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网络基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eegfmri,是系列文章,为了方便起见本帖做了少许合并修改。
第一张图来源: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241704#answer-24134925,杨钒
第二张图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sting_state_fMRI
DMN第二张图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fault_mode_network
脑网络三大阵营:
如果对静息状态下的人脑进行fMRI扫描,你大抵可以从它每个区域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中看出某些端倪。最主要的规律是:脑信号表现出某种对抗性:一些脑区活动的增强,总有另一些脑区活动减弱,仿佛和它们作对一样。这种现象首先被华盛顿大学放射系的Fox教授发现[Fox et al., 2005 PNAS],之后在许多研究中得到验证[Yeo et al., 2011 JN]。这种反相关(anti-correlation)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和背侧注意网络(dorsal attention network: DAN)之间的反相关[Lei et al., 2014 HBM]。反相关高的被试在认知任务中有更好的成绩。
这种按相关系数大小、正负来进行脑区划分有一定主观性:阈值的选择会影响划分结果。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结合脑区的解剖位置,三大阵营的最后一个“伪迹系统”就是按所处的位置是否是脑脊液,白质等进行判断的。
这里介绍的三大阵营分别是:
感知皮层系统(sensor cortex systems):视觉网络(Visual network: VIN)、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 SEN)、听觉网络(auditory network: AUN)、小脑网络(cerebellum network: CEN)。
联合皮层系统(task-positive systems):背侧注意网络(dorsal attention network: DAN)、腹侧注意网络(ventral attention network: VAN)和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 SAN)、左额顶网络(left frontoparietal network: LFP)、右额顶网络(left frontoparietal network: RFP)、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 ECN)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伪迹系统(Artifact): 脑室(Ventricles)、白质(White matter)、头动(Motion-related artifact)、脑外区域(Extra-cerebral space)。
1. 背侧注意网络DAN——联合皮层系统
背侧注意网络(dorsal attention network, DAN),也叫视空间注意网络(visuospatial attention network)或任务正网络(task-positive network, TPN)。后面这个别号是因为它与默认模式网络的对立关系得来的:它们俩互成拮抗。背侧注意网络的功能是提供自上而下的注意定向。在实验室环境,如果线索提示了何时、何处、以何种形式进行反应时,背侧注意网络就会持续的活动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在日常生活中背侧注意网络激活时,我们往往处于一种高度专著的高效率状态。“除了当前的事,什么也不想”。用一个佛教术语来形容,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入定”状态。窃以为,佛教的修炼是有不同层次的。最底层的修炼是断妄念,认识自我,其实就是在静息态下和不时导致走神的默认网络做斗争,默认网络处于激活状态;其次的修炼是用控制网络来抑制默认网络,即忘记自我,如果能采取这种模式,你已小有所成;最高境界该是无我两忘,不该是去抑制什么默认网络,而该是让背侧注意网络激活起来,活在当下。
主要脑区:
双边顶内沟
中央前沟和额上沟的连接区域(额叶眼动区)
主要功能:
注意:提供自上而下的注意定向
外源性:参与外源性任务的完成中,在线索提示了何时、何处、以何种形式进行反应时,会持续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Lei et al. Neuronal oscillations and functional interactions between resting state networks: effects of alcohol intoxication. Human Brain Mapping. In Press.DOI: 10.1002/hbm.22418.
2. Vincent et al. 2008. Evidence for a frontoparietal control system revealed by intrins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J Neurophysiol 100 (6), 3328-3342.
2. 默认网络DMN——联合皮层系统
默认网络是静息脑网络中最负盛名的一个,没有之一。通常在个体清醒静息的状态,不专注于外界时默认模式网络就会活动。有外界刺激的常规任务实验中,该网络处于去激活状态(抑制状态)。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处于“专注当下任务”和“走神”的不断更替中。比如说,当你在欣赏本篇博文的时候,你似乎沉浸在这篇博文流畅的文本中,然而你的大脑却在不停地“走神”:你或许一会儿会想到“等会去哪里吃饭比较好”,一会儿又会想到“周末结束了周一又是一摊工作”,一会儿或许只是单纯地想着“这篇博客写得真简单”。这种“神游”的状态会占到我们一天生活和工作时间的一半。这个时候,默认网络就在持续不断的活动。苏东坡他老人家早在1K年前,就提到有16种让这个网络活动起来的方法(可以那位好事者做实验验证一下?记得告诉我结果):“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扯远了,还是严肃点讲正事。华盛顿大学Raichle教授于2001年采用PET技术最早定义了默认模式网络。关于它的坎坷生事参见本博三年前的旧文[脑中的暗能量]。这个网络还有其他一些别名,例如默认网络,默认状态网络(default state network),任务负网络(task-negative network: TNN)。
它被认为和阿尔茨海默氏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广泛的神经精神类疾病相关。特别地,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降低与孤独症相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则观察到过度活动。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由病程引起的淀粉样沉积使默认模式网络首先受到危害。相关综述参见 [Zhang and Raichle, 2010 Nat Rev Neurol]。在我们最近的工作中(博文介绍点这里),我们讨论了一个刻画信号的长时记忆特性的参数与外向/内向人格特质的关系。发现默认模式网络,特别是内侧前额叶皮层与外向/内向人格特质有关[Lei et al., 2013 NeuroImage]。具体来说,外向的人长时记忆参数更小,表现出更快速的在线信息处理与更新能力。
主要脑区:
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
扣带回前部
后扣带回与楔前叶(posterior cingulate/precuneus: PCC)
两侧顶下小叶(angular gyrus)
这些区域其实也有功能上的分工:PCC主要负责自传体记忆和自我参考加工[Buckner and Corroll 2007],mPFC负责与自我和他人相关的社会认知处理[Amodio and Frith 2006],MTL负责情景记忆[Milner 2005],角回负责语义处理[Binder et al 2009]。
主要功能:
冥想:深沉的,连续的思索与想象[Brewer et al. 2011. Meditation exper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default mode network a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PNAS 108 (50), 20254-20259.]
内省:对自己的思想,情感或知觉经验进行自我考察
参考文献:
1. Raichle, M.E., MacLeod, A.M., Snyder, A.Z., Powers, W.J., Gusnard, D.A., Shulman, G.L., 2001. A default mode of brain function. PNAS 98 (2), 676-682.
2. Zhang, D., Raichle, M.E., 2010. Disease and the brain's dark energy. Nat Rev Neurol 6 (1), 15-28.
3. Lei, X., Zhao, Z., Chen, H., 2013. Extraversion is Encoded by Scale-free Dynamics of Default Mode Network. Neuroimage. Jul 2013 74: 52–57.(SCI 2010IF: 5.932).
3. 控制网络ECN——联合皮层系统
、
控制网络全名叫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又叫中央控制网络(central-executive network)或者背侧网络(dorsal network,注意不同于背侧注意网络)。该网络包括了多个内侧前额叶皮层和下额叶,下顶叶区域,其核心区域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这些脑区多和活动抑制,情绪等相关。控制网络参与了多个高级认知任务,并在适应性认知控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主要脑区:
内侧前额叶皮质
扣带回
后顶叶皮层
主要功能:
抑制
情绪
参考文献:
Seeley et al. 2007. Dissociable intrinsic connectivity networks for salience processing and executive control. J Neurosci 27 (9), 2349-2356.
4. 右额顶网络RFP——联合皮层系统
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 FPN)是“脑网络英雄”里少有的不具有左右对称性的网络。左额顶网络和右额顶网络,一个拥抱语言,一个执掌控制,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构成了许多关于左右脑不同分工的猜测。上一篇博文介绍了左额顶网络,本期介绍右额顶。右额顶网络具有右偏侧性,其脑区集中分布在包括角回,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额叶眼动区和岛叶。其中,最久负盛名的就是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它实际构成了一条告诉大脑如何对刺激进行交互的背侧通道,所以几乎任何一个涉及认知控制的实验都有背外侧前额叶的身影:工作记忆,认知流程性,计划,抑制,抽象推理。除了以上功能,右额顶网络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功能还包括活动抑制,躯体感知觉和痛觉的处理。
主要功能:
内感:内感受性知觉(Interoceptive awareness)
躯体感觉
工作记忆
抑制
5. 左额顶网络LFP——联合皮层系统
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 FPN)是“脑网络英雄”里少有的不具有左右对称性的网络。不像其他静息脑网络那样长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FPN被分成了左额顶网络和右额顶网络,仿佛这一群雄中的左右护法。
左额顶网络其实可以认为是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人类进化的奇葩,左额顶网络的存在自然也是人脑所独有。它的左侧优势与Broca区和Wernicke区等语言脑区的偏侧性是一致的。在前人的研究中,该网络在语言相关的认知研究中时有涉及,例如语音、语义、外显及工作记忆等。我在组织这篇博文,以及读者在阅读这篇博文时,都征用到这个网络。它的曾用名很多,例如偏左侧的Dorsal visual stream,或者偏左侧的frontoparietal脑区[Smith et al., 2009 PNAS]。
主要脑区:
Broca区
Wernicke区
内侧额叶(mesial frontal lobe)
尾状核(caudate)
主要功能:
语音
记忆
6. 凸显网络SAN——联合皮层系统
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其实可以划分到更大,分布更广的扣带岛盖系统。单独把它拿来说是因为它和肥胖、抑郁、精神分裂症等太相关了,而这些问题受社会的普遍关注。突显网络的主要节点就3个:左右的前脑岛(anterior insula, AI),以及中间的前扣带(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构成一个铁三角的结构。功能非常明确,就是对周遭形形色色的诱惑进行评估,找到最对我们胃口的,让我们觉得最有意思最有用的刺激,从而完成定向,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响应。它就像大脑网络这条高速铁路上的跳闸工人:给外部刺激和内部事件打上标记,然后让这列火车开向控制网络,抑或是进入默认网络。
大家知道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现实歪曲(reality distortion),而突显网络被认为在现实歪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本来不该被关注的被关注了。再比如,中性的事件可能都可以进行一些正性或负性偏向的解释。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却总是将一件中性的事情进行负性的解读,这和他们在突显网络,特别是右侧脑岛的过高活动是有关的。突显网络参与了对食物刺激的检测,但肥胖的人却可能抑制不住对食物的渴望的,尽管他们的内心是拒绝的。
图片来自[Uddin 2015 Nat Rev Neurosci]
主要脑区:
前脑岛
前扣带
主要功能:
探测:对周遭信息进行评估,找到最相关、切题的刺激
跳闸:对外部刺激和内部事件进行分类,切换到相关的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Seeley, W.W., Menon, V., Schatzberg, A.F., Keller, J., Glover, G.H., Kenna, H., Reiss, A.L., Greicius, M.D., 2007. Dissociable intrinsic connectivity networks for salience processing and executive control. J Neurosci 27 (9), 2349-2356.
2. Menon, V., 2011. Large-scale brain networks and psychopathology: a unifying triple network model. Trends Cogn Sci 15 (10), 483-506.
3. Chiong, W., Wilson, S.M., D'Esposito, M., Kayser, A.S., Grossman, S.N., Poorzand, P., Seeley, W.W., Miller, B.L., Rankin, K.P., 2013. The salience network causally influences default mode network activity during moral reasoning. Brain 136 (Pt 6), 1929-1941.
4. Uddin, L.Q., 2015. Salience processing and insular cortical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Nat Rev Neurosci 16 (1), 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