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回忆录

        高中之前听说过奥赛,不知道是啥。文化课水平还行,人生理想偏向学文,每天思考家国大事。初三寒假参观了一次衡中,正赶上期末考试Day2,不知道东食堂只知道中食堂和西食堂感觉挺高端,宿舍内务不如母校龙泉。毕竟不愿意去糖衣,所以当时就达成了口头招生协议。理科夏令营之前刚经历人生的一连串重大打击魂不守舍,本来可以学完的高一课程也中断了。当时的班主任就是老吕,NOI2016还没开始教练正忙,所以基本见不到人都是隔壁班老陶来管。夏令营好像考得一般,分最低的一科就是信息,但是初中考虑过数理化竞赛估计都不是很适合(没那个脑子更没那个兴趣),又问了健哥生物奥赛需要解剖果断再见,看起来只有信息可以选了。和家长讨论奥赛的事情,告诉他们我只要学了就不可能选择中途退赛,而且很可能一生从事相关行业;他们显然没当回事,估计听都没认真听。最后登记的奥赛意向是信息-信息-信息,夏令营结束后仍旧在痛苦中沉浸了整个暑假,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就开学了。

        我的第一个班级是763,数生信竞赛班,班主任正是夏令营隔壁班的数奥教练老陶。班上有20个女生,可是学信息的只有两个,我是76310而lyy是76305。班上另一个OIer是我私交甚厚的初中同学myx,其他OIer都不是很熟悉。第一个月很惶然,除了假期里延续来的痛苦也很担心哪里出错,又渴望证明自己又深感现实严峻,只有每次走进日新楼11机房的时候浑身轻松。当时的OI课和733一起上,不过是入门语法,在openjudge上刷即使是对入门者来说也很水的题,水平仅仅是差不多会写代码。只在一调前后考过一次小测,大概考了个看得过去的十几名。国庆四天假在家里过得也很累,前期对质量要求过高到后期发现作业都不是很能写完,更不要说复习准备调考。去衡水的路上复习了一上午,现在想想那竟然是我在衡中做过的最全面的考前复习。一调考试全程心平气和,知识和题目也确实都简单,考完之后感觉如果这都不能拿到好成绩估计会很失望。结果有点出乎意料,拿了年级rk2级部rk1,那次的rk1并不是奥赛生。第一次考试就体验了上台发言,当时所能想到的不过是“学费可以退了”和“三个月后可以留在奥赛班了”。之后仍然是小心翼翼的一个月,期中考试年级rk5,二调考试年级rk28,三次考试都是班级rk1。从期中到二调之间物理老师请了一个月假,听代课老师讲课一直昏昏沉沉,数学更是从一调之后就学得不十分明白;现在看来问题很显然,把课下时间全部投入老师责罚重的语文和自己喜欢的文科,理科不练题甚至不写学案必定学不好,但是当时浑然不觉。二调到分班这一段时间则是公共自习都拿来看数学一本通,以我当时的水平一个线性筛都能看好几节课,代码也只能算是勉强能写出自己的意思,却盲目地投入时间,只能说缺乏经验根本不知道怎么学奥赛。NOIP2016在二调之前,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没敢去,之后听闻了达哥585分的伟大事迹。

       三个月过去成功拿到退费,纠结了一下要不要去学文,还是舍不得退赛。新的班级是755,物生信竞赛班,班主任是生奥教练周老师。班上只有十几个女生了,学OI的仍只有我和lyy。几周之后我才知道另一个竞赛班没有学OI的妹子,所以这一届只剩下我们俩。三调考试炸得很厉害,数理严重偏科直接考了个震惊所有人的rk683,75505拿了班级rk50+让各位老师同学大开眼界。同样是OIer,我原来的班长zzh就考得很好,拿到了年级rk22。第一次被吕教练单独谈话是因为文化课,感觉很奇妙。问题无非上面说的那些,分班一个月虽然很努力却没什么改善,反而差得更多,考过年级rk2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学文化课的正确方法了。三调的OI考试倒是还好,毕竟水题欢乐赛,印象中拿了个不错的成绩。从三调到期末按照教练所说“专心搞文化课”,奥赛课上当然还是学奥赛,课下都在努力刷物理题,最后成功拯救了物理,数学则从此成为痼疾。期末翻到年级rk86,OI考试倒是挂了,不过没很在意。其实OI这时候恰是开始学算法需要一些心思的时候,我当时还意识不到“提高奥赛课效率”是怎样一件重要的事情,刷题非常缓慢,水平已经和最熟练的同学有一些差距了。

       寒假里说实话没学OI,偶尔打开OJ看一看题也并不会做。每天就是没完没了的文化课作业,到开学也没敲上几行代码,不过那倒是我文化课作业完成度最高的一个假期。寒假集训也不过是一些简单算法,但是当时对我们来说还是挺困难的。这时候就又出现了困扰我几乎整个OI生涯的一个问题——背板子。其实板子不应该是背的东西,理解了本该自己写出来。但是当我还十分navie的时候,有些东西即使心中有数也写不出来;等到码力稍微提高了一些,也就是NOIP之后,又需要学习很多实在是理解不能或是需要做很多题目才能理解的东西,到头来还是只能硬背,很久之后才忽然贯通,感觉十分无奈。寒假集训所学很多都是比较板子的东西,寒假集训最后的唯一一次考试因为板子记不清几乎没拿什么分数。开学的文化课考试拿了年级rk56,奥赛班整体情况不是很好,可见没几个人像我一样傻到拿整个假期学文化课。之后的两次调考因为数学偏科分别拿了年级rk389和386,学号变成了28。OI这边考试稳定垫底,还日常因为奥赛成绩被班主任批判,反而是教练从来不因此找我。但是这时候奥赛在学的东西非常有意思,课上做题越来越顺手,现在看来这一段成绩不好主要还是缺乏考试技巧,不懂得怎样在考场上得分。

        之后是非常激动人心的HEOI2017,完全开拓了我的眼界,也深刻学习了如何正确考场得分。看到学长学姐们才意识到原来OIer可以如此炫酷,对“河北省代表队”产生了强烈的向往。这次比赛十分神奇,这之前我正处于OI非常差高考也非常差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的状态,之后却OI长足进步高考一日千里。文化课三调考试拿到年级rk73,期末又拿到rk33;这两次调考对应的OI考试也都拿到了前十,成功证明老班“奥赛不是说进步就能进步”这种奇怪理论完全不适用于OI。HEOI之后开始看学长学姐们的blog,虽然当时完全没弄懂那些比赛究竟是什么,却还是充满了向往。这个时期虽然还是没花什么课下时间来学习OI,至多也就是体育课上机,内心却一直在把重心向OI倾斜。HEOI之前就已经有几名同学在另一个机房进度更快地学习,然而对于我来说普通模式显然更为合适。

        升入高二,除了文化课任课老师一切如故,学号变成了15。从高考到NOIP可以说是我奥赛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回忆。小暑假集训有学长讲课,还有很多当时看起来很困难的测试。小学期有一多半在学文化课,达到文化课第二个巅峰rk28,终于把数学的天坑填完,一度出现没有偏科的美好景象。之后又是一周的集训,我也就是这个时候开通了自己的blog。非常神奇的是我们小学期集训之后又回去赶了三天文化课,然后参加小学期期末,考了个相当掉rating的rk146,年级主任的丧心病狂可见一斑。不过之后就是整个暑假的集训,谁会在乎文化课那些琐事?暑假很长一段时间高二都只有OIer,高三也只有奥赛生;我和lyy住的3号楼6楼只有我们两人。课上毫无顾虑地学OI,中午还可以吃着雪糕归寝,晚上也可以和大家散着步聊着天回去。寒假集训的时候我还只勉强认识几个同学,到了暑假大家却仿佛都变成了熟稔的朋友,不管做什么都心情愉快。究其原因一方面HEOI2017让我和隔壁班的很多OIer第一次有了交流,另一方面老班在教室也有意让同一门奥赛的同学坐一起,除了我的长期同桌lyy之外zzh、lc、zyf好像都和我坐过非常近的位置。偶尔有家长送西瓜来大家分,更是能开心很长一段时间。暑假里接触了很多新奇的算法,也在考试中复习了很多高一没学扎实的东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再开学迎接我们的仍旧是考假期作业的考试,rk316和原来比起来并不高,然而我也早已不是高一时全心全意学文化课的我。这时候我们和文化课老师的关系便慢慢僵化,在这一学期要迎来联赛的我们和认为高二下学期才应该主攻奥赛的他们分歧明显。二调是联赛集训前最后一次考试,要模拟上两三次,尽管如此我也只考到了rk205。二调之后离十一开始集训还有小一个月,大家心思却都不在教室里,只想着尽量跑机房。我们这时候已经从学长手里继承了致用楼机房,并且按成绩分机房;一直非常弱的我却三次调整总成绩都在前16名,侥幸在第一机房混个位置,一边是隔壁班的hyy,一边是从高一就和我同桌的wzz。几次和年级主任的冲突之后我们得到了闻所未闻的“半集训”待遇,以奥赛课在内的第八节以前所有课为代价换来每天第八节课以后的上机。这意味着我们的NOIP模拟可以不单单在周日进行,也意味着要在换来的课里完成文化课的所有任务。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很快就发现第八节以前的自习数量并不足以让我写完所有作业,几天后就全面放弃文化课了。物理这时候在讲电磁学,数学是解析几何,化学是四大平衡,都是比较困难的内容,在这种条件下完全谈不上掌握,文化课从此一蹶不振。很快十一来了,终于结束了文化课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开始联赛集训。

        联赛集训不过是去掉了暑假集训的授课部分,每天考试改题再做题。我这时完全可以说是乐在其中,考差了垫底大不了明天再考,考好了拿个前五名就很开心,以上两种情况好像都不是那么罕见。不过我当时也只是每天改题很认真,之后做题进度并不快;同桌wzz每天都能刷上好几道dg杂题,比我高明了一大截;原先基础就很好的同学会花很多时间学省选算法,我当时并不了解,也没有想去学更高深算法的意愿——对于我来说认真准备联赛就是唯一的目标,尽管我知道我会走得更远。当时集训每天都可以早早去食堂吃饭,然后再去操场自由活动,30个人不管是足球篮球还是狼人杀都非常容易凑齐。经过一个月的集训,参加NOIP2017时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几乎没怎么想过联赛退役的事。即使是联赛退役了也不过是停了一个月课,对高考完全没影响。

        NOIP之后那段时间情绪很复杂。开心当然是有的——430pts大概还看得过去,而来自衡二的HE女生rk2是385pts,从那时起省队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了,尽管当时我还对省选算法一无所知。然而从秦皇岛回来,我就陷入了淡淡的失落中——经历了那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学校里仍然是一切如常没有丝毫变化,甚至不再有联赛集训,而是要回归更沉闷的高考课。还有迷茫——lyy已经退役,整整半年的停课,前路只有我自己;传闻中的cdqz集训,没有学过高级算法的我感到非常心虚。最后是伤心和愤恨——原来的年级主任现在的执行校长强迫我们把机房搬到扬帆楼两个狭小的教研室里;入学没几个月我就机缘巧合在致用楼看到过当时学长学姐们的机房,感觉无比温馨舒适让我充满向往;我们使用这个机房以来我也多次在假期留校的时候独自整理机房,处处满载回忆;我本以为我们会在这里迎来HEOI、NOI,直至把它交给下一届,没想到它却要断送在我们手里。在这些乱糟糟的情绪下日子也过得乱糟糟的,唯一认真做的事情就只有准备学考,学考后退役的同学们就去了实验班,留下14人参加省选。NOIP刚回去的时候学校甚至没有安排补课,后来的补课又极其仓促对我来说基本没有效果,再说联赛集训之前一个月就已经放弃了文化课,补一个月也是连不上;在教室里不过是消磨时光一样的度日,捎带着引起文化课老师的不满。集训期间模拟的两次rk192和rk112让我得到了08号,然后我就欣然用这个学号在四调考了rk2283。之后就是cdqz集训,没有学到什么但总算也大开眼界的一次集训。去成都之前我们已经恢复了一段时间的奥赛课甚至是半集训,但也只够匆匆忙忙学几个省选入门算法,而其他学校几乎都是早已掌握全套高级算法,考试当然被完虐。下午的授课进度一直比较快,课件和讲解都很良心,但是以我当时的水平显然接受不能。看到外省选手的水平,总算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成都集训期间致用楼机房已经被清除,扬帆楼机房还不能用,我们返校后又回到了日新楼5机房。在5机房短暂的几天保持着一天一个知识点的良好状态,WC之前学完省选知识并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我们忽然接到“停止集训回班学文化课,3天后参加五调考试”的蜜汁要求,情绪陡然失控。实际上我对于年级部最大的不满始终在于搬机房,只不过这时候才有了一个激化表达的机会而已。联赛集训之前年级部就允许我们午休上机,只不过我当时顾忌下午的效率问题一直保持午睡;这时候就开始每天中午上机,午睡的习惯干脆改到了第五节或第六节文化课上。文化课完全不听,在教室里除了补觉就是观察空气思考人生,最大的愿望是到教室外面罚站然后上机;老班的话也完全没有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和年级部完全对抗,与其说是想上机不如说只是想向年级部表达不满。即使现在写起这一段事也忍不住在内心真诚问候一众领导,非常神奇的是我在这一段时间学的知识点到后来居然是我最擅长的部分,想来也觉得奇妙。清北冬令营没过初审的消息也是在这几天里得知的,不过我倒不是很在意,毕竟我这时也只有NOIP水平。参加NOIP时并没想过清北营的事,到了下半学期才明白最好走的路莫过于NOIP成绩出色得到入场券,然后NOIP后加紧进度学完知识冬令营就拿到约,可惜这两点我都未能做到。

       这种状态到五调考试当天终于结束,家长代表来到学校交涉,没有丝毫用处,不过是再听执行校长高屋建瓴夸夸其谈一番。五调考试Day1晚上干脆请假出校,翘掉了Day2的考试,创造了一个rk3219的下限。第二天去本部和我的招生老师见了一面深入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年级部那边也给出了一周后集训的承诺。实际上过了不止一个星期,在教室里仔细想了想以后的路,定了一个“NOI至少拿到Ag”的目标,学会了求导背了几篇古文,实在无事可做就和其他OIer传传纸条请教问题,总算把这段毫无意义的时光挨过去了。这时候我们已经搬到了扬帆楼机房,在这件事前后分别被于教练和吕教练谈了一次。短暂的年前集训还是测试为主,参加pkuwc的三名同学成绩也不是很出众,和年级部所作所为不无关系。WC2018是我们参加的第一次全国比赛,第一次使用linux系统正式比赛,也是对NOI考试环境仅有的适应机会。寒假里零零散散刷了一些题写了一些题解,搬了一道非常套路却蜜汁和HEOI2018有几分相似的原题,效率不算高但也不算荒废。

       寒假后的集训对于我来说算不上什么美好的回忆。忙于赶知识点和改考试题,很多知识学得并不扎实,其中“多项式”这个知识点基本成为贯穿我OI生涯后半段的噩梦。后来开始每天考试,基本处于考试题改不动而没有精力做其他事情的状态。临近省选已经达到了“疲惫得无以复加”的境界,考试时是思维都是麻木的,十分质疑考试的意义;每天晚上睡觉一整晚一动不动,醒来后感觉比睡去时更累,每天晚饭后几乎没力气再回机房,从寒假到省选也没有出去过过一个假期。HEOI2018对于我来说可算是一个解脱了,尽管是一个悲剧的结果。在省选之前我对自己的期望大概是不进校线也至少要进队线,结果是连卡完校线的队线都没进。非常可笑的是考成这样我都进队了,感觉HE的女队名额宛如白送。

        省选之后感觉自己的水平不如退役,但是看到cdqz的朋友们一个个止步省选,想到NOIP和省选退役的同学们,感觉无端地放弃OI对不起任何人。之后我们做了一段时间的专题训练,我才意识到省选爆炸不仅仅是考试状态问题,更是因为巨大的知识漏洞。从省选到NOI我的水平还是提高了很多,起码对于常见题型的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每天也有了固定的一些活动时间,没再像省选之前那样累得喘不过气来。CTSC2018和APIO2018则积攒了一些大赛经验,结合WC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水平大概就是“参赛选手的50%”。pkusc之前老吕找了我一次,我本身对于PKUSC2018期望也不大,因为我的水平实在还配不上PKU,所以拿无条件约对于我来说是一件不真实的事,只希望拿到前150的约,也如愿得到了这个结果。值得一提PKUSC的主要翻车题目就是FFT,在PKUSC之后我的多项式水平也有了一点可怜的提高,勉强弥补了一下短板。之后的沈阳集训成绩还是校内垫底,不过整体成绩总算比成都集训好一些了,中间考试的心态也几多起伏。

        OI生涯的最后一个月仍旧是考试,成绩仍旧不是很好看。又被赶回了日新楼5机房,在开始的地方结束。水平差距这种东西其实还是有,不过并不是绝对的。UNR#3Day1体会着答题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忽然意识到我原先每次在考试之前充满希望的心情未必是好事情——考前期望太高,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会更失落,反而不利于发挥。所以NOI2018过程中心情很平静,没有达到150的换约要求,却达到了自己“至少拿个Ag”的目标和“水平大概就是50%”的估计。退役了之后挺平静,也挺轻松的;我在OI方面的目标,大概可以算是达到了,OI也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现在要去上高三了,心情很激动。高三应该是开心的一年,就算可能很困顿很痛苦很纠结,大概也会是开心的一年。

        

        暗线不存在的,所以高考之后也不会更。

 

posted @ 2018-08-03 14:21  moyiii  阅读(1338)  评论(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