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
单元总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单元难点: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
(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
(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单元策略: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错例的估计和采集:概念辨析题:(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节铁皮水管,要多少铁皮是求水管的()(4)给个圆柱体的花瓶包装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这些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易混,因此教学中重点在新授中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还要在综合练习中加强对比,沟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解决问题:(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写出基本关系式再解答
(2)有一个礼堂内有8根直径是50厘米、高5米的圆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红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写出基本关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的错误主要是公式用错,原因还是对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明,因此,教学中在保证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让学生讲思路、强调解答步骤的书写要有条理。
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混合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圆柱体体积比圆锥体体积多(),圆锥体积比圆柱体少()。
(2)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底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比圆锥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只是一个圆锥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通过实验过程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弄清楚。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把两种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能反说、正说、比多少等都能说清。
练习题的分析:重点讲解的题目:39页第10题(重点说明生活中常说的圆柱体的长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柱体的高)。40页的13题(体积公式与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成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两个圆柱体体积的比,求出第二个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差。)45页的第6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第8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题(由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那么现在它们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说明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倍,于是圆柱的高是9.6。实际上是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31页至33页及例1
2、圆柱的表面积33页例2--例3
3、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36页例4及补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题。
4、认识圆柱的容积37页例5
5、圆柱有关公式的对比练习39页8、9(增加不同位置类型的圆柱体)39页7、10
6、圆锥的认识41页
7、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42页至43页例1
8、圆锥体积的应用43页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