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架构师2009年上午综合知识答题解析记录

1、计算机系统硬件层之上的软件通常按照三层来划分,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1) 。
 (1)
  A.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其他系统软件
  B.  操作系统、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  其他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D.  应用软件、其他系统软件和操作系统

 【答案】B

 【解析】计算机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的目的是为了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

 

  2、操作系统是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它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3、其他系统软件属于第二层,如编辑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

  大量的应用软件属于第三层,例如银行账务查询、股市行情和机票预定系统等。

  4、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并得到它的支持和取得它的服务

  5、用户不再直接使用计算机系统硬件,而是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命令和服务去操纵计算机

  6、因此把操作系统看作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2、某计算机系统中有一个CPU、一台扫描仪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三个图像处理任务,每个任务有三个程序段:扫描Si,图像处理Q和打印Pi(i=l,2,3)。下图为三个任务各程序段并发执行的前驱图,其中,(2)可并行执行,(3)的直接制约,(4)的间接制约。
(2)
  A.  “C1S2”,"P1C2S3“,“P2C3”
  B.  “C1S1",“S2C2P2”,“C3P3”
  C.  "S1C1P1",“S2C2P2",“S3C3P3”
  D.  "S1S2S3","C1C2C3","P1P2P3"

(3)

  A.  S1受到S2和S3、C1受到C2和C3、P1受到P2和P3
  B.  S2和S3受到S1、C2和C3受到C1、P2和P3受到P1
  C.  C1和P1受到S1、C2和P2受到S2、C3和P3受到S3
  D.  C1和S1受到P1、C2和S2受到P2、C3和S3受到P3

(4)

  A.  S1受到S2和S3、C1受到C2和C3、P1受到P2和P3
  B.  S2和S3受到S1、C2和C3受到C1、P2和P3受到P1
  C.  C1和P1受到S1、C2和P2受到S2、C3和P3受到S3
  D.  C1和S1受到P1、C2和S2受到P2、C3和S3受到P3

 【答案】A  C  B

 【解析】 操作系统多道程序设计。

  注:相关链接 前驱图

3、在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应完成包括(5)在内的文档
(5)
  A.  E-R图
  B.  关系模式
  C.  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D.  任务书和设计方案

【答案】C

【解析】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和企业等)进行详细调查

    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处理方法

  2、需求分析是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逐步明确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围绕这些数据的业务处理需求

    以及对数据安全性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在需求分析阶段应完成的文档是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4、设有职务工资关系P (职务,最低工资,最高工资),员工关系EMP (员工号,职务,工资),要求任何一名员工,其工资值必须在其职务对应的工资范围之内,实现该需求的方法是(6).
(6)
  A.  建立“EMP.职务”向“P.职务”的参照完整性约束
  B.  建立“P.职务”向“EMP.职务”的参照完整性约束
  C.  建立EMP上的触发器程序审定该需求
  D.  建立P上的触发器程序审定该需求

 【答案】C

 【解析】数据完整性约束

  完整性约束分为 1、实体完整性约束 2、参照完整性约束  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可以通过 Primary Key指定,

  2、参照完整性约束通过Foreign Key指定,某些简单的约束可以通过 Check、Assertion等实现。

  3、针对复杂的约束,系统提供了触发器机制,通过用户编程实现。

  本题中的约束条件只能通过编写职工表上的触发器,在对工资进行修改或插入新记录时触发,

  将新工资值与工资范围表中职工职务对应的工资范围比对,只有在范围内才提交,否则回滚。

5、设关系模式R(U,F),其中R上的属性集U={A, B, C, D, E},R上的函数依赖集 F={A→B,DE→B,CB→E,E→A, B→D}。(7)为关系R的候选关键字。分解(8)是无损连接,并保持函数依赖的。
(7)
  A.  AB
  B.  DE
  C.  CE
  D.  DB

  (8)

  A.  p = { R1(AC), R2 (ED), R3 (B)}
  B.  p={R1 (AC), R2 (E), R3 (DB) }
  C.  p={R1(AC), R2 (ED), R3 (AB)}
  D.  p = { R1 (ABC), R2 (ED), R3 (ACE) }

 【答案】C   D

 【解析】 如何求解候选关键字对模式分解

6、嵌入式系统中采用中断方式实现输入输出的主要原因是(9)。在中断时,CPU断点信息一般保存到(10)中。
(9)
  A.  速度最快
  B.  CPU不参与操作
  C.  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D.  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

(10)

  A.  通用寄存器
  B.  堆
  C.  栈
  D.  I/O 接口

【答案】D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嵌入式系统中断的基础知识。

  1、嵌入式系统中采用中断方式实现输入输出的主要原因是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

  在中断时,CPU断点信息一般保存到中。

 

7、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时,下面几种存储结构中对程序员是透明的是(11)。
  A.  高速缓存
  B.  磁盘存储器
  C.  内存
  D.  flash存储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中对存储结构的操作。

  对照4个选项,可以立即看出高速缓存(Cache)对于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

 

8、系统间进行异步串行通信时,数据的串/并和并/串转换一般是通过(12)实现的。
 
  A.  I/O指令
  B.  专用的数据传送指令
  C.  CPU中有移位功能的数据寄存器
  D.  接口中的移位寄存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嵌入式系统间进行异步串行通信时数据的串/并和并/串转换方式

  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通常采用接口中的移位寄存器来实现数据的串/并和并/串转换操作。

 

9、以下关于网络核心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3)。
 
  A.  为了保障安全性,应该对分组进行尽可能多的处理
  B.  在区域间高速地转发数据分组
  C.  由多台二、三层交换机组成
  D.  提供多条路径来缓解通儈瓶颈

【答案】B

【解析】

    1、 三层模型: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2、核心层:提供不同区域或者下层的高速连接最优传送路径

  3、汇聚层:将网络业务连接到接入层,并且实施安全流量负载路由相关的策略;

  4、接入层:为局域网接入广域网或者终端用户访问网络提供接入

  5、核心层是互连网络的髙速骨干,由于其重要性,因此在设计中应该采用冗余组件设计

     使其具备高可靠性,能快速适应变化

  6、在设计核心层功能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数据包过滤策略路由降低数据包 转发处理的特性,

     以优化核心层获得低延迟和良好的可管理性。

  7、核心层:应具有有限的一致的范围,如果核心层覆盖的范围过大,连接的设备过多,

     必然引起网络的复杂度加大,导致网络管理性降低;

  8、同时,如果核心层覆盖的范围不一致,必然导致大量处理不一致情况的功能都在核心层网络设备中实现,会降低核心网络设备的性能。

  对于那些需要连接因特网和外部网络的网络工程来说,核心层应包括一条或多条连接到外部网络的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外部连接的可管理性和高效性。

 

10、网络开发过程中,物理网络设计阶段的任务是(14)。
 
  A.  依据逻辑网络设计的功能要求,确定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和运行环境
  B.  分析现有网络和新网络的各类资源分布,掌握网络所处状态
  C.  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实施资源分配和安全规划
  D.  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性能,最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

【答案】A

【解析】

  1、网络的生命周期至少包括网络系统:构思计划分析设计实时运行维护的过程

  2、对于大多数网络系统来说,由于应用的不断发展,这些网络系统需要不断重复设计、实施、维护的过程。

  3、网络逻辑结构设计:是体现网络设计核心思想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选择一种比较适宜的网络逻辑结构,

     并基于该逻辑结构实施后续的资源分配规划、安全规划等内容。

  4、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的确定,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

     在这一阶段,网络设计者需要确定具体的软硬件、连接设备、布线和服务。

  5、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工作目的是描述资源分布,以便于在升级时尽量保护已有投资, 通过该工作可以使网络设计者掌握网络现在所处的状态和情况。

  6、需求分析阶段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什么功能和性能,最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它为网络设计提供依据。

 

11、某公司欲构建一个网络化的开放式数据存储系统,要求采用专用网络连接并管理存储设备存储管理子系统。针对这种应用,采用(15)存储方式最为合适。
 
  A.  内置式存储
  B.  DAS
  C.  SAN
  D.  NAS

【答案】C

【解析】

  1、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 DAS)在服务器外挂了一组大容量硬盘存储设备服务器主机之间采用SCSI通道连接

    带宽为lOMB/s、20MB/S、40MB/S和80MB/S等。直连式存储直接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上,这种方法难以扩展存储容量,

    而且不支持数据容错功能,当服务器出现异常时会造成数据丢失

  2、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现有的网络上,提供数据存储文件访问服务的设备

     NAS服务器是在专用主机上安装简化了的瘦操作系统(只具有访问权限控制数据保护恢复等功能)的文件服务器

     NAS服务器 内置了与网络连接所需要的协议,可以直接联网,具有权限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 NAS服务器中的文件。

  3、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种连接存储设备存储管理子系统专用网络,专门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SAN可以被看作是负责数据传输后端网络,而前端网络(或称为数据网络)则负责正常的TCP/IP传输

    也可以把SAN看作是通过特定的互连方式连接若干台存储服务器组成的单独的数据网络,提供企业级的数据存储服务

 

12、以下关于基准测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6)。
 
  A.  运行某些诊断程序,加大负载,检查哪个设备会发生故障
  B.  验证程序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起作用
  C.  运行一个标准程序对多种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査,以比较和评价它们的性能
  D.  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逻辑,测试该程序是否正确

【答案】C

【解析】

      用户希望能有一些公正的机构采用公认的评价方法来测试计算机的性能。这样的测试称为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采用的测试程序称为基准程序(Benchmark)基准程序就是公认的标准程序,

   基准测试,比较和评价它们的性能,定期公布测试结果,供用户选购计算机时参考。

     负载测试:就是运行某种诊断程序,加大负载,检查哪个设备会发生故障。

     集成测试:主要测试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起作用。

     白盒测试:根据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逻辑,测试其功能是否正确。

 

13、以下关于计算机性能改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7)。
 
  A.  如果某计算机系统的CPU利用率已经接近100%,则该系统不可能再进行性能改进
  B.  使用虚存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主存太小,则页面交换的频率将增加,CPU的使用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应当增加更多的内存
  C.  如果磁盘存取速度低,引起排队,此时应安装更快的CPU,以提高性能
  D.  多处理机的性能正比于CPU的数目,增加CPU是改进性能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计算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经常由于应用业务的扩展,发现计算机的性能需要改进。

计算机性能改进应计对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瓶颈,再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

计算机的性能包括的面很广,不单是CPU的利用率。即使CPU的利用率已经接近100%,这只说明目前计算机正在运行大型计算任务。其他方面的任务可能被外设阻塞着,而改进外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如果磁盘存取速度低,则应增加新的磁盘或更换使用更先进的磁盘。安装更快的CPU不能解决磁盘存取速度问题。

多处理机的性能并不能正比于CPU的数目,因为各个CPU之间需要协调,需要花费一定的开销。

使用虚存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主存太小,则主存与磁盘之间交换页面的频率将增加,业务处理效率就会降低,此时应当增加更多的内存。这就是说,除CPU主频外,内存大小对计算机实际运行的处理速度也密切相关。

14、商业智能是指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分析和挖掘结构化的、面向特定领域的存储与数据仓库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用户认清发展趋势、获取决策支持并得出结论。以下(18)活动,并不属于商业智能范畴。

 
  A.  某大型企业通过对产品销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客户购买偏好
  B.  某大型企业查询数据仓库中某种产品的总体销售数量
  C.  某大型购物网站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历史记录,为客户进行商品推荐
  D.  某银行通过分析大量股票交易的历史数据,做出投资决策

【答案】B

【解析】

     商业智能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知识发现等技术分析和挖掘结构化的、面向特定领域的存储与数据仓库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用户认清发展趋势、识别数据模式、获取职能决策支持并得出结论。

  商务智能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上,即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得到趋势变化等重要知识,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选项A、C、D都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知识的过程;选项B仅仅是获取数据,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不属于商业智能范畴。

15、企业应用集成通过采用多种集成模式构建统一标准的基础平台,将具有不同功能和目的且独立运行的企业信息系统联合起来。

其中,面向(19)的集成模式强调处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逻辑,与核心业务逻辑相分离,并通过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协作共同完成某项业务功能。

 
  A.  数据
  B.  接口
  C.  过程
  D.  界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企业应用集成的方式和特点。

  企业应用集成通过采用多种集成模式,构建统一标准的基础平台,将具有不同功能和目的而又独立运行的企业信息系统联合起来。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集成模式有三种,分别是面向信息的集成、面向过程的集成和面向服务的集成。

  其中面向过程的集成模式强调处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逻辑,与核心业务逻辑相分离,并通过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协作共同完成某项业务功能。

16、电子数据交换EDI)是电子商务活动中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以下关于ED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20)。
 
  A.  EDI的实施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和协议,将商务活动中涉及的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
  B.  EDI的实施在技术上比较成熟,成本也较低
  C.  EDI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D.  EDI主要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批发商之间的批发业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电子数据交换是电子商务活动中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EDI的实施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和协议,将商务活动中涉及的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

  EDI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EDI主要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批发商之间的批发业务;

  EDI的实施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是实施EDI需要统一数据格式,成本与代价较大。

 

17、用户文档主要描述所交付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下列文档中,(21)属于用户文档

 
  A.  需求说明书
  B.  系统设计
  C.  安装文档
  D.  系统测试计划

【答案】C

【解析】

       用户文档:主要描述所交付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不关心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用户文档是了解系统的第一步,它可以让用户获得对系统准确的初步印象

  用户文档至少应该包括下述5方面的内容。

  ①功能描述:说明系统能做什么。

  ②安装文档:说明怎样安装系统以及怎样使系统适应特定的硬件配置

  ③使用手册:简要说明如何着手使用这个系统(通过丰富的例子说明.怎样使用常用的系统功能,并说明用户操作错误是怎样恢复和重新启动的)。

  ④参考手册:详尽描述用户可以使用的所有系统设施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并解释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出错信息的含义

        (对参考手册最主要的要求是完整,因此通常使用形式化的描述技术)。

  ⑤操作员指南(如果需要有系统操作员的话):说明操作员应如何处理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系统文档:是从问题定义需求说明验收测试计划这样一系列和系统实现有关的文档。

  描述系统设计、实现测试的文档对于理解程序和维护程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8、配置项是构成产品配置的主要元素,其中(22)不属于配置项
 
  A.  设备清单
  B.  项目质量报告
  C.  源代码
  D.  测试用例

【答案】A

【解析】

  配置项是构成产品配置的主要元素,配置项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1) 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和测试用例等;

  (2) 属于项目管理机构支撑过程域产生的文档:如工作计划项目质量报告项目跟踪报告等。

  这些文档虽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所以设备清单不属于配置项。

 

20、—个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通常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下关于需求变更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23)
  A.  所有需求变更必须遵循变更控制过程
  B.  对于未获得核准的变更,不应该做变更实现工作
  C.  完成了对某个需求的变更之后,就可以删除或者修改变更请求的原始文档
  D.  每一个集成的需求变更必须能追溯到一个经核准的变更请求

【答案】C

【解析】

  —个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通常是会发生变化的。在进行需求变更时,可以参考以下的需求变更策略:

  (1) 所有需求变更必须遵循变更控制过程

  (2) 对于未获得批准的变更不应该做设计和实现工作

  (3) 变更应该由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决定实现哪些变更;

  (4) 项目风险承担者应该能够了解变更数据库的内容

  (5) 决不能数据库中删除或者修改变更请求的原始文档

  (6) 每一个集成的需求变更必须能跟踪到一个经核准的变更请求

21、以下关于需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4)。
 
  A.  需求管理是一个对系统需求及其变更进行了解和控制的过程
  B.  为了获得项目,开发人员可以先向客户做出某些承诺
  C.  需求管理的重点在于收集和分析项目需求
  D.  软件开发过程是独立于需求管理的活动

【答案】A

【解析】

  需求管理:是一个对系统需求变更了解控制的过程。需求管理过程需求开发过程相互关联

  当初始需求导出同时启动了需求管理计划,一旦形成了需求文档的初稿需求管理活动就开始了

  关于需求管理过程域内的原则和策略,可以参考:

  ①需求管理的关键过程领域不涉及收集和分析项目需求,而是假定已收集了软件需求,或者已由更高一级的系统给定了需求

  ②开发人员在向客户以及有关部门承诺某些需求之前,应该确认需求约束条件风险偶然因素假定条件等。

  ③关键处理领域同样建议通过版本控制变更控制来管理需求文档

 

22、(25) 方法以原型开发思想为基础,采用迭代增量式开发,发行版本小型化,比较适合需求变化较大或者开发前期对需求不是很清晰的项目。
 
  A.  信息工程
  B.  结构化
  C.  面向对象
  D.  敏捷

【答案】D

【解析】

  敏捷方法以原型开发思想为基础,采用迭代增量式开发,发行版本小型化,比较适合需求变化较大或者开发前期对需求不是很清晰的项目。

posted @ 2020-07-14 22:37  NOT_COPY  阅读(3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