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

1.redux工作流程?
redux将整个应用状态储存到一个叫store的地方,组件通过dispatch派发action后,通过订阅store中的state来更新试图
2.vue,react区别?
 
1.因为react使用虚拟dom技术,它会先在内存中计算出变更的最小集合(差异化渲染),然后再进行DOM渲染,使得react在性能方面表现卓越,尤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情况下表现更为出色
2.拥有大量第三方库和插件,帮助开发者简化复杂操作,比如:redux,react router,axios
3.React组件化模式相对于Vue略显复杂,虽然react非常灵活,,但是不同开发者也会有不同的组件管理方式,导致react代码阅读不易
4.Vue易学易用,组件化架构非常清晰每个组件处理自己的 逻辑且单一的功能
5.Vue的组件化架构在实际操作中较为灵活,受限于这一点Vue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情况下可能会存在性能问题,Vue的一些特性被开发者滥用可能会导致代码允许速度远远慢于react
3.移动端适配
import {Dimensions} from 'react-native'
const screenWidth = Math.round(Dimensions.get('window').width)
const screenHeight = Math.round(Dimensions.get('window').height)
4.时间戳
function formattedDate(dateStr: string) {
  return dateStr.substring(0, 4) + '-' + dateStr.substring(4, 6) + '-' + dateStr.substring(6, 8)
}
5.数组与对象转换处理
6.国际化适配
1.安装i18n
npm i react-i18next i18next --save
2.在src文件夹下创建locales文件夹,并创建zh.json和en.json文件
zh文件:
  {
    "translation": {
      "Welcome to React": "欢迎使用 React"
    }
  }
en文件:
 {
   "translation": {
      "Welcome to React": "Welcome to React"
    }
  },

3.在src文件夹下创建 includes文件夹,并创建i18n.js文件

import i18n from "i18next"
import { initReactI18next } from "react-i18next"
import zh from '../locales/zh'
import en from '../locales/zh'

const resources = {
  en,
  zh
}

i18n
  .use(initReactI18next)
  .init({
    resources,
    lng: "zh", // 默认语言
    fallbackLng: "zh",// 切换语言失败时默认语言
    interpolation: {
      escapeValue: false
    }
  })

export default i18n
 
4.在index.js    import "./includes/i18n"
5.在需要使用翻译的组件中   
import { useTranslation } from 'react-i18next'

function App () {
  const { t, i18n } = useTranslation()
  // 修改语言
  const changeLangage = () => {
    i18n.changeLanguage(i18n.language === "zh" ? "en" : "zh")
  }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h1>{t("Welcome to React")}</h1>
      <button onClick={changeLangage}>切换语言</button>
    </div>
  )
}

export default App
移动端适配方案   
1.响应式布局,通过@media实现一套html配合多套css实现配套
2.通过rem或者vw,vh等实现不同的设备有相同的比例进而实现适配
   
http协商缓存和强缓存
强缓存:
当浏览器查询缓存时,可以不需要通过服务器,直接通过强制缓存查找是否存在本地缓存。
通过响应头cache-control中max-age(强缓存时间周期)等指令进行控制
协商缓存:
在缓存过期的情况下,客户端和服务端协商,确认客户端缓存是否需要更新。
通过响应头etag于last-modified进行控制。
它每次发送请求时,需要进行缓存新鲜度校验,如果资源过旧,将直接从响应中获取,否则从客户端缓存中进行获取,新鲜度校验通过请求头if-none-match于响应头etag进行对比,或者请求头if-modified-since与响应头last-modefind进行对比

 

首页白屏解决方案
根源:
需要渲染的东西太多,忙不过来
性能分析工具:
performance分析白屏原因
解决思路一:
组件太多:你组件再多,但是一个用户只能看到那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先去渲染那些对用户的体验比较重要的组件,将这些组件作为首先要渲染的组件,也就是说它出现在渲染的第一帧,再去安排其他组件。虽然渲染时间不变,但是用户的感知不一样
脚本

 

React为什么存在hook?
解决组件之间状态共享的问题:在传统的 React 组件中,状态通常是通过组件的层次结构进行传递和共享的。这种方式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可能会导致组件结构嵌套过深,代码可读性和维护性较差。Hooks 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管理状态,允许在函数组件中使用状态和副作用,从而减少了组件的嵌套层次。

提高代码的复用性:Hooks 使得函数组件能够更方便地复用状态逻辑和副作用处理逻辑。通过将相关的逻辑提取到自定义的 Hook 中,可以在多个组件中共享和重复使用这些逻辑,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更好的代码组织和可读性:Hooks 鼓励将相关的状态和行为封装在一起,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和易于理解。通过使用自定义 Hook,可以将逻辑分组,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与函数组件的生态系统更好地集成:React 的生态系统中有许多与函数组件配合使用的库和工具。Hooks 的设计与函数组件的工作方式更加契合,使得这些库和工具能够更容易地与 React 集成
单页面应用(spa)和多页面应用(mpa)区别?
单页面应用:
只在web页面初始化时,加载相应的HTML,js,css等,一旦页面加载完成,就不会因为用户的操作,而进行页面的重新加载或跳转
为什么能看到不同的页面?
归功于路由机制,通过监听路由的变化,实现HTML内容变化,从而动态实现UI与用户交互
优点?
用户导航会实时加载页面的部分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切换页面的时候,白屏的一些现象
缺点?
首屏加载慢,初次加载时资源会统一全部加载
由于所有内容都在一个页面中动态替换显示,所以在SEO上有着天然的弱势

多页面应用:
为每个页面创建一个独立的html文件应用。每次用户在mpa中导航到不同页面时,都会通过服务器加载一个新的页面
优点:
更好的SEO:由于每个页面都是独立的HTML文件,搜索引擎可以更容易的对每个页面进行索引和优化
页面加载快:由于只需要加载当前需要页面,MPA可以更快的加载页面,特别时较慢的网络连接上
缺点:
用户体验较差:对于每个页面之间切换,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因此会导致页面闪烁,白屏等待时间较长问题
多次重复渲染:每次导航hi重新渲染整个页面,这会增加整体页面的负载和性能开销
                                                                                     
Redux源码
get和post区别?
1.get通过url传递参数,post通过url和request body传递
2.get请求跨域缓存,post不能(cache-control经测试无法缓存)
3.get只能进行url编码,post传输的编码方式很多
4.get请求参数会保存在浏览器历史中,post不会
5.get传递参数上限是2k,post没有限制
为什么会出现跨域?如何解决?
原因:浏览器同源策略
解决:
1.nginx反向代理:架设一台nginx服务器,对外提供一个5000端口,把/路径映射到3000端口的web服务上,再把/api路径映射到4000端口的API服务器上,这样一来,页面访问的地址和API请求地址就同域了
2.搭建bff层:在3000端口的WEB服务上,直接暴露接口,页面所有请求都集中到这个服务上,再由这个服务代为转发,这样页面地址和API请求就同域了

 

posted @ 2024-03-26 13:08  木木的奇奇  阅读(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