝001  阅读(461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