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的互联网时代——读娱乐致死和未来是湿的

工作以后,随着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网络给我带来了莫大的自由和空间,于是我业余生活一大部分变成了网络生活(姑且这么叫吧,类似于性生活?)。

去年年底的时候读了两本书《娱乐致死》和《未来是湿的》,《未来是湿的》英文书名“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译者小小地卖弄了一下,自以为是地把书翻译成了这个名字,不是很喜欢。两本书本身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前者讲到电视出现以后,一切公众活动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娱乐成为了一种精神,而其他则成为附庸,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娱乐致死现象的控诉;后者展示了在同样作为一项技术的互联网的影响下,由于社交网络等的兴起,我们迎来了人人时代,隐藏在互联网背后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同样影响这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绝不亚于电视的发明,克莱•舍基作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给我们说明了长期以来我们都太重视了工具本身而忽略了背后人的力量,就像电视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的泛娱乐化影响,对于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就这样只能毫无态度地顺从。技术从来都不是中立的,一项技术一旦在社会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融入了政治、经济生活中,就会成为媒介,甚至是思想体系,这是因为它会改变大众生活和行动模式,“一项技术或工具只要能提高公共意识和群体协调,就会被应用于政治,因为群体行动的自由天然是政治性的”。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一切,当时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沟通方式、生活方式、参与方式发生了莫大的改变。

在《娱乐致死》写于1986年,作者尼尔.波兹曼反思了20世纪美国社会和文化,在开始列举了两本书,一个是奥威尔在1949年写的《一九八四》,另外一个是赫胥黎在1932年写的《重访美丽新世界》,两本书提出了两个相反的例子,前者讲人们将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后者讲人们将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人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的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在现在看来,一九八四早已过去,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貌似赫胥黎的预言更容易实现。如果从娱乐致死这个角度来讲,相比电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怕是过尤不及:信息的泛滥、泛娱乐化的倾向、各种诱惑的增多等等,这是它消极的一面。

最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虽然无处不在的网络和各种终端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可能,实现了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我们可以在工作间隙、在睡前、在公车甚至厕所里阅读和娱乐,但是这多种可能是不是也增加了各种诱惑和繁杂?总是不能长时间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而不惦记微博上的更新,或是盲目关注各种嘈杂的信息而忘记了接受信息的初衷,或是太容易从互联网获取问题的答案而少了些许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或是在海量的讯息的背后,所有的阅读都变成了“浅阅读”?

当然,上面只顺着娱乐致死的思路来想,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的拥趸,我更倾向于《未来是湿的》中积极的一面,相信互联网在加强人类联系、沟通、交流、分享、合作乃至行动中的积极作用,相信互联网会给干巴巴的工业社会持续注入强力的润滑剂,相信互联网能给已然变得有些冷漠的社会带来更多的人情味。

科斯天花板下“煮石头汤”的互联网提供了无限制无界限的信息平台。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机构来讲,到某一个点上,管理企业的运营成本将吃掉全部利润率,这个点即是所谓的科斯天花板,高出这个天花板一个机构便不可能继续成长并维持正常运行。和传统机构相比,互联网的出现降低甚至消除了交易、运营成本,使得各种群体和组织得以低成本存在和运作。关于士兵煮石头汤的故事想必好多人都看过,这是一个古老的法国故事,讲的是饥肠辘辘的士兵们来到一个村庄,各家讨要吃的却被屡屡拒绝,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绝招,他们向村民们宣布,要做一锅用石头做的汤。好奇的村民们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柴和大锅,士兵们真的开始用三块大圆石头煮汤了,当然,为了汤的味道更鲜美一点,他们还需要一点佐料,比如盐和胡椒什么的……当然有一点胡萝卜会更好……卷心菜呀、土豆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错……如果再来一些大麦和牛奶,连国王都可以喝了……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真的煮好了!这是一项共享和合作的举措,这也是一个共同受益的故事:大家都贡献一点点,一锅石头也可以变成美文的鲜汤,其实互联网就是这锅石头!!一开始互联网也仅仅是如石头般冷冰的技术,但他远低于科斯天花板的运营成本和天生的分享基因给无组织的组织提供了良好生长的沃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平台的优势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生日悖论遭遇二八定律使得互联网成为一座无限可能的宝藏。有了良好的平台只是拥有了一锅石头,但是真正的汤还需要村民来做,互联网加强了群体协调,减少了组织成本,降低了失败的代价,就是这些天生的优质基因给互联网带来了大批的“村民”。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了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比如:比如,20%的人占有的全社会80%的财富;商店80%的营业额是20%的商品产生的;你的英语单词量是10000个,但你经常使用的,不过只是其中的2000个单词。在传统意义上来讲,各种限制使得我们只能处于20%之中:买超市提供的商品,讨论周围人讨论的话题,哪怕是商品让你不尽满意或谈论的是你根本不感兴趣的话题。但我们来到信息时代,当二八定律遭遇互联网就诞生了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提出80%次要用户的那根“长尾巴”是很重要的,像Amazon那样的网上书店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因为访问者能够在Amazon的网站上找到各种各样的书,因此这根长尾巴可以转变为销售量,而在实体书店中是没有办法找到这么多书的,所以Amazon可以将潜在市场转变为销售量。

同样,生日悖论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所到之处,这条长尾也潜藏着无限可能。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或23个以上的人,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要大于50%。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典型的标准小学班级(30人)中,存在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更高。对于60或者更多的人,这种概率要大于99%。这个数学事实与一般直觉相抵触的意义上,所以称之为生日悖论。生日悖论的存在,让我们的个性化需求不再难以满足,在广袤的的互联网上,总有人和你有相同的需求、相同的嗜好、相同的追求,总有人会去挖掘这些个性化需求后的价值,哪怕你的需求多么奇葩,多么变态,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原本小众化群体的人数持续增多,或许某一天你会发现原本个性的你已然不够个性了!在互联网上众多的小众网站、兴趣小组、论坛社区、零散网店中,总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会给你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值得去投入时间、金钱和智力,于是,我们在网上消费,在网上共享,在网上合作,甚至于相约在线下集体行动……

不管怎样,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对此我们没有同意,但也无法拒绝,只能说我们来到了一个人人的互联网时代。

posted @ 2012-02-29 23:45  TinyZ  阅读(5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