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发在公司论坛的文章,里面那个算式的计算过程。让我明确了项目延期的原因,而且明确了个人效能方面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它可不是那种被称为鸡汤文的计算所能相比的,耐心看完它吧。-- 首先阐述我关于项目变更的几个观点: 1.项目变更的核心运算数据是工时数,而不是工作日。
尽管终于的结果是一张变动后的时间表。 2.项目变更的一个重要測算数据来源是该项目在研发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占空比。 一个有效的项目变更一定是基于MA(CMMI过程域之中的一个 Measurement Analysis)的结果。它根据了研发队伍的一些基础性数据,并结合项目的既有执行数据和剩余功能点工时预估得到的一个较精确的预估值。
MA不仅要统计功能点的完毕情况和消耗的工时数,还要统计研发人员实际在这个项目中实际投入的工时比例。也就是占空比(一天中项目A投入的工时数/8)。
由于研发人员往往同一时候在做多个项目,占空比概念的引入,导致了基于工作日的进度评估是失效的。
必须综合剩余工时数和占空比进行測算。 有时候一个项目变更測算得到的结果看起来会很糟糕,工期延期很久。可是,从上述视角看去,这个变动仍然可能是合理的,占空比的变化对工期的影响是很显著的。比方:第一次项目变更延期30个工作日,可是实际是依照70%的占空比測算的。假设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其它项目的干扰,你仅仅能投入20%的占空比。那么,延期时间结束。即便你在第二轮项目变更期可以将占空比提升至33%,则做第二轮项目变更时,即便不考虑工作量的变动。你至少还要补回
(30*70%-30*20%)/33%=45个工作日
来完毕原本计划在第一轮项目变更期所要完毕的工作量。很可观的数字。对不正确? 占空比对工期的影响,给我们两个启发: 1.对于PM而言。尽可能对手下的研发人员专人专用,否则产生的项目延期可能会超出你的预估。 2.研发人员必须依照预设的占空比。将工时投入指定项目。否则项目的延期相同会很显著。 借用昨天中午大屏幕的那句话做结尾:时间投入在哪里,你的运行就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