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底层概述—1.InnoDB内存结构

大纲

1.InnoDB引擎架构

2.Buffer Pool

3.Page管理机制之Page页分类

4.Page管理机制之Page页管理

5.Change Buffer

6.Log Buffer

 

1.InnoDB引擎架构

(1)InnoDB引擎架构图

(2)InnoDB内存结构

 

(1)InnoDB引擎架构图

下面是InnoDB引擎架构图,主要分为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两大部分。

(2)InnoDB内存结构

 

2.Buffer Pool

(1)Buffer Pool基本概念

(2)如何判断数据页是否缓存在Buffer Pool

 

(1)Buffer Pool基本概念

Buffer Pool是缓冲池的意思。Buffer Pool的作用是缓存表数据与索引数据,减少磁盘IO,提升效率。

 

Buffer Pool由缓存数据页(Page)和对缓存数据页进行描述的控制块组成。控制块存储着缓存页的表空间、数据页号、在Buffer Pool中的地址等。

 

Buffer Pool默认大小是128M,以Page页为单位,Page页默认大小16K。而控制块的大小约为数据页的5%,大概是800字节。

注意:Buffer Pool大小为128M指的就是缓存页的总大小。控制块则一般占5%,所以每次会多申请6M的内存空间用于存放控制块。

 

(2)如何判断数据页是否缓存在Buffer Pool

MySQl中有一个哈希表数据结构:key是表空间号 + 数据页号,然后value就是缓存页对应的控制块。

当需要访问某个页的数据时:会先从哈希表中根据表空间号 + 页号看看是否存在对应的缓存页。如果有,则直接使用。如果没有,则从Free链表中选出一个空闲的缓存页,然后把磁盘中对应的页加载到该缓存页的位置。

 

3.Page管理机制之Page页分类

Buffer Pool的底层采用链表数据结构管理Page。在InnoDB访问表记录和索引时会在Buffer Pool中的Page页缓存,以后使用同样的表记录和索引时,就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提升效率。

 

Page根据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Free Page:空闲Page,未被使用。

二.Clean Page:被使用Page,没被修改。

三.Dirty Page:被使用Page,已被修改。

脏页中的数据和磁盘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

 

4.Page管理机制之Page页管理

(1)Free List空闲缓冲区

(2)Flush List需刷盘的缓冲区

(3)LRU List正在使用的缓冲区

 

针对上面的三种Page类型,InnoDB会通过三种链表结构来维护和管理。

 

(1)Free List表示空闲缓冲区(管理Free Page)

一.Free链表的初始化

Buffer Pool初始化时会先向操作系统申请连续的内存空间,然后把它划分成若干个控制块&缓存页,接着把所有空闲的缓存页对应的控制块作为节点放到一个链表中,这个链表就是Free链表。

 

二.Free链表的基节点

Free链表中只有一个基节点是不记录缓存页信息的(单独申请空间),基节点存放了Free链表的头节点地址、尾节点地址和节点个数。

三.从磁盘加载数据页的流程

步骤1:首先从Free链表中取出一个空闲的控制块(对应缓存页)。

 

步骤2:然后把该缓存页对应的控制块信息填上,如缓存页所在的表空间、数据页号之类的信息。

 

步骤3:接着把该缓存页对应的Free链表节点(即控制块)从链表中移除,表示该缓存页已经被使用了。

 

(2)Flush List表示需要刷新到磁盘的缓冲区(管理Dirty Page)

Flush List管理的Dirty Page会按修改时间排序。InnoDB引擎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在每次修改缓存页后,并非立刻把修改刷新到磁盘上,而是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进行刷新操作。

 

凡是被修改过的缓存页对应的控制块都会作为节点加入到Flush链表,Flush链表的结构与Free链表的结构相似。

脏页既存在于Flush链表中,也存在于LRU链表中,但它们互不影响。LRU链表负责管理Page的可用性和释放,Flush链表负责管理脏页的刷盘操作。

 

(3)LRU List表示正在使用的缓冲区(管理Clean Page和Dirty Page)

一.普通LRU算法

二.普通LRU链表的优缺点

三.改进型LRU算法

四.冷数据区的数据页何时会被转到到热数据区

 

缓冲区以midpoint为基点:链表的前面部分称为热数据列表,存放经常访问的数据,占63%。链表的后面部分称为冷数据列表,存放使用较少数据,占37%。

 

一.普通LRU算法

LRU = 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就是末尾淘汰法。新数据从链表头部加入,释放空间时从末尾淘汰。

步骤1:当要访问某个不在Buffer Pool中的数据页时,就把该数据页加载到Buffer Pool,并且把其缓存页对应的控制块作为节点添加到LRU链表的头部。

 

步骤2:当要访问某个在Buffer Pool中的数据页时,就把其缓存页对应的控制块移动到LRU链表头部。

 

步骤3:当需要释放空间时,从最末尾淘汰。

 

二.普通LRU链表的优缺点

优点:(热数据最快被获取)

所有最近使用的数据都在链表表头,最近未使用的数据都在链表表尾,可以保证热数据能最快被获取到。

 

缺点:(全表扫描 + 预读机制)

如果发生全表扫描,则可能将真正的热数据淘汰。由于MySQL中存在预读机制,很多预读的页会被放到LRU链表的表头。如果这些预读的页没用到,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真正的热数据在尾部被淘汰。全表扫描的发生场景是:没有建立合适的索引或查询时使用select *等。

三.改进型LRU算法

改进的LRU链表分为热数据和冷数据两个部分。往LRU链表加入元素时并不从表头插入,而是从中间midpoint位置插入,也就是从磁盘中新读出的数据会放在冷数据区的头部。

 

如果数据很快被访问,那么Page就会向热数据列表头部移动;如果数据没有被访问,那么Page会逐步向冷数据列表尾部移动,等待淘汰。

四.冷数据区的数据页何时会被转到到热数据区

在对某个处于冷数据列表的缓存页进行第一次访问时,就会在它对应的控制块中记录下这个访问时间。

 

如果后续的访问时间与第一次访问的时间在某个时间间隔内,那么该缓存页就不会从冷数据列表移动到热数据列表的头部,否则就将该缓存页从冷数据列表移动到热数据列表的头部,从而避免全表扫描带来的访问频率很低但占用大量缓存页的问题。

 

这个间隔时间由innodb_old_blocks_time控制,默认是1s。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从磁盘加载到LRU链表冷数据列表的缓存页来说,如果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访问的时间间隔小于1s,则不会加入热数据列表。

 

5.Change Buffer

(1)Change Buffer基本概念

(2)Change Buffer的数据更新流程

(3)为什么写缓冲区仅适用于二级索引页

(4)什么情况下会进行merge

(5)Change Buffer的使用场景(写多读少)

 

(1)Change Buffer基本概念

Change Buffer是写缓冲区,用于优化对二级索引(辅助索引)页的更新。

 

对于DML操作:如果请求的是辅助索引(非唯一键索引)且没有在缓冲池中,那么不会立刻将数据页加载到Buffer Pool中,而是会先在Change Buffer中记录数据的变更,等未来数据被读取时再将数据合并恢复放到Buffer Pool,以减少磁盘IO。

 

Change Buffer默认占Buffer Pool空间25%,最大占50%。可根据读写业务量进行调整,参数是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2)Change Buffer的数据更新流程

情况1:

对于唯一索引,需要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判断没有冲突才插入更新值,语句执行结束。

 

情况2:

对于普通索引,更新一条记录时,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果该记录在Buffer Pool中存在,那么就直接在Buffer Pool中修改,进行一次内存操作。

步骤二:如果该记录在Buffer Pool中不存在(没有命中),那么在不影响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InnoDB会将该记录的更新操作缓存在Change Buffer中,先不用去磁盘查询数据,从而避免一次磁盘IO。

步骤三:当下次查询该记录时,InnoDB才会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执行Change Buffer中与该记录有关的操作。

 

(3)为什么写缓冲区仅适用于二级索引页

如果新增或修改发生在唯一索引中,那么InnoDB必须要做唯一性校验。此时就必须查询磁盘,进行一次IO操作。也就是会直接将记录查询到Buffer Pool中,然后在缓冲池修改,不需要在Change Buffer操作了。

 

如果新增或修改发生在非索引中,那么InnoDB还是要做唯一性校验。此时也必须查询磁盘,进行一次IO操作。

 

(4)什么情况下会进行merge

将Change Buffer中数据的变更应用到原数据页的过程称为merge。Change Buffer上的缓存数据是可以持久化的,以下情况会进行持久化:

一.访问这个数据页会触发merge

二.系统有后台线程会定期merge

三.在数据库正常关闭的过程中也会执行merge

 

(5)Change Buffer的使用场景

Change Buffer的主要目的是将记录的变更操作缓存下来,所以在merge发生前应当尽可能多的缓存变更信息,这样Change Buffer的优势发挥得就越明显。

 

应用场景是写多读少的业务。此时页面在写完后马上被访问的概率较小,Change Buffer使用效果最好。这种业务模型常见的就是账单类、日志类的系统。

 

6.Log Buffer

(1)Log Buffer的作用

(2)Log Buffer的刷盘策略

(3)Adaptive Hash Index

 

(1)Log Buffer的作用

Log Buffer指的是日志缓冲区。

 

Log Buffer是用来保存要写入磁盘log文件(Redo/Undo)的log数据。Log Buffer可以优化每次更新操作后要写文件而产生的磁盘IO问题,因为每次更新操作都是需要写log到redo log和undo log磁盘文件的。

 

Log Buffer日志缓冲区的内容会定期刷新到磁盘log文件中,Log Buffer日志缓冲区满时会自动将其刷新到磁盘。当遇到BLOB或多行更新的大事务时,增加日志缓冲区可节省磁盘IO。

 

Log Buffer主要是用于记录InnoDB引擎日志,InnoDB在DML操作时会产生redo和undo日志。

Log Buffer空间满了,会自动写入磁盘,默认16M。可以通过将innodb_log_buffer_size参数调大,减少磁盘IO频率。

 

(2)Log Buffer的刷盘策略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控制日志刷新行为,默认为1。

 

一.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

每隔1秒写日志文件Log Buffer和刷盘操作,最多丢失1秒数据。写日志文件Log Buffer -> OS cache -> 刷盘OS Cache -> 磁盘文件。

 

二.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事务提交,立刻写日志文件和刷盘,数据不丢失,但是会频繁IO操作。

 

三.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事务提交,立刻写日志文件Log Buffer,每隔1秒钟进行刷盘操作。

 

(3)Adaptive Hash Index

自适应哈希索引,用于优化对Buffer Pool数据的查询,InnoDB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索引的查找。

 

自适应哈希索引指的是:如果观察到建立哈希索引可以带来速度的提升,则建立哈希索引。InnoDB存储引擎会自动根据访问的频率和模式来为某些页建立哈希索引。

 

posted @ 2024-11-28 21:53  东阳马生架构  阅读(2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