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
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权者,以
录尚书事为名。武帝用宦者,改置中书谒者令,西汉时的
张安世、五鹿充宗等都担任过尚书令。汉武帝置四尚书,而尚书令当时还没有成为
尚书台的长官,《汉官名秩》记载的皇帝赏赐中,尚书郎、尚书丞赏赐钱比尚书令多,“大将军、三公,腊赐钱各三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侯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丞、郎各
汉尚书令印
万五千。千石、六百石各七千。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五千。”权限应该还是汉武帝时期中书谒者范围,只是
中书令的谒者。成帝仍用士人。所掌为章奏文书,以为天子近臣,在西汉后期,职权渐重。
东汉政务均归尚书台,其主官尚书令在制度上属于少府,秩仅千石,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南北朝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尚书令日益尊贵。隋、唐以
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长官为宰相,尚书令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后不置,改以
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宋尚书令班次在
太师之上,为亲王、
使相兼官,无实职。元曾设尚书省,而未设尚书令。
丞相与内阁
秦汉定制,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其相互制约的作用。汉代初期,有时
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的。魏文帝置中书监、令,自是事归台阁,历南北两朝,皆以中书监、侍中、尚书令、仆射诸官掌机密,这就是中书
监、令成为宰相的起源。而丞相只作为优礼大臣的崇高官位,不甚假以事权。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不久
即废。至成祖时置内阁,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至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到清时,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僚,但兼殿内及六部尚书衔。到雍正以后,军机处成立,为全国政务中枢。至清末,又成立内阁。
六部
清代六部的执掌如下:
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记,资格的审查,成绩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转调、俸给、奖恤等事的审查。人员编制:
尚书二人,左右侍郎二人,下设文选司,管理文员的选用;考功司,考功过;稽勋司,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
验封司,掌封赠袭荫。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同)。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其编制为尚书二,侍郎二,下设十四清史司。属于户部的有下列二机构:户部三库(银库、段匹库、颜料库)、户部仓场衙门。
礼部:主管国家典礼和教育、贡举。编制:尚书、侍郎,下设仪制司、祠祭司、精膳司、铸印局。
兵部:主管练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编制:尚书、侍郎,下设武选司、车驾司、职方司、武库司。
邢部:主管国家的法律刑罚。编制:尚书、侍郎,下设十八司(按省分)和赃罚库司库(收赃银送户部)、律例馆(修法令条文)。
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编制:尚书、侍郎,下设营缮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节慎库、制造库、料作所、琉璃窖监督、皇木厂监督、管理街道厅。
九寺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
大鸿胪、宗正、
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
于清皆因之。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宗正寺:明清为
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
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太府寺:即大司农,掌
钱谷金帛诸货币。
清代官员的品级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
——(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
——(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
——(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
——(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
——(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
——(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
——(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
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
——(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
——(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左雄
(?—138),字伯豪,汉南阳郡涅阳县(今邓州穰东镇)人。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奏请皇帝惩治贪官污吏,连二千石之郡太守也不放过。一时,贿赂
之风被遏止,左雄名声大震。时值东汉后期,朝多阙政,左雄屡屡上书,提出改革意见。顺帝刚即位,急需整治朝纲,于永建初(126年)任用左雄为尚书,不久
升为尚书令(东汉不设丞相,尚书令相当于丞相)。左雄任尚书令后,向朝廷提出任用官吏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对太守国相等长吏,安民有显著成效的,
“可就增秩”,不要频繁调动。二、对严重违法和不遵政令者,“禁锢终身”,虽遇赦令,也不在赦免之列;三、凡被揭发弹劾而逃避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
惩其后;四、对那些直接与百姓接触的官吏,“用儒生而清白从政者”,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后,“宰府州郡乃得辟举”。顺帝准奏下诏,但因宦官专权,未能施
行。他还上疏,谏言废除“一人犯法,举宗群亡”的连坐法;建议“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太学建成后,诸生云集京师,使太学盛极一时。由于雄对朝政“多所匡
肃”,后迁司隶校尉,掌管京畿七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左雄病逝。他的治国之策影响深远,直到永嘉元年,十四、五年间朝内
察选清平。
满奋
(生卒年待考),山阳昌邑人(今山东巨野)。著名晋朝尚书令。清高雅致,任职司隶校尉。据传,满奋长得身材高大魁梧,似乎体格十分健壮。其实满奋非常怕
冷,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总是穿得多多的,还缩着脖子笼着双手,恨不得整个人都缩到衣服里面去。他家里从深秋时候便生起炉子来烤火,一到冬天,他更是成
天都坐在炉火边,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一个深秋的早晨,夜里刚下过霜,屋顶的瓦片上,树的枝干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霜。狂风呼啸,黄叶在风中旋转、飞舞,寒
意逼人,直侵入人的骨髓。即位不久的晋武帝派人来宣召满奋马上入宫去议事。满奋忙不迭地穿上一件又一件厚衣服,一出府门就赶紧一头钻进了蒙着厚厚的轿帘的
轿子中去了。到了宫中,晋武帝让满奋在靠南的位置上坐下,然后就开始和他商谈朝政。说了一会儿话,晋武帝忽然发现满奋紧皱双眉,浑身打颤,嘴唇更是筛糠般
抖得厉害,脸色也很不好看,就很关切地问他说:“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如果有什么病的话,就先回家去休息吧。”满奋哆哆嗦嗦地指着北窗说道:“陛下,今天
刮起了大风,臣觉得十分寒冷。”晋武帝回过头来看了看北窗,北窗上面装的是玻璃屏,透过玻璃屏可以看见外面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晃得厉害,黄叶漫天飘飞,但是
风却没有办法透进来。晋武帝不禁笑了起来,对满奋说;“那里装的是玻璃屏,外面就算风再大,也根本吹不进来,你怎么会觉得冷呢?”满奋听了很不好意思,红
着脸解释道:“臣听说南方一带的牛怕热,看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于是就热得喘起气来。臣一向怕冷,看见树枝在寒风里摇晃就好像南方的牛见到月亮也会喘气一
样感到寒冷无比,以至于会发起抖来,请陛下恕臣失礼。”晋武帝听了这话,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就没有怪罪满奋,又和他稍稍谈了一会儿话以后就让他回去了。
南方的牛看见月亮热得喘气和满奋见树枝摇晃冷得发抖都是一个道理:见到与某些印象极深的东西相关的事物就会产生条件反射,作出与见到前者相同的反应。可见
我们在看到相似的现象时,不要只考虑表面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而应该仔细地调查分析一番,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荀彧
163—212)字文若,
颍川颍阴(今
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
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
战略家,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在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官至
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数十年,后人敬称他为“
荀令君”。 荀彧的祖父是
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
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
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
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韩延徽
(882-9?),字藏明,辽幽州安次(个安次区)人。早年为后唐节度使刘守光幕僚,奉命出使契丹,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留用,任参军事,为阿保机进攻党
项、室韦,征服诸部落进行了筹划。他还建议阿保机筑城郭,发展农业,以稳定其对所属汉人的统治。久居契丹,他思乡心切,就逃归后唐省亲。不久又返回契丹,
阿保机赐给他匣列(辽语“复来”之意)的名字。随即任命他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土,内外大事都让他参与决策、阿保机无赞四年(925年),韩延徽随从征
讨渤海,国军功被任为主仆射、辽太宗耶律德光时,被封为鲁国公,仍任守政事令。江世宗耶律阮时,升任南府宰相。辽穆宗耶律报时辞官。辽穆宗应历九年
(959年)卒,连赠尚书令。
费祎
三国时
蜀汉名臣。费祎性格宽和,少时从伯父入蜀游学,留于益土,及
刘备平定益州,费祎便留蜀为官。后主
刘禅即位后,费祎任黄门侍郎,深得丞相
诸葛亮所器重。后来费祎迁昭信校尉,出使东
吴,
孙权、
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将军
魏延与长史
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费祎为后军师。不久又代
蒋琬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当国以来,尽心抚政,多御敌寇;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延熙十六年,费祎于宴会上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