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spark!

 随着大数据处理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人们对Hadoop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出的对应的系统也越来越多,人们迫切的需要一个综合的计算框架,Spark应运而生,我们可以看看Spark可以干些什么。

  那么为什么Spark能做到这些?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Spark中的三大概念:

  1.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实际上对与开发人员而已它是以一种对象的形式作为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可以理解为一种你可以操作的只读的分布式数据集,之所以称之为有弹性,在于:
    1. RDD可以在内存和磁盘存储间手动或自动切换;
    2. RDD拥有Lineage(血统)信息,及存储着它的父RDD以及父子之间的关系,当数据丢失时,可通过Lineage关系重新计算并恢复结果集,使其具备高容错性;
    3. 当血统链太长时,用户可以建立checkpoint将数据存放到磁盘上持久化存储加快容错速度(建议通过saveAsTextFile等方式存储到文件系统),而persist方式可以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用于后续计算的复用;
    4. RDD的数据重新分片可以手动设置。在Spark中执行重新分片操作的方法有repartition和coalesce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是手动设置RDD的分区数量,repartition只是coalesce接口中参数shuffle=true的实现;是否重新分区对性能影响比较大,如果分区数量大,可以减少每个分区的占存,减少OOM(内存溢出)的风险,但如果分区数量过多同时产生了过多的碎片,消耗过多的线程去处理数据,从而浪费计算资源。
  2. Transformations。转换发生在当你将现有的RDD转换成其他的RDD的时候。比如当你打开一个文件然后读取文件内容并通过map方法将字符串类型RDD转换成另外一个数组类型RDD就是一种转换操作,常用的转换操作有map,filer,flatMap,union,distinct,groupByKey等。
  3. Actions。动作发生在你需要系统返回一个结果的时候。比如你需要知道RDD的第一行数据是什么样的内容,比如你想知道RDD一共有多少行这样类似的操作就是一种动作,常用的动作操作有reduce,collect,count,first,take(),saveAsTextFile(),foreach()等。

  有意思的是Spark使用“lazy evaluation”,意味着执行Transformations操作的时候实际上系统并没有发生任何操作,只有在遇到Actions操作的时候Spark才开始真正从头运行程序执行一系列转换并返回结果。因为有了这种惰性求值方式加上RDD的血缘依赖关系导致程序在一系列连续的运算中形成了DAG,而这种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可以优化整个执行计划(参照上图中的Tez)。

  最后再强调一下,为什么要选择Spark?

  • 首先,Spark通过RDD的lineage血统依赖关系提供了一个完备的数据恢复机制;
  • 其次,Spark通过使用DAG优化整个计算过程;
  • 最后,Spark对RDD进行Transformation和Action的一系列算子操作使得并行计算在粗粒度上就可以简单执行,而且Spark生态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开发包使得数据科学家可以执行一系列的SQL、ML、Streaming以及Graph操作,而且还支持很多其他的第三方包括一些交互式框架类似于Apache Zeppelin,地理数据可视化框架GeoSpark以及一些比较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Sparking-water,Deeplearning4j,SparkNet等。

  我们都知道Spark最初是由UC伯克利大学的AMP实验室研究出来的,强烈推荐这个实验室的Projects!Happy Coding!

posted @ 2019-11-28 11:29  发哥讲Java  阅读(2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