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谁代表了通膨?

CPI、PPI

一则旧闻,根据 2016年1月9日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CPI同比增长1.6%,PPI同比下降5.9%。

Consumer Price Index
缩写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统计范围不包括所有消费品,而是选了8大类,262个子类的商品。然后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给每一个分类定一个权数。其中食品占了34%,不愧是吃货大国。需要注意是不包括房子的,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

Producer Price Index
缩写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 CPI 不一样,PPI 的权重分布相对均匀,由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每月上报。

CPI、PPI 都是统计局根据物价涨跌编制的指数,每月9号左右公布,不等于通货膨胀率。
PPI 被认为是 CPI 的先行指标,二者应具备一致的变化趋势。然而从2012年某天起,CPI和PPI开始分化,于是便有了上文的旧闻。

4万亿、供给侧改革

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兔子推出亮瞎眼的4万亿投资计划,一时间全国上下大兴土木,各类工厂提升产能,火力全开搞生产。这一年,CPI 和 PPI 直线拉升。

过剩的产能很快让各类商品供大于求,尤其钢铁、煤炭已经掉到白菜价了,PPI直线下滑。2015年11月10日,为了重新平衡供需,兔子提出“供给侧改革”,压缩淘汰过剩产能。

谁代表了通胀?

先说结论:谁都代表不了通货膨胀。
CPI 的构成中有34%的食物,食物属于必选消费品,因此维持了一个正增长。但我们的生活不只有食物,CPI只能管中窥豹,让我们片面地了解一下通胀。
PPI 更加离谱。人民币这几年没少印,通胀是确定的,不可能和PPI一样负增长。
真正能代表通胀的,只有通货膨胀本身。假设某一年,增发的货币量比生产的商品数多,该年就会通货膨胀。可以得到:

通货膨胀率 ~= M2增速 - GDP增速

M2增速是啥?

要理解M2增速,必须先了解M0、M1。

M0 = 流通中的现金。

流动性最高,可以简单理解为央行印的钱,是我们看得见纸币和硬币,不包括存放在银行里的。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流动性也很高,因为企业通常会把马上要花的钱准备在活期存款,代表了现时的购买力。

M2 = M1 + 企业定期存款 + 个人活期、定期储蓄。

流动性较差,代表了潜在的购买力。根据央行观察,我国居民拿到收入经常就放在银行活期,导致个人活期表现出定期的流动性。但伴随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M2统计口径也将逐步调整,不然就会造成统计失真。

M1和M2数据基本都在逐月增加,因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代表,商品多了,货币自然也要跟着增长。

举个例子,往年市场上有100元,能满足1年生产100块砖头的货币交易需求。今年1年生产出200块砖头,原有的100元不够用,于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现在市场有250元,满足了交易需求。

这个案例中,GDP增速100%,M2增速150%,通货膨胀率约为50%。

剪刀差

M1增速 = M2增速
说明货币在银行信贷体系中循环得很快,供需两旺,企业再投资意愿很高,经济发展火热

M1增速 > M2增速
说明企业持有大量的活期存款用于支付,通常代表市场需求旺盛,但投资不足,可能出现经济动力不足和通货膨胀风险。

剪刀差,指M1增速远高于M2增速,反映了货币流动性充足,但不能进入实体经济投资,但同时也有其他因素影响。

M1增速 < M2增速
说明货币转化为了大量固定的定期存款,通常代表过去一段时间的投资活动很活跃,但当前需要求不旺盛,可能出现投资过热的危机风险。

参考

posted @ 2020-02-16 16:52  Casaa  阅读(147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