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书总结

首先,《当下的力量》是一本引人思考的、值的一读的书。为了加深记忆与思考,就整理一篇读后总结吧。

本文中所有观点,都未必是书中原意,大多是读书时我根据自己的思考写的,甚至有些跟书中的观点完全相反,比如说作者相信宗教,或者说相信玄学的‘哲学’,而我是不相信的,感觉作者会把一些他想不通的地方归因于玄学;但这并不妨碍书中所述能带给我一些思考,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思维是小我

思维是什么?即是自己当下时刻所思所想。那么提出一个问题:思维等同于意识吗?否,如果意识是一片大海,那么思维就是大海中一道一道的洋流;意识一般是主观的,是清晰且合理的方向,而思维很多时候是被动的,不由自主的琢磨某些事情时,即是思维被动表现,且有时候这种被动是不太容易停止的。

很多人会无意识的误认为:思维即是自我。思维是很容易被外界、情绪等影响,是一个不稳定的存在。思维还可能会前后矛盾,比如今天像买一款鞋子,明天就不喜欢了;甚至是同一时刻自相矛盾纠结,比如纠结于今天吃火锅还是吃板面。而自我不应该具有这些特征,思维不是自我,最多只能算自我的很小一部分。

既然思维不是自我,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如何由思维的状态觉知到自我,或者说更接近自我呢?答案是观察思维、感受自身。当思维出现在大脑中的时会,观察思维会让它消散;当然我们也可以下意识的停止思维,观察比下意识的停止可能要来的轻松,可以自己试一下哪个更适合自己。

一旦意识到思维未必就是自我的意识,有意识的驱散那些不受控制的或者非主动的思维,很多思维问题相关的痛苦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思维需要控制

其实思维也未必不是自我,有意识的思维是自我,而无意识的则不是。无意识的思维,就像是一匹野马,会消耗内心的能量,破坏内心的平静,产生内心的消耗与痛苦。所以思维需要被控制,我们需要给这匹野马套上韁绳。

用来分析问题、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的思维,是我们主动进行的,这些是有意识的思维,是我们强大的工具,我们不需要干预、或者阻挠它。而无意识的、不小心发生的、为之烦累又难以停止的则不是我们主动进行的思维,这些我们需要停止它,因为这样的思维会不断的消耗我们、磨损我们,日积月累其造成的危害还是不容小觑的。

那么如何控制它或者停止它呢?有多种方式:去观察它,或者下意识的停止它,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或者其他简单的事情上)。可以多试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多次尝试控制无效思维以后,我们会感受到相较之前更多的平静,更少的自我内耗。这很可贵、少了内耗则有更多的力量,而平静甚至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总是短暂的(生物机制的限制,《人类简史》中好像提到过;所以不要因为快乐逝去而难过,平静一下就很好),而平静却可以时常的存在。

痛苦的存在也是一种小我

与“认同思维即自我”类似,认同“一个痛苦的存在即自我”也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认同。这样的认同简单的说,大概就是时常(甚至日常)认为自己就是痛苦的,自己就是一个痛苦的化身。但是没有人是痛苦的化身,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平静,回归平和的自我。

认同思维即自我,会把自己局限于小我之中,不断消耗;而认同痛苦的存在即自我,则会把自己困于痛苦之中,深刻的感受痛苦。摒弃无意识思维消耗的方法很简单(但需要多多的尝试),脱离痛苦存在之中的方法也类似:观察大脑是如何为“当下时刻”贴上痛苦标签,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痛苦。通过观察这种思维活动,就能摆脱抗拒的状态,与当下时刻并存。逐渐的接纳、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接受它就像是自己的选择一样,让当下时刻成为自己的盟友而不是敌人,这将会不可思议的改变整个生活。关注当下,关注当下的这一个个瞬间,回到关注当下的状态,自己主动的意识也会逐渐的回归到当下,也就能采取更好的行动,直接的改善目前的情况。

活在当下

所谓过去,只是当下的一个映射,所有的过去,都曾经是当下。未来也是当下的一个映射,未来时间都是基于我们经历的众多当下所假设出来的时间维度。虽然这种意义上的过去和未来,我们很难接触到,但是很多焦虑、恐惧、痛苦却依托于过去和未来而存在。令我们感到痛苦的总是过去发生的某件事件,令我们感到恐惧或者焦虑的总是未来可能会怎么样怎么样;因为我们给予了过去和未来过多的关注,我们才会感受持续到痛苦或焦虑等。

那么,当我们厌倦了这些痛苦、焦虑等情绪,想摆脱它们的时会,要怎么去做呢?关注当下!只要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集中到当下这一刻、这一个个瞬间,则过去与未来皆无处安身,依托于过去和未来的焦虑与痛苦等也将不复存在。我们的注意力脱离了过去和未来,我们会感受到周围很多之前被我们忽略的美好的事务;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多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一旦真正的关注当下,则过去与未来皆无处安身,依托于过去与未来的痛苦同样无处安放。

我们也只能活在当下,任何事情都只能在当下完成。虽然我们也要适当的回忆过去、设想未来,但我们应当给予当下更多的注意力,此乃我们之所在。

对过去耿耿于怀,是一种过于关注过去的现象。目标占据过多的注意力会使得当下变成了一种达到未来的手段,是一种过于关注未来的现象,会夺走当下所做事情本应带给自己的乐趣。如果有的话,这两种情况我们都应该有意识的作出改变,去更多的关注当下。

作者所谓的臣服

作者所描述的臣服,并不是臣服于其他人或者物,而是臣服于当下的状况,不给它贴心理标签,没有批判,也没有抗拒,没有消极情感;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积极的采取行动,努力取得理想的结果。

我们可以尝试另一种表达方式:与自己和解,不因外物、环境等因素与自己较劲,不产生责备、悔恨、生气等负面情绪。如果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马上接受事实,且积极应对,分析思考理性的应对方式,并认真的贯彻、执行。

有两个与当下和解的机会。一是接受当下的现实;接受现实就会少很多痛苦和不开心,会生活在一种非抗拒的、轻松的状态之中。如果做不到第一个,则还有第二个和解的机会,即:如果不能接受外在的状况,那么请接受内心状况;也就是说不要取抗拒痛苦,允许它的存在,在不贴心理标签的情况下,观察它、拥抱它这将会把深深的痛苦转化为深深的宁静;虽然这是一种磨难,但也会成为复活和提升的契机。

如果你还怨恨过去的一些关系亲近的人所做的或者没有做的事情,那么你应该时相信他们当时有个选择,他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人们看起来好像是有选择的,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只要思维及其受制约的模式控制着个人的生活,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选择,其思维认同的状态严重失常。这是一种病态,几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遭受着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有怨恨了,而是对其病态产生慈悲。

当我们向事实臣服时,就会全面的进入当下时刻,并且过去将不再拥有任何力量。临在是关键、当下时刻是关键。

无名

感受无限大的空间、永恒久远的时间,与之相对的是无念的寂静、和当下的瞬间;当空间和时间作为未显化状态,则进入无念和临在的状态,这大概是一种冥想时类似的状态。

“如果你能感受到你的情绪,就离你的内在本我不远了(可以认为是一种更好的状态);如果主要是认同自己的思维,就比较远了。在进入内在本我之前,需要将意识带进情绪之中。”,这里的情绪指不好的情绪,主动的意识带入情绪之中,会逐渐化解、转化情绪。

“一个普遍的规则是,男人最大的障碍是思维,女人最大的障碍是痛苦之身,虽然少数情况下,相反的情况也存在。” “作为女人,主要任务是转化痛苦之身,当处理痛苦之身时,如果能感受到强烈的临在,同样会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

“就像不能与黑暗抗争一样,也不能与无意识抗争,一旦试着这样做,事物对立的另一面就会得到加强,就会被其中一个对立面所认同,会创造一个敌人,并把自己拖入到无意识状态之中。” 那么如何做呢?关注当下,意识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posted @ 2021-08-05 21:02  名白  阅读(4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