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ation for Data Analysis 01

第一门公开课学习总结,这门课从9月24日开始,10月22日结束,是我第一次跟着课程进度学习的公开课,一门课程下来,觉得发现了无限的金矿,网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课程可以选择,除了技术方面的,还有经济、文化、艺术等,好东西要分享,给个链接:Coursera

关于学习,学过了就过了可能效果不会太好,适时加以总结可能印象会更深刻,至少,可以回头看看这段经历。

数据分析计算这门课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Roger D. Peng教授主讲的,讲的是R这门语言的基础。课程论坛里不少人说他讲得很通透,很多地方该用什么语句、为什么用这句都有讲到,也许是我之前看了一些关于R语言的基础,对于这方面的感受并不是太明显,不过总体上,学习的曲线算是很平缓的向上,而且真真正正在里面学到了一些东西,弥补了一些看书的盲点。

课程只有短短的四周,第一周先是有个简短的介绍,关于教授自己关于课程关于R等,然后就开始了R的基础(基于自己的笔记,不全,不一定get到准确的意思,仅记录作为参考):

character/numeric/integer(L)/complex/logical几种基础数据类型,它们都是vector(叫对象,是数据结构?相比于factor/list/dataframe/...)
1/Inf => 0  & 1/0 => Inf
注释用#号
c() 函数(concat,有点像字符连接)
    数字和字符连接结果是 字符: y <- c(1.7, "a")  # character
    逻辑型和数字连接结果是 数字: y <- c(TRUE, 2) # numeric
    字符和逻辑型连接结果是 字符: y <- c("a", TRUE) # character
    小试一下: y <- c("a", TRUE, T) # "a" "TRUE" "TRUE"
类型转换:as.numeric(x)   as.logical(x)
矩阵(matrix(nrow, ncol))是列优先(column-wise),循环的时候默认先遍历列
矩阵可以用cbind()(按列合并)、rbind()(按行合并)这两个函数来创建
因子对象(factor)是用来表示分类数据的
x[1,2]是个vector,x[1,2, drop=FALSE]是个矩阵
列表(list)有多种提取其元素的表达方法:(x <- list(foo=1:4, bar=0.6) )
    x[1] 仍是列表
    x[[1]] 第一个元素,不一定是列表了,在这里是vector(foo=1:4)
    x$bar 叫bar的元素
    x[["bar"]] 同上,叫bar的元素
    x["bar"] bar列表
    小结:[[]]和$操作符可以还原成元素原来的数据结构,而[]则返回列表;x[["bar"]]和x["bar"]中间的"bar"都可以是一个字符类型的变量,所以它们的用法比x$bar要灵活一些
        name <- "bar"
        x[[name]]    # 这是可以的
        x$name    # 这会报错

(悄悄地给本文的标题加上了01的后缀,然后直接发表。-.-||| 发现第一周的内容都还没总结完)

 

 

 

 

 

 

posted @ 2012-10-27 10:40  miuq  阅读(2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