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福大本科生毕设导师双向选择系统_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

031402508 洪佳铭
031402516 黄瑞钰

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pdf

一、需求分析

1、N(Need,需求)

  • 分配过程繁琐:以往都是通过系负责人对各班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汇总,再通过某种复杂的算法进行分配。

  • 学生对导师的了解程度有限:学生只能从表格中得到导师的些许信息,甚至连联系方式都没有,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 导师对学生不了解:之前的模式中,完全没有导师的参与,导师完全不知道选择自己的学生是怎样的,只能是在分配后才知道自己带的学生是谁。

  • 分配结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分配到的导师不是他(她)所期望的,这对之后的学习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2、A(Approach,做法)

  • 采用web端:由于使用频率非常的低,所有web端绝对更适合该项目。很难想象去把一个用户使用一两次就绝对不会再去用的功能,做成一个独立的APP。如果作为一个功能模块,嵌入到像福大教务通、福大助手这些使用频率高的产品里,那还说得过去。

  • 线上直接选择:学生通过系统,直接填选自己中意的导师,无需通过中间人来收集填报信息。

  • 双向选择,导师参与其中:导师也参与到分配过程,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志愿表来挑选自己中意的学生。

  • 丰富学生、导师信息:导师和学生均可以编辑自己的信息,加深双方的了解,做出更好的决策。特别是导师和学生都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师生可以更好的沟通。

  • 多轮志愿填报:采取2~3轮志愿填报,这样第一轮没有选中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去选择其他人数未满的导师。这样就避免了被强制安排的情况。

3、B(Benefit,好处)

  • 解放系负责人:学生和导师均可在线上直接互选,不用系负责人辛苦收集学生的填报志愿,再人工分配导师。

  • 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有详细的信息参考,学生更加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特长和需求。

  • 分配方式更加人性化:导师可以自己选择学生,如果未选择,系统将一定的排序自动分配。

4、C(Competitors,竞争)

  • 竞品较多:同班20多个组,竞争很激烈啊。

  • 优势

    1. 基于web端,没有使用负担,方便操作
    2. 部分数据基于教务处,尽量减少需要用户自己填写的数据。
  • 劣势

    1. 队里的两人都不会开发web端
    2. 依赖教务处的数据,如果教务处那边不愿意提供帮助,就得增改功能了。

5、D(Delivery,推广)

  • 老师方面:希望学校鼓励老师提前去完善自己的个人信息。(我看了咱们学院网站,里面老师信息不是很完善,有些老师信息甚至是空白的。希望日后能够完善,这样也方便未来在其他地方信息共用。)

  • 学生方面:由于这是每届学生必做的事情,所有只要在选择导师前期,学校直接下放通知,层层往下,最终学生能收到通知就好。

二、原型设计

  • 原型模型设计工具:Axure Rp Pro 7.0

  • 演示地址猛戳此处⬅️

  • 产品功能结构图

  • 学生界面

  1. 登录希望能够直接和教务处的账号密码关联,这样用户就无需再去注册账号。(若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和教务处关联,那后期再考虑其他方式注册登录。问:教师应该也有自己的教务处账号密码吧?)

  2. 导师选择界面的入口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查看自己的预选结果。

  3. 导师选择界面灵感来自于与京东筛选电脑的界面。用户看到导师姓名、职称、预带人数、研究方向等基本信息。


  4. 点击选择该导师后,导师头像和名字将在底部志愿确定框中显示。


  5. 点击红框中的热区,学生可以查看导师信息详情。(导师部分信息学院网站里就有(待完善),若能共享数据那最好,不能的话后期导师的个人信息编辑功能需要增加一些输入)


  6. 我的导师界面,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中选结果,为了方便勾搭自己的导师,同时考虑到教师手机号这种隐私性较强的东西,只有学生中选后才会显示。中选前,学生只能看到QQ、电子邮箱这类联系方式。

  7. 个人信息界面,由于是和教务处账号关联,应该会有用户的基本信息,所有姓名,学号强制设为不可编辑,以防用户ID更改。其他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填写。

  • 教师界面
  1. 学生选择界面,没有像导师选择界面那么丰富。考虑到性别、长相可能会产生差别对待的情况,所以只抓取了学生姓名,专业方向,志愿序列这些关键信息。学生排序,默认按照学生填报志愿顺序排序,相同志愿序的按照绩点高低来排列。

  2. 点击学生姓名,可以查看学生详细信息。

  3. 我的学生界面,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导师查看自己的学生的联系方式。

  4. 个人信息界面,导师根据自己情况填写。特别是老师可以自定义预带学生人数。

三、效能分析和PSP

  • 效能分析
  1. 前期的需求讨论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
  2. 为了确保双方最终想法一致,各自画了一份低保真的原型,这样不仅可以补缺补漏,也可以很好的避免未来的争执,少绕弯路。
  3. 使用有道云笔记一起拽写文档,提高效率。
  4. 由于中秋假期回家,在家效率比较低。
  • PSP
psp 明细 时长
需求阶段 需求讨论 1天
    || 需求确认 | 1小时

产品设计 | 产品功能框架 | 1天
|| 原型设计 | 2天
文档拽写 | |3天

四、小结

  • 需求讨论:最开始根据本次作业的要求以及客户的需求,相互撕逼(讨论),一步一步的考虑解决方案。比如是要采用web端还是APP来实现这个项目,我们考虑到用户的使用频率等因素就果断抛弃了APP。恩,撕逼过程还是很愉快的。

  • 功能取舍:最开始是有想做站内学生和导师相互交流的功能,但是考虑到学生和导师都不会常常登录,何况我们还是基于web端,更难实时交流,站内交流的功能就鸡肋了。交流方面导师提供邮箱/QQ就可以沟通了。

  • 保证想法一致:讨论过后,为了确认双方是否都有很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整个项目,我们各自画了一份原型,双方互换后补缺补漏,再完善成一份中保真原型。

  • 协同工具的使用:因为两个人要一起写文档,所有考虑到了协同工具的使用。最初是要用石墨的,但是中秋期间石墨停机了...后来我们转战有道云笔记,经过多个版本的更改, 逐渐完善了这份文档。

posted @ 2016-09-18 17:59  shamo!  阅读(2286)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