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C/C++编程指南总结(九)—— 类的构造、析构与赋值函数
1. 引入
每个类只有一个析构函数和一个赋值函数,但可以有多个构造函数(包含一个拷贝构造函数,其它的称为普通构造函数)。对于任意一个类 A,如果不想编写上述函数,C++编译器将自动为 A 产生四个缺省的函数,如
A(void); // 缺省的无参数构造函数
A(const A &a); // 缺省的拷贝构造函数
~A(void); // 缺省的析构函数
A & operate =(const A &a);// 缺省的赋值函数
“缺省的拷贝构造函数”和“缺省的赋值函数”均采用“位拷贝”而非“值拷贝”的方式来实现,倘若类中含有指针变量,这两个函数注定将出错。
String 的结构:
class String
{
public:
String(const char *str = NULL); // 普通构造函数
String(const String &other); // 拷贝构造函数
~ String(void); // 析构函数
String & operate =(const String &other); // 赋值函数
private:
char *m_data; // 用于保存字符串
};
2. 构造函数的初始化表
初始化表位于函数参数表之后,却在函数体 {} 之前。这说明该表里的初始化工作发生在函数体内的任何代码被执行之前。
构造函数初始化表的使用规则:
- 如果类存在继承关系,派生类必须在其初始化表里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如:
class A
{
…
A(int x); // A 的构造函数
};
class B : public A
{
…
B(int x, int y);// B 的构造函数
};
B::B(int x, int y): A(x) // 在初始化表里调用 A 的构造函数
{
…
}
- 类的 const 常量只能在初始化表里被初始化,因为它不能在函数体内用赋值的方式来初始化。
- 类的数据成员的初始化可以采用初始化表或函数体内赋值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效率不完全相同。
- 非内部数据类型的成员对象应当采用第一种方式初始化,以获取更高的效率。
如下:类 B 的构造函数在函数体内用赋值的方式将成员对象 m_a 初始化。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条赋值语句,但实际上 B 的构造函数干了两件事:先暗地里创建 m_a对象(调用了 A 的无参数构造函数),再调用类 A 的赋值函数,将参数 a 赋给 m_a。
- 非内部数据类型的成员对象应当采用第一种方式初始化,以获取更高的效率。
B::B(const A &a)
: m_a(a)
{
…
}
B::B(const A &a)
{
m_a = a;
…
}
-
- 对于内部数据类型的数据成员而言,两种初始化方式的效率几乎没有区别,但后者的程序版式似乎更清晰些。
3. 构造和析构的顺序
- 构造从类层次的最根处开始,在每一层中,首先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成员对象的构造函数。析构则严格按照与构造相反的次序执行,该次序是唯一的,否则编译器将无法自动执行析构过程。
- 成员对象初始化的次序完全不受它们在初始化表中次序的影响,只由成员对象在类中声明的次序决定。这是因为类的声明是唯一的,而类的构造函数可以有多个,因此会有多个不同次序的初始化表。如果成员对象按照初始化表的次序进行构造,这将导致析构函数无法得到唯一的逆序。
4. 拷贝构造与赋值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只能被已经存在了的对象调用。要注意区分调用的是拷贝构造函数还是赋值函数。
String a(“hello”);
String b(“world”);
String c = a; // 调用了拷贝构造函数,最好写成 c(a);
c = b; // 调用了赋值函数
5. 如何在派生类中实现类的基本函数
-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应在其初始化表里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
- 基类与派生类的析构函数应该为虚(即加 virtual 关键字)。
- 在编写派生类的赋值函数时,注意不要忘记对基类的数据成员重新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