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记忆深刻的老师:

首先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老师。她在高一分班后一直到我高中毕业都担任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这个老师的严格在全年级是出了名的。分班时,原来在她的班上的同学都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后来我也确实理解了。第一,虽然她个子并不高,但只要她在讲台前一站,下面的同学就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气场。第二,她对班级管理有严厉的要求,会让我们提前到校或者回教室学习。第三,她对她教授的学科也比较严格,比如,向她提的问题不能是书上有的知识,否则她就会很不耐烦地说在教材哪章有这个知识,自己去查。一开始我对这样的老师感到有点害怕,总觉得不好好按她的要求做就会挨骂或者扣操行分。我也略微有点不满,因为我觉得有时候向老师提问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式,只是概念上的问题的话,没必要将时间花在查书上。但是到最后,当我高中毕业,终于去除滤镜,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我的老师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做法其实不无道理。因为她的管理,我们班的学习氛围一直比其他班好。因为她对学科的严格要求,我能够学会自学,能够在自学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这些东西大概会对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她的要求她一直严格遵守着,她会陪着我们早到,会在办公室等着我们向她提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找不到她的时候。所以,现在的我会真心地感激她当年的严格。
其次是我初中的第一个数学老师。我到现在都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他黑板上的工整有条理、重点突出的板书。他讲课时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平时若要找他问问题,他也会很亲切耐心地解答。他不会因为成绩对某几个学生漠不关心,只要去找他,他就会一视同仁。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老师现在有些难得了。还有一点,就是去找他问题的时候,不仅要带上习题册,还要带上笔记本。他对我们的笔记本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在旁边留下一定空白以便补充内容。他会在讲题的时候,指着上课时的笔记,告诉我们例题和问的题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这让我们更能融会贯通,学习方法上也有了更多认识。末了,他会要求我们将他讲的东西补充在笔记本留的空白部分,补充完了再拿给他看——他不怕麻烦,会再次认真看完,并指出遗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方式,现在恐怕非常少见了,但是那位老师在我们班任教的那段时间一直这样坚持。
这两位老师虽然风格迥异,但我认为他们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严格和负责。前一位老师的严格是“硬性”的,而后一位老师的严格是“软性”的,体现在他们自身的表现和态度上。但是他们都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等。比如第一个老师教会了我抓紧时间和安排时间,第二个老师教会了我做事的严谨和条理。这些东西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非常有用。而两位老师的负责态度则会让我感到信任、安心和可靠。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成就之一。

邹欣老师博客内容总结

教学的基础——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练和健身学员的关系,教师有足够的资质、合适的方法、丰富的经验,而学生则有学习的意愿和激情,二者能够互相尊重,相辅相成。
教学的手段——师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都应该对学习的材料、动力和效率有所要求并为之努力。要使课堂效率提高,可以考虑翻转课堂、加入悬念、强调竞争、做有实际用户的项目、仪式感、现场活动。学生需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和自己的问题来。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并保持高要求。
教学手段——瀑布vs大马哈鱼洄游:考虑让学生有具体的事情做,避免漫无目的。
教学手段——全面锻炼:要求锻炼学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认知。
教学手段——负担问题:需要适当的负担和压力,压力可以通过具体手段卸掉。
教学手段——如何判分:注重公平问题。
教学手段——做中学,真实的项目和人员流动:真实
教学的评价——教学成熟度模型:CMMI的五个档次
结果:学生的收获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和期望得到的帮助: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也是教练和健身学员的关系,但同时我也希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而是能够稍微亲近一点,能够平等交谈,不至于有问题不敢问、不好意思问。
我目前希望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是: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较为详细地讲解编程的语言和思路,能够在我提问时及时给我答案,并且能够提出一些举一反三的思路。在我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提出一些建议。

 posted on 2021-10-03 15:50  20211418  阅读(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