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下 | 本科毕业设计 · 中期答辩经验贴


现在是 20230414 下午四点,赶着周五下午最后一场完成了答辩。这两天也听了其他两场答辩,加上我自己参加的一场,一共经历了三场。感觉可以看出一点共性。



关于出发点

首先,中期答辩的目的是 1. 让老师对我做的项目大致有概念 大致理解我在做什么,2. 说服老师我的项目足够有意义(创新 / 为今后的学术打基础 / 代码实战等等),3. 让老师觉得我能在 5 月中旬成功做完。

因此,一个比较好的介绍顺序是 1. 背景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后期计划。

以及,在这种答辩场合,感觉尽量避免口语化的 可爱的 易于理解的陈述方式,毕竟有些工作(比如我的工作)讲的太明白就会发现毫无工作量 && 毫无创新… 我们答辩的目的不是让老师理解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说服老师 让他们觉得我的工作还可以,理解不理解,其实不重要。

(在工作做的不好的情况下,硬做 pre 做成 solid 的模样,也是一种有趣的考验呀…)

(以及,中期答辩是评分的)

关于氛围

我听的三场 氛围都不太一样,主要取决于评委老师的成分。总体来说,氛围比较轻松,可以旁听,可以进进出出,可以堂而皇之敲电脑。

根据我的观测,评委老师分为(至少)三种:

  1. 真正在做科研的 ai 老师们:
    • 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 palm。因为我请一位又强又帅又 nice 又年轻的 palm 老师 作为校内导师,所以就分到了 palm 内部场:老师都是 palm 彼此的同事,同学都是在 palm 的同期(虽然我不是),气氛非常融洽。
    • 大部分同学的工作都是 ai 相关,这些老师能听懂我们的工作,并以温和的方式给出中肯的建议,不会因为我所说的与他们想的不一致 而进行为难 输出负面词语。即使不太了解,也不会乱评价,或者把话题扯到自己熟悉的领域 侃侃而谈。
  2. 做横向项目、已经远离科研、最近纷纷转型 ai 的老师们:
    • 他们的普遍画像是 40-55 的中年男性,说话声音比较大,语气不太温和 或 温和但毋庸置疑的语气。
    • 他们不一定能听懂我们的工作,尤其是算法细节,所以面对他们时,要突出强调自己提升很多的 performance。
    • 他们比较在意的地方:
    • ① 盯着毕设题目看,询问题目和 pre 的相关性;如果题目和 pre 的相关性没有被理解到,甚至 ppt 的题目跟毕设题目不一致,会戳到他们。(不过,若真有这种情况,还是尽快改掉的好,毕竟是隐患)
    • ② 工作量是否足够大,是否有代码实现,是否有创新的地方,但他们不一定能品出创新的大与小、优与劣。
    • ③ 答辩者本人的背景。如果是保外选手 有炫酷去向,会叠一大层增益 buff,基本不会被质疑;如果是考研失败选手,会被狠狠地质疑(真实案例)。
  3. 不做 ai 的老师:这类老师应该也要分年轻和不年轻吧,但我已经不太理解了;对非 ai 领域基本了解为零,什么 web 数据库 查找效率 网络 之类。听的时候,感觉大家讲的东西很抽象,老师提问更加抽象,完全没听懂,所以并没看出什么。

策略与 tricks

  • 用保研去向狠狠地叠 buff:“这个课题依托于 xx 学校的 xxx 项目”,对于不太了解这个领域的 seu 老师,会造成一种解释权不在他们的感觉。()
  • 如果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就甩锅研究生课题组(),说“这是 xx 那边老师对我这个课题的安排”。
  • 5min 不要超时;有条件的话,多演练几遍。
  • ……好像想不到别的了。


记于 癸卯年 丙辰月 壬寅日。





有时会觉得第二种老师德不配位,产生一些不服气… 但其实也没什么;大家都在这个生态系统里,他们扮演评价和指导的评委老师,我扮演答辩的学生;没有他们,也不会有我景仰的温和 ai 老师们,也不会有我。所以,或许重要的不是我【想】怎么讲,我想用最通俗的方式让大家都理解我的工作(🤣 然而如果理解了就会发现很水);这些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扮演好自己大四毕业班 中期答辩学生的角色,去扮演一个发展很好的新锐,跟着更高平台的课题组,做了看起来很创新 很有意义的工作。

扮演生态系统想让我扮演的。各司其职,不失为一种和谐与美。



posted @ 2023-04-14 16:11  MoonOut  阅读(618)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