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红黑树(二)
寻找节点后继
对于一棵二叉查找树,给定节点t,其后继(树种比大于t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找到:
- t的右子树不空,则t的后继是其右子树中最小的那个元素。
- t的右孩子为空,则t的后继是其第一个向左走的祖先。
后继节点在红黑树的删除操作中将会用到。
TreeMap中寻找节点后继的代码如下:
// 寻找节点后继函数successor()
static <K,V> TreeMap.Entry<K,V> successor(Entry<K,V> t) {
if (t == null)
return null;
else if (t.right != null) {// 1. t的右子树不空,则t的后继是其右子树中最小的那个元素
Entry<K,V> p = t.right;
while (p.left != null)
p = p.left;
return p;
} else {// 2. t的右孩子为空,则t的后继是其第一个向左走的祖先
Entry<K,V> p = t.parent;
Entry<K,V> ch = t;
while (p != null && ch == p.right) {
ch = p;
p = p.parent;
}
return p;
}
}
remove()
remove(Object key)
的作用是删除key
值对应的entry
,该方法首先通过上文中提到的getEntry(Object key)
方法找到key
值对应的entry
,然后调用deleteEntry(Entry<K,V> entry)
删除对应的entry
。由于删除操作会改变红黑树的结构,有可能破坏红黑树的约束条件,因此有可能要进行调整。
getEntry()
函数前面已经讲解过,这里重点放deleteEntry()
上,该函数删除指定的entry
并在红黑树的约束被破坏时进行调用fixAfterDeletion(Entry<K,V> x)
进行调整。
由于红黑树是一棵增强版的二叉查找树,红黑树的删除操作跟普通二叉查找树的删除操作也就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是红黑树在节点删除之后可能需要进行调整。现在考虑一棵普通二叉查找树的删除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情况:
- 删除点p的左右子树都为空,或者只有一棵子树非空。
- 删除点p的左右子树都非空。
对于上述情况1,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直接将p删除(左右子树都为空时),或者用非空子树替代p(只有一棵子树非空时);对于情况2,可以用p的后继s(树中大于x的最小的那个元素)代替p,然后使用情况1删除s(此时s一定满足情况1,可以画画看)。
第一步:将红黑树当作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节点删除。
这和"删除常规二叉查找树中删除节点的方法是一样的"。分3种情况:
① 被删除节点没有儿子,即为叶节点。那么,直接将该节点删除就OK了。
② 被删除节点只有一个儿子。那么,直接删除该节点,并用该节点的唯一子节点顶替它的位置。
③ 被删除节点有两个儿子。那么,先找出它的后继节点;然后把“它的后继节点的内容”复制给“该节点的内容”;之后,删除“它的后继节点”。在这里,后继节点相当于替身,在将后继节点的内容复制给"被删除节点"之后,再将后继节点删除。这样就巧妙的将问题转换为"删除后继节点"的情况了,下面就考虑后继节点。 在"被删除节点"有两个非空子节点的情况下,它的后继节点不可能是双子非空。既然"的后继节点"不可能双子都非空,就意味着"该节点的后继节点"要么没有儿子,要么只有一个儿子。若没有儿子,则按"情况① "进行处理;若只有一个儿子,则按"情况② "进行处理。
第二步:通过"旋转和重新着色"等一系列来修正该树,使之重新成为一棵红黑树。
因为"第一步"中删除节点之后,可能会违背红黑树的特性。所以需要通过"旋转和重新着色"来修正该树,使之重新成为一棵红黑树。
基于以上逻辑,红黑树的节点删除函数deleteEntry()
代码如下:
// 红黑树entry删除函数deleteEntry()
private void deleteEntry(Entry<K,V> p) {
modCount++;
size--;
if (p.left != null && p.right != null) {// 2. 删除点p的左右子树都非空。
Entry<K,V> s = successor(p);// 后继
p.key = s.key;
p.value = s.value;
p = s;
}
Entry<K,V> replacement = (p.left != null ? p.left : p.right);
if (replacement != null) {// 1. 删除点p只有一棵子树非空。
replacement.parent = p.parent;
if (p.parent == null)
root = replacement;
else if (p == p.parent.left)
p.parent.left = replacement;
else
p.parent.right = replacement;
p.left = p.right = p.parent = null;
if (p.color == BLACK)
fixAfterDeletion(replacement);// 调整
} else if (p.parent == null) {
root = null;
} else { // 1. 删除点p的左右子树都为空
if (p.color == BLACK)
fixAfterDeletion(p);// 调整
if (p.parent != null) {
if (p == p.parent.left)
p.parent.left = null;
else if (p == p.parent.right)
p.parent.right = null;
p.parent = null;
}
}
}
上述代码中占据大量代码行的,是用来修改父子节点间引用关系的代码,其逻辑并不难理解。下面着重讲解删除后调整函数fixAfterDeletion()
。首先请思考一下,删除了哪些点才会导致调整?只有删除点是BLACK的时候,才会触发调整函数,因为删除RED节点不会破坏红黑树的任何约束,而删除BLACK节点会破坏规则4。
跟上文中讲过的fixAfterInsertion()
函数一样,这里也要分成若干种情况。记住,无论有多少情况,具体的调整操作只有两种:1.改变某些节点的颜色,2.对某些节点进行旋转。
上述图解的总体思想是:将情况1首先转换成情况2,或者转换成情况3和情况4。当然,该图解并不意味着调整过程一定是从情况1开始。通过后续代码我们还会发现几个有趣的规则:a).如果是由情况1之后紧接着进入的情况2,那么情况2之后一定会退出循环(因为x为红色);b).一旦进入情况3和情况4,一定会退出循环(因为x为root)。
删除后调整函数fixAfterDeletion()
的具体代码如下,其中用到了上文中提到的rotateLeft()
和rotateRight()
函数。通过代码我们能够看到,情况3其实是落在情况4内的。情况5~情况8跟前四种情况是对称的,因此图解中并没有画出后四种情况,读者可以参考代码自行理解。
private void fixAfterDeletion(Entry<K,V> x) {
while (x != root && colorOf(x) == BLACK) {
if (x == leftOf(parentOf(x))) {
Entry<K,V> sib = rightOf(parentOf(x));
if (colorOf(sib) == RED) {
setColor(sib, BLACK); // 情况1
setColor(parentOf(x), RED); // 情况1
rotateLeft(parentOf(x)); // 情况1
sib = rightOf(parentOf(x)); // 情况1
}
if (colorOf(leftOf(sib)) == BLACK &&
colorOf(rightOf(sib)) == BLACK) {
setColor(sib, RED); // 情况2
x = parentOf(x); // 情况2
} else {
if (colorOf(rightOf(sib)) == BLACK) {
setColor(leftOf(sib), BLACK); // 情况3
setColor(sib, RED); // 情况3
rotateRight(sib); // 情况3
sib = rightOf(parentOf(x)); // 情况3
}
setColor(sib, colorOf(parentOf(x))); // 情况4
setColor(parentOf(x), BLACK); // 情况4
setColor(rightOf(sib), BLACK); // 情况4
rotateLeft(parentOf(x)); // 情况4
x = root; // 情况4
}
} else { // 跟前四种情况对称
Entry<K,V> sib = leftOf(parentOf(x));
if (colorOf(sib) == RED) {
setColor(sib, BLACK); // 情况5
setColor(parentOf(x), RED); // 情况5
rotateRight(parentOf(x)); // 情况5
sib = leftOf(parentOf(x)); // 情况5
}
if (colorOf(rightOf(sib)) == BLACK &&
colorOf(leftOf(sib)) == BLACK) {
setColor(sib, RED); // 情况6
x = parentOf(x); // 情况6
} else {
if (colorOf(leftOf(sib)) == BLACK) {
setColor(rightOf(sib), BLACK); // 情况7
setColor(sib, RED); // 情况7
rotateLeft(sib); // 情况7
sib = leftOf(parentOf(x)); // 情况7
}
setColor(sib, colorOf(parentOf(x))); // 情况8
setColor(parentOf(x), BLACK); // 情况8
setColor(leftOf(sib), BLACK); // 情况8
rotateRight(parentOf(x)); // 情况8
x = root; // 情况8
}
}
}
setColor(x, BL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