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notes of The Peter Principle

管理学读书笔记之彼得原理

chapter0 绪论
为什么有这么多不称职现象?姑息错误或纵容懒惰、偶然事故都不是问题根源,关键是我们的社会为不称职现象提供土壤,并对其有所鼓励。

chapter1 彼得原理
不胜任自己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市政处长只上传下达,元帅不按礼节与高官相处。
特点就是从一个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提拔到不能胜任的职位,大量事例表达出一个现象:彼德原理。
即在任何一个职务等级体系中,任何一个人都趋向于达到自己不能胜任的更高级职位。

chapter2 彼得原理的作用
在美国教育系统这个现象十分明显。

chapter3 表面的例外
对于不符合彼得原理的例外有可能是假晋升,不改变其实质。
1.通过设置一个虚职把无能者调走,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受无能指挥者的干扰。
2.或者给予一个新头衔后调离原有环境使其独自封闭而不影响他人(如惠乐公司)。
3.架空其权利,使其成为光杆司令。

彼得逆反现象:
1.职业机械行为(无权者对别人的细节吹毛求疵),这种毫无主见唯命是从的人有可能被不称职的上司提拔而引发悲剧
2.等级体系剪裁。在大多数职务体系中,由于可能会引起职务体系不稳定,能力过强者有可能引火烧身。被清除出局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在工作上没有任何贡献,不服从等级体系的基本原则。

chapter4 后门与晋升
对找后门牟利者的建议
1.找位高权重能提拔自己的保护人
2.设法与保护人建立密切的利害关系
3.彼得迂回:当你的直接上级堵死了路,保护人徒劳无功时就另寻出路
4.当第一保护人已将作用发挥差不多时,适时更换新的保护人以求上升
5.多个保护人互相交流时能增强对你的良好印象
6.注意当你一路后门提拔到不称职之职位时,也是你的覆灭之日。

chapter5 个人抱负与晋升
没有充分科学依据证明,为了上进、抱负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比他人晋升更快。
在繁杂的职务体系晋升中起作用的是资格而非能力,个人抱负往往被论资排辈所冲淡。

chapter6 领头雁与追逐者
一惯服从于上级的下属被提拔后,即无法指挥又耽误上级时间,是一个无能的领导者。
能力过强者可能被一般的上级清除出局而不是被提拔,这种人只能靠另起炉灶才能有所作为。

chapter7 政治与等级制度学
政府体系更为复杂:官僚制度下人浮于事、不称职者不计其数。
今天的政治是政党政治,党派基本上控制着候选人的指定。
电视竞选上(尤其是在美国)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与政治上的能力是两回事。
等级成熟程度=不称职成员数/全体成员数

chapter8 关于等级制度学的观点与预见
划分等级是人类的天性,人们需要且必须要有等级上的差别。马克思提倡建立无等级社会违法了这一天性。
一个人很少满足于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总希望往上爬直到什么也做不了。
“成功,对于从未体验过他的人来说是温馨的”。
心理学家波特的“得益”与“沉降”理论离彼得原理进了一步。
如果想要保持得益上带来的欢心,就要避免被提拔到不称职职位。

chapter9 职务体系研究中的心理学
期望晋升可以被称为对不称职的需求

chapter10 彼得螺线
对不称职者来说,维持现有体系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论动机是否善良,如果方法有误对解决高管不称职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增加不称职人数,增加彼得螺线环数

chapter11 成功者的病理学
不称职者并非游手好闲,而是觉得很忙但碌碌无为。
高管的最终职务症的根本原因是不称职

chapter12 最终职务病的非病理表现
介绍了高管得了最终职务病的常见生活情境

chapter13 不称职者如何保持心情愉快
有些时候迫不得已调到了不称职的位置上怎么办?使用“替代法”:
1.努力做无止境的准备工作,等准备的差不多之时,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2.专门在细节琐事上下功夫
3.以虚代实,尤其是某些政治演讲
4.以偏代正,不务正业专心于各类委员会
5.在不同的临时职务上混日子
6.专攻某冷门重点

chapter14 创造性的不称职
彼得回避法:拒绝被晋升,但容易产生问题
创造性的无能:优化回避法,不能让别人察觉到你有意拒绝被晋升。如不介入政策、故意让外表邋遢等。

chapter15 达尔文的广延-彼得疗法
用彼得原理理解其他现象。
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留级与跳级现象。

 

posted @ 2014-11-03 22:58  米业  阅读(14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