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paxhujing/article/details/53172436
一、何谓场?
每个电视帧都是通过扫描屏幕两次而产生的,第二次扫描的线条刚好填满第一次扫描所留下的缝隙。每个扫描即称为一个场。因此 25 帧/秒的电视画面实际上为 50 场/秒 (若为 NTSC 则分别为 30 & 60 - 因为我是中国人,因此我采用 PAL 的数值)。
若要取得包含最大细节的帧,您需要合并两个场内的信息。截至目前为止,这些观念都很简单,不过若考虑到动态画面,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摄像机将依次地扫描这两个场,影像内的所有文件到了第二个场中将移到不同于第一个场的位置。这将有助于电视画面的动作更为顺畅,不过这也是场在编辑时所会造成的困扰。
二、计算机与电视
当计算机在显示器上播放视频时,它只会显示一系列完整的帧,而不使用交错场的电视技巧。因此针对计算机显示器所设计的视频格式和 MPEG-1 都不使用场。专为这些格式设计的视频编辑软件就无法正确地处理场,因此不适合产生用于电视的视频。若您的影片将通过电视来播放,务必使用可处理场的编辑程序。
三、概述
原始视频帧(最原始的视频数据)根据编码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扫描产生两种视频帧:连续或隔行视频帧,隔行视频帧包括顶场和底场,连续(遂行)扫描的视频帧与隔行扫描视频帧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编码特征,产生了所谓的帧编码和场编码。一般情况下,遂行帧进行帧编码,隔行帧可在帧编码和场编码间选取。
在帧编码中,参考为帧图像,采用帧运动补偿,两个场是联合编码,;在场编码中,参考为场图像,两个场是分别编码,采用场运动补偿。
二、视频序列帧、场编码方式
1.固定帧编码(全帧)----视频序列的全部帧始终采用帧编码方式。
2.固定场编码(全场)
视频序列中帧被分成两个场独立编码。编码规则:
1. I帧可编码成两个I场或一个I场和一个P场,即II、IP.
2. P帧可编码成两个P场或一个P场和一个B场,即PP、PB.
3. B帧可编码成两个B场,即BB.
3.图像级帧、场自适应编码 (PAFF)
视频序列能被编码成一个帧或两个场,自适应选择原则是根据采用该种编码方式的每一帧的RD
值。
4.宏块级帧、场自适应(MBAFF)
为了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采用了宏块级帧场自适应.,宏块级采用了宏块对(MBP)为基本编码单元(如图2所示)
H.264采用的MBAFF方案:
在图像中运动比较大的地方采用场编码,运动比较小的地方采用帧编码,编码顺序例子如下:
视频编码中的PAFF和MBAFF的区别 收藏
隔行扫描图像的每帧包括两个场,所以对于隔行扫描图像有三种编码方式:
1、将两场合并为一帧进行编码
2、将两场分别编码
3、将两场合并为一帧,但是在宏块级别上,将一个帧宏块划分为两个场宏块进行编码。
以上前两种编码方式称为图像自适应帧/场编码(PAFF),第三种称为宏块自适应帧/场编码(MBAFF)。
对于一个运动图像,由于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扫描间隔,所以帧中相邻两行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相对于逐行扫描图像较小,因此对来两个场分别编码会更节省码流。对于一个非运动图像,相邻两行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相关性,将两场合并为一帧编码更有效。所以PAFF编码方式可以针对整个图像的编码方式做自适应调整,选择帧编码或场编码。
当图像同时存在运动区域和非运动区域时,PAFF的劣势便显现出来,PAFF的自适应粒度太粗,无法实现满足更加精细的编码要求,于是MBAFF应运而生。MBAFF对帧编码或场编码的选择是基于宏块的,MBAFF将两场合并为一帧进行编码,但将每一个帧宏块(16x16)划分为场宏块对(8*16),针对每一个帧宏块,比较帧编码和场编码产生的码流大小,使用最节省码流的方式。
视频序列一般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两种方式, 隔行扫描帧又分为上下场结构, 而视频显示技术通常以场为基本单位显示, 用于兼容隔行和逐行扫描两种方式.
在视频序列扩展里有progressive_sequence标记, 用来区分视频帧的结构序列.
当progressive_sequence=1,表示后面的视频为逐行的帧图
progressive_sequence=0,表示后面的视频可以为场图,也可为帧图,帧图可以为逐行或隔行
在每图象扩展里有3个字段与图象的显示时间有关系。
分别为top_field_first
repeat_first_field
progressive_frame
这里讲的帧包含2场,比如以25帧/秒的速率播放,实际上为50场/秒
if (progressive_sequence==1)
{
输出帧的2场为逐行
//重构帧的输出次数=top_field_first+repeat_first_field+1,最大重复输出次数为3
}
else
{
if (progressive_frame==1)
{
输出帧的2场为逐行
if (repeat_first_field=1)
{
输出3场,其中有一场为重复输出
}
else
{
输出2场
}
}
else
{
输出帧的2场为隔行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64df01010ew9.html
http://www.cnblogs.com/yinxiangpei/articles/2824561.html
http://blog.csdn.net/maopig/article/details/6862077
http://www.znczz.com/thread-208977-1-1.html
http://blog.csdn.net/maopig/article/details/6863253 多播
=========================
http://iask.sina.com.cn/b/17101989.html
PAL和NTSC是我的数码相机录像的两种视频输出格式,请问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一、正交平衡调幅制,简称NTSC制。采用这种制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起于美国,特点是成本低,兼容性能好,缺点是彩色不稳定。
二、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简称PAL制。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是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的制式,但成本最高。
三、行轮换调频制,简称SECAM制。采用这种制式的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起于法国,效果比NTSC好,但不及PAL,缺点是成本较高。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
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PAL和NTSC制式区别在于节目的彩色编码、解码方式和场扫描频率不同。中国(不含香港地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采用PAL制式,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采用NTSC制式。
PAL与NTSC的区别
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STC制30个完整视频帧。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所以,对于同一部片子来说,PAL制的DVD会比NTSC制的同一部片子快1/24。换算时间的时候,NTSC时间 X 24/25 = PAL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