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史蒂芬·柯维(美)

感想

      看到《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书名  感觉讲的是那种 通过习惯的养成来对个人时间做精细化管理。发现完全不是,所以看完书后某名的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惊喜。这本书可以说是现代版《易筋经》,金庸小说里面的最佳内功心法。

    书的核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下面就说说几个 感悟点

        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 我们从生下来 就开始依赖父母  依赖环境  才能得以生存下来, 从认知的角度来讲的话  应该是 在感知世界  感知外界的一个阶段。独立期——当我们到二十几岁 的时候,开始独自生活 , 这 也是三观逐步形成阶段,你会考虑  人活着的意义,人在世界是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什么是真善美  。还记得哲学的那三个问题吗。你来自哪里 ? 你要干什么? 你要去哪里?想的问题越来越多  我们的认知也逐步支离破碎, 这个时候 你会反过来  开始寻找真实的自己。 世界太复杂,我还是先搞懂  自己吧, 你会开始去感受 自己 ,感受自己的喜  、怒、哀、乐。 互赖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来不可能独立生活。这时候 你会去深思探索   自己和他人、自然 间的关系,你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你会珍惜生命中遇到的人、你会你会关注花花草草、关注......。

      一个人的成功之本是基本素养 (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还是个人魅力 (如、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

       作者的观点认为基本素养是首选,然后才是个人魅力。我基本赞同作者的态度,但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基本素养和 个人魅力 其实是相辅相成 互相影响的关系,有时候 很难 分开,比如 有勇气可嘉的这类人 其实 在性格上 应该算是比较外向的人,诚信的人社会形象当然好。你也可以反过来想,当你竖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时那你就要 反过来 注意养成 诚信 ,公正等这些基本素养。只不过 结果导向 这种做法 难度太大了,当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都形成时 是很难改变的,要改变的话 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 基本素养才是 一教育系统应该首要关注的。
     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我们都想得到对方的了解和认可,人的本性都是如此。大部分人 有着极强的欲望想赶紧得到认可,会击破的展示个人。但是 他们从来没想过对方的感受 或者从来不换位思考,不问问 别人愿不愿意  接受你发出的信息。这种情况 往往会带来抵触心理,效果特别差。正确的做法应该 是先去了解 对方,了解对方的需求、只有满足了 别人的需求, 别人才会主动了解你。这种情况肯定 会比被动了解你的状况 好很多。
  
  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外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自我意识: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想象力:超越现实而在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另外一个自己 来实时的观察当前的自己,这样能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作者在讲独立意志时提到了 监狱里受尽折磨的犯人最终走了出来。我在想一个人的内心得强大到什么程度 才能不让外界的刺激控制了自己...。不管怎样  当一个人收到外界刺激时 一定得记住  你得回应有自由选择。 
 
 
 

内容简介

 

 

     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全面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或基础)。诸如:
亟须重新探索自我,培养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 光是事业成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  书中的好多原则,与在中国国内目前如火如茶的“卡耐基训练”的某些原则正相吻合

金句摘取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许多人在生死关头也会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们突然接受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比如丈夫、妻子、父母、主管或领导。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生理发育成熟不表示智力或情感也同样成熟,反之,生理缺陷并不代表智力或情感发育不足。

你强迫别人按你的意志行事,结果却发现你们的关系变得空洞无物;反过来,如果你能用时用心经营人际关系,就能赢得信任与合作,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你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吗?你能描述现在的心情吗?你现在精神状态如何?再想一想你的头脑是怎样工作的,它反应灵敏吗?是不是正在为这个心理实验的目的而疑惑?

 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而动物则缺乏这种自我意识( Self-awareness )的能力,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

 

人性的三种“决定论。

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

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

我昨日的选择决定了今日的我”的观念,才可能说“我有权另做选择”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我只能这样做。”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错不在我”的做法本身就证明了你是个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受害者,自然更谈不上影响对方。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迁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
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而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以家庭为中心的人,
以金钱为中心的人,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
以名利为中心的人,
以享乐为中心的人,
人应该有信念为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

发展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力量,

保持冷静和客观,

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

这样才能平衡人生,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有人说,爱人之前,必须先爱自己。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

 

 

 

 

posted on 2019-02-23 21:56  木色小罗  阅读(4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

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