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一)——OSI模型

分层

  OSI模型,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缩写:OSI;简称为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 将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分层,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OSI模型的建议是比较理想化的。

OSI模型示意图

各分层的作用

分层名称 功能 描述
7 应用层 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陆(虚拟终端)等协议。
6 表示层 设备固有数据格式和网络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 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或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够处理的格式。因此它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具体来说,就是将设备固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标准传输格式。不同设备对同一比特流解释的结果可能会不同。因此,使它们保持一致是这一层的主要作用。
5 会话层 通信管理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管理传输层以下的分层 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4 传输层 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责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被可靠地传送到目标地址) 起着可靠传输的作用。只在通信双方节点上进行处理,而无需在路由器上处理。
3 网络层 地址管理与路由选择 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可以是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而成的某-个地址。因此这一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2 数据链路层 互联设备之间传送和识别数据帧 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将0、1序列划分为具有意义的数据帧传送给对端( 数据帧的生成与接收)。
1 物理层 以“0”、“1”代表电压的高低,灯光的闪灭。界定连接器和网线的规格 负责0、1比特流(0、1序列)与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之间的互换。
posted @ 2021-11-30 15:56  暮颜  阅读(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