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 Inside I - 五年后的软件界
业界趋势分析及对应的技术战略
张大磊 Ray Zhang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当微软发布Windows3.1操作系统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它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软件公司,但是现在微软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公司吗?很难这样说,因为经过重组后所有传统软件部门全部加入Business Division,另外又成立了Platform and Online Service Division和Entertainment& Devices Division,后两个部门去年赚了一半的利润。时间能改变的东西很多,所以如果能有对未来更好地把握,不管是对创业者选择方向、对成熟公司制定战略,还是对从业人员职业规划,都有裨益。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思故我在,我在需交流,希望能把我对这个业界趋势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再看看国内,个人以为国内的软件业界有点畸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系统集成商SI比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更强势的国度,而且中国有很多做着SI的事还以为自己是ISV的公司。从大面上看来,SI靠关系出单,ISV靠技术打市场,所以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国外巨头的不断渗透,部分SI必须通过对自己项目或解决方案的总结慢慢转向成为研发产品的ISV,最终SI会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精通领域知识或者有深厚的行业积累;而ISV必须苦练内功完成由江湖草莽向知识型高科技企业的转变,会有专人去紧跟趋势做新技术,专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和摸索前所未有的业务模式;ISV也需要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卖license或者做Trail-Shareware。所以如果现在要成立一个拉单子做项目的小软件公司,长大的机会会更加小。不管是SI还是ISV,都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体会适者生存的残酷。唯有成功转型者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有机会走出本土市场,具备世界级的竞争力。何者为适者?做有潜力的市场、雇有潜力的人、用有潜力的技术的公司。
未来的市场、技术会有什么变化呢?人员应该怎样准备呢?
第一,运算资源还是会继续遵守摩尔定律,十几个月运算性能翻一番。当然有人可能会提到坊间流传的比尔定律(摩尔定律×Windows新版本=常数),这并不是说视窗恶贯满盈,而是反映了微软的一个基本原则:尽量利用摩尔定律带来的便利。很多人抱怨新版本.NET类库的臃肿与Vista的执行效率,但没有想想放在应用程序生命周期(ALM)中这才是开始,也许5年后还有人在用Vista,正如现在还有人在用Windows98,如果Vista从设计开始就盯着刚上线就在当前硬件条件下跑的飞快,那之后若干年的计算能力改进就会被浪费。同样,ISV在研发软件的时候一定要规划好ALM,尽量利用摩尔便利,尽量使用新技术,免得应用还没做出来就已经新人变老人,过一两年就老的不行了需要马上升级做新版本疲于奔命了。关于运算资源,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在这一代架构中单个CPU核的主频增长已经基本到达极限,要增加运算性能只能靠多核、多CPU。对ISV/SI来讲,很多人没有以上到这一点带来的重要问题:现在很多应用不是基于多核的!微软在VC++2008中最显著的更新之一就是增加了一堆并行计算的API、并行编译支持,在LINQ,函数计算等方面都在做并行的东西,因为未来的应用就是这个局面。目前的大多数开发人员都需要在多线程、并行计算方面补充基础知识,因为尽管包括微软在内的厂商都在努力,但在Compiler层面解决的问题并不是runtime的全部。现在高性能并行运算的扩展势头非常迅速,这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第二,非PC设备如智能手机等正在变得聪明、变得强大、变得普及。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能将中国大多数的PC计算迁移到移动联通手机上来,必将成为下一个微软。没有人能预料比PC多几十倍的计算设备潜力有多大。随着PC软件的发展进入一个巅峰,百尺竿头再进一步难度加大,而非PC计算设备行业的ISV面临着更大的机会和更少的竞争对手。目前已经有一些PC软件商给自己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中加入移动设备支持,但还是屈指可数的几家。除了智能设备之外,嵌入式设备也在屏蔽底层实现抽象访问依赖降低编程门槛,形成产业布局,在小到电子表大到智能机器人和卫星的各个场合攻城略地。这些都将是开公司找工作的好方向。
第三,带宽在不断增加。这个看似不大的改变也将带来深刻的变革。带宽变大将带来网络上的过路费降低车流增加,更丰富的应用如视频会议等将涌现。但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比起由此引发的整体业界由C/S变B/S的趋势来算不了什么。我们并不是说应用程序由C/S变B/S,而是说计算资源正在集中。现在我们人手一台PC,有CPU有硬盘有内存,每天24小时多少在开机多少在高负荷运转?多少人嫌慢多少人丢数据多少人买一条条的内存?因为原材料是有限的珍贵的,所以为了迎接以后更大规模的运算,运算资源应当尽可能集中尽可能高效运转,正如家家水窖到水库自来水管般完成C/S到B/S的转变。这也就是微软和Google各自买地买水库修建自己多个足球场大小超级计算中心的初衷,随着资源的集中化,软件的按订阅租用将变得普遍,这一切都是以带宽的增长为基础的。软件公司和架构师也需要考虑在自己下一代产品中如何利用到带宽带来的便利,传统软件公司也需要考虑象互联网公司一样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
第四,软件与服务的结合将迫使ISV重新站队。S+S并不象SOA,Web2.0那样听一下试一下炒一下也无伤大雅,而会决定软件企业的生死,包括微软在内。以后很多的软件将不再直接定制后部署给用户,随着整个软件业界完成由作坊向流水线的转变,会采取如下的流程:一些ISV做研发,研发后的可以on-premise部署也可以被host,研发完成后交付提供基础软硬件的Hosting公司提供服务,由专业服务计费、授权公司提供类似SLPS、用户行为分析规划的公司,由另一些hosting服务的系统集成商来composite五花八门的服务,供最终用户使用,同时有咨询与市场研究公司研究趋势。整个软件业界也会从此协作分工,正如传统行业一样,基本结束垂直领域竞争,各司其职水平高度竞争垂直高度合作,通过专业分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整体利润。几十年前医疗行业如果有人听说这样的场景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有研发药品的厂家,有医药经销公司卖给医院和药店,再通过个性化的诊断composite一张处方给最终用户,但现在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就应该这样,已经基本没有药厂直接卖给患者,医院也彻底和药厂结束了无序竞争。S+S的到来是软件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带来站队洗牌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机会。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寻求能透彻理解S+S战略并能从架构角度重新设计符合趋势的软件。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包括很多微软内部天天宣讲S+S的人,没有透彻理解这个战略的历史重要性,仅以为是个空洞的口号。个人觉得近年来在SOA理念层面微软由领跑者变成了落后于竞争对手,但这只是棋局中的一步,最终的目标就是在S+S中取胜,在这一点上微软是领先的。在Architect Inside系列中我会专门写一篇短文从实践角度阐述一下对S+S的理解。
第五,数字化与虚拟化加剧。随着机械工业化和电子化基本完成,数字化将全面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将会发生变化,同时带来丰厚实惠的数字经济。为了降低硬件和维护成本,虚拟化将承担越来越多的任务。包括服务器虚拟化、终端虚拟化、虚拟化集群成云、虚拟现实等多个层面。目前认识到数字化的公司和个人不少,但认识到虚拟化的却不多,从投身新产业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方向。从Single Server到SoftGrid Virtulization到Grid Computing到Cloud到足球场,更高层级的计算能力将带来更大范围的服务提供控制权和实现更大野心的能力,也将成为S+S队列中hosting厂商搭建基础设施和研发ISV设计软件架构经常考虑的问题。
以上的五点是全球的趋势,而且可以看出五个趋势之间是互相密切关联的。作为中国的软件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更强的挑战。大家越来越清楚,基础的制造业顶峰已隐约可见,服务业随着计划生育带来劳动力的减少已难与印度越南竞争,中国复兴必须要领衔有高度竞争力的低能耗低单位成本高利润产业,信息产业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政府支持和巨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从业人员终将从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发达国家,中国软件企业终将开始建设符合自己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更高层级的设计工具、行业规范、一体化的产学研,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终将摒弃自卑与浮躁建立世界一流的自信心和团队创造精神。如今很多人抱怨新东西越多越快,也有很多人年纪轻轻知道一些就挂牌伪装专家,很多人不愿意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准备三十以后转型转行,这个现象会在近十年内得到改观。在中国软件企业深刻参与全球竞争、走出国门的同时,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有更多有胆有识的兄弟姐妹以持续的激情和热爱投身于此,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按照自己的需求细心深入钻研需要用到的各种技术,去芜存菁,吸收别人的长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自己的智慧创造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软件与服务,抛弃自视清高,积极开放合作,此时国内的高端咨询等利润优厚的市场也将成熟。
弄潮儿向潮头立,请拥抱未来吧!
posted on 2007-12-14 10:45 Ray Zhang 阅读(6861) 评论(4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